1.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分别距今多少年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唐诗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算起,距今有近1500年历史。 宋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所以才叫“宋词”。如果单就“词”这种文学体裁而言,历史比唐诗还要长。如果强调“宋人的词作”,可以以“宋朝”的历史时段计算,即公元960年,距今1050余年。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单本的著作产生的年代都很早,但作为“四书”、“五经”编纂在一起的时间晚很多。“四书”由南宋理学家朱熹编定,距今800余年。“五经”最早的约作成于西周初年,最晚的约作成于春秋中期,相传经过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另外还包括失传的《乐》,合称“六艺”。 2.唐诗宋词是怎么流传下来的,看完哭了唐诗宋词是怎么流传下来的,看完哭了…… 公元762年 那是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7年 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走到金陵城里一座房子门口 他在门口走来走去 在犹豫要不要敲门投奔亲戚 金陵城街上的人行色匆匆 没有人在意这个潦倒的人内心有多纠结 乱世谁还在在乎面子尊严?活着就行 李白在生命的最后两年 仕途不顺,穷困潦倒 投奔了族叔李冰阳 没过多久就病重了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临终歌》当年让力士脱鞋,贵妃倒酒的李太白 如今寄人篱下,在病榻上写下 这最后一首临终诗 诗仙李白=潦倒老人 先别忙着欷歔可惜 更心痛的还在后面 李白临终前把毕生作品的手稿 交给了叔叔李冰阳 整理成了10卷的《草堂集》而这些 全 都 失 传 了 你们可能会觉得 “李白的诗不是已经多到虐哭了么” 没错,李白现存诗歌1000首左右 差不多只是他作品10% 现在你觉得《将进酒》很美 《大鹏赋》很帅 可你不知道的是 和《大鹏赋》齐名的鸿猷文 据说让司马相如都汗颜 可是 《大猎赋》《鸿猷文》,嗤长卿,笑子云 只有李白这么倒霉么?更倒霉的还有这个家伙 据说《春江花月夜》被称为 孤篇压全唐 他的作者是张若虚 既然这个人这么牛逼 那他其他作品呢 不好意思,没有 好吧,唐朝有点远了 那宋代明代呢?那就更惨了 李清照一个离异妇女 带着几十车金石著作 只剩下90多首词 什么《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全都没有了 如果只是个人的力量太弱小 没有办法保护好作品 那么《永乐大典》呢 永乐皇帝记录编撰了14世纪前中国所有的历史地理宗教哲学等 全册3亿7千字 朕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表达一件事情 我们的诗词我们的文化 要跨越千年百年 经历战乱纷争朝代更迭 保存到现在 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难的事情 其实很简单 这些诗词著作流传下来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它本来就是刻在石壁、鼎上 想要让它磨灭还是比较困难的 比如说韩愈他去爬了华山 真的在山上被吓尿 从此再也不登华山 于是题诗一首刻在华山 今天都能看到 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陉 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镌铭 第二:责任感爆表的人去收集修书 说到现在为什么能看到唐诗 其实应该感谢这个人 大明天启年间这个叫胡震亨的中年人 决定辞官回家 编一本最全的《唐诗》他不但收录诗歌,还编写诗人自传 从藏书阁到书信到手记 统统都翻出来编撰 最终10年时间,一千零三百卷的《唐诗统签》问世了 他还又花了7年时间编撰了《李诗通》《杜诗通》如果没有他 现在有可能 ……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口口相传 言传身教 三岁小儿都知道背三字经 人人都知道李杜诗篇好光焰万丈长 哪怕就是换了朝代 依然会被这些文化所折服 这就不得不提康熙 作为一个满族的皇帝 他入了关内 学会汉字懂得诗歌 他深深被这些感动 他决定 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厘为九百卷 ——《全唐诗》可以想象的是 康熙对诗歌的热爱肯定不仅仅放在自己身上 编撰这本书 更多的是想让自己的后代 以及更多的人都能读懂 两千年来,多少王国毁灭 多少城市荒芜,多少宫殿成飞灰 多少诗书淹没在战乱时间里 可正是艰难 所以那些拼尽全力保护传承的人们 藏书楼毁了还会再建 书被烧了再编撰 就算不能写在纸上也要记在脑海 所以我们还能看到2000年前的论语 一千年前的唐诗 以及几百年前四万多首乾隆的诗(啊喂) 所以今天依然能看到这么多诗词 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 3.唐诗宋词后世通过什么方式流传至今诗词著作流传下来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它本来就是刻在石壁、鼎上,想要让它磨灭还是比较困难的,比如说韩愈他去爬了华山,真的在山上被吓尿,从此再也不登华山,于是题诗一首刻在华山,今天都能看到——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陉,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镌铭。 