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央视诗经

1.古文《国风》内容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遡洄从之,一会儿“在水中央”,白露为霜”,哀乐之触,荣悴之迎,未干。“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跻”,升高,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不管是陆行,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这是他第一次的幻觉,在水一方”,反复咏唱。“未晞”。“遡游从之。“所谓伊人、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什么也没有。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曲折、动人,皆水边所生。“蒹葭”是荻苇,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来加强抒情写物的感染力的,《蒹葭》一诗,又是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志,用虚实互相生发的手法。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蒹葭采采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神魂不安。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蒹葭苍苍;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高地,白露未已”。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梦境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芦苇的合称,情生景,明明看见对岸有个人影,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边。“宛在水中央”,这是他第二次的幻觉,忽然觉得所爱的人又出现在前面流水环绕小岛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边。那个倩影,白露未晞。所谓伊人,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而这种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宛在水中坻,一会儿“在水一方”,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白露为霜”,生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但主人公却坚信这是真实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艰辛去追寻她。这正生动深刻地写出了一个痴情者的心理变态,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道阻且长”,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换过来说,白露未晞”,所谓“蒹葭苍苍,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右”,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创造的一个扑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另外,似真不真,似假不假,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蒹葭凄凄。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互藏其宅”,写出了他对所爱者的强烈感情,又使全诗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

2.萧葭是最早一部总集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关雎》和《蒹葭》是其中歌咏纯真爱情的名篇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3.寻求关于《诗经》或者宋词的纪录片/类似百家讲坛的解说片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中华情·古典情怀》诗意系列节目,由甘肃籍的总导演郭霁红精心打造并演绎。精选浩瀚文海中的古典诗词,加以名家诵读,精心解析,配以流行时尚的歌舞元素,延伸文学意境,凸显艺术氛围,钩沉出趣味无穷的历史掌故和轶闻传奇,让深奥渊博的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百集大型电视片——中华古诗词

中华古诗词》(100集),投资千万,拍摄五年,实景拍摄,再现诗词中的真实场景,有诗人和诗中人物出现。一首诗一个音乐主题,著名作曲家深情创作。实地,实景,实物拍摄。全新的视角、唯美的追求、一流的影视,让你全方位地感受到中华古诗词中的诗情画意。

宋词演义

宋词演义剧情介绍:宋词演义全集,宋词演义百度影音在线观看.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大瑰宝,涌现出一大批有成就的词人。本片内容主要以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秦观、苏轼、姜白石等宋词作家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生活与情感故事编写而成。如陆游戍边亲临前线,抗击金兵的爱国主义词篇,《钗头凤》中他和e69da5e887aa7a6431333335303439唐婉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中怀念妻子的故事;辛弃疾的《摸鱼儿》、《南乡子》等词所生发的爱国情怀与生活故事;陈亮与刘过的爱国主义词篇中的故事;李清照的《永遇乐》、《声声慢》等少女时期与长成后的情感与生活词篇,及怀念赵明诚词篇中发生的故事;岳飞的《满江红》、柳永的《雨霖霖》、姜白石的《暗香》、《疏影》等词衍生的故事组成(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cctv的 [人文地图] 十二集电视片《诗词之旅》

4.诗经中有宛在水中央的诗是什么,写出整个诗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蒹葭(jiānjiā):蒹,荻,像芦苇。

葭,芦苇。 苍苍:深青色。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ù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

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子。现在写作“萋萋”,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岛。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右:迂回。

沚(zhǐ):水中的沙滩。 [编辑本段]【今译】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 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编辑本段]【简评】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

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

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

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

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一理也。

霜者,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故曰“未晞”,“未已”。

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着,所谓伊人。

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

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

每读到此,不由喜之,叹之,怨之,哭之!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

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

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

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

‘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

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

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

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编辑本段]【层次结构】 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

5.诗经名句及出处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乀柚子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顺流而下寻找她。仿佛在河的中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你赠送给我的是木瓜(落叶灌木,果似小爪。古代有一瓜果之类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的风俗),我回赠给你的却是佩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

6.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诗经

1、《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出自《诗经·国风·秦风》。秦,周朝时诸侯国名,在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2、歌曲《在水一方》由琼瑶作词,林家庆谱曲。这首歌是琼瑶1975年时为她的电影《在水一方》所作的同名主题歌,由高凌风、江蕾原唱。1980年,邓丽君翻唱了这首歌并发行了同名专辑,从此,《在水一方》红透了大江南北,也因此被大量听众误认为是邓丽君的原唱作品。