第二,责任感爆表的人去收集修书,说到现在为什么能看到唐诗,其实应该感谢这个人,大明天启年间这个叫胡震亨的中年人,决定辞官回家,编一本最全的《唐诗》,他不但收录诗歌,还编写诗人自传,从藏书阁到书信到手记,统统都翻出来编撰。最终,10年时间,一千零三百卷的《唐诗统签》问世了,他还又花了7年时间编撰了《李诗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口口相传,言传身教。三岁小儿都知道背三字经,人人都知道李杜诗篇好光焰万丈长,哪怕就是换了朝代,依然会被这些文化所折服。 4.唐诗宋词里流传的经典句子及解释1、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也许是这十首中最缺乏文采,最朴实无华的.但确是感情最真挚的,千百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此感动得流泪.的确,作者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成为了千年悼亡词之首,堪称千古绝唱. 2、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是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上片都是场景烘托,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手法上颇象《破阵子》.此词表面写的是作者寻意中人,写出了她的忧愁,孤独.实际上此人就暗指作者自己,表达了自己孤独,壮志难酬的苦闷心理.全词含而不露,极富哲理,读来令人深思,是不可多得的好词. 3、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手法上颇为人称道.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极尽了相思之苦.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将其排到第八应该没有争议. 4、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全词写的慷慨激昂,最后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 5、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作者的绝命词,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尤其是最后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恰当运用比喻,极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国破家忘的愁苦之情,遂成为了千古名句. 6、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但是此词在当代流传并不广泛,应不及同为婉约名作的《鹊桥仙》. 7、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其实此词在历史上的地位应低于《雨霖铃》,也许是该词写于《雨霖铃》之后的原因,不如其有开创性.但是该词在历史和当代的耳熟能详程度应远超过《雨霖铃》,全词明白如话,表达了高尚的爱情观.是千古传诵的爱情词和婉约词,其经典性毋庸置疑. 8、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该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豪放派的代表作,乃至是宋词的代表作.该词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当时婉约的词风,彻底开启了豪放派,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全词也写的豪放异常,尤其是首句,已成为了名句中的名句.但是全词并不完美,末尾有消极思想呈现,同为豪放词名作,在思想性上我觉得不如《满江红》. 9、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虽然陆游,辛弃疾和陈亮等都写过不少抗战词,但是他们都远不如该词.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词写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不屈的精神,它早已成为了伟大民族精神的代名词. 10、水调歌头 中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 5.流传到今天的唐诗大约有多少首全唐诗900卷,目录12卷,共计收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 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于首;其次为乐章、乐府;接着是历朝作者,基本按时代先后编排,附以作者小传;最后是联句、逸句、句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而以补遗、词缀于末.它不但收集了全部唐代著名诗人的集子,而且广泛搜罗了一般作家及各类人物的作品,全面反映了唐诗的繁荣景象.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至四十五年十月,由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徐树本、汪绎等10人奉敕编校,由曹寅负责刊刻事宜.它是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所载,拾遗补缺,网罗了唐五代的诗歌,包括已结集者及散佚者而成,是一部资料丰富和比较完整的唐诗总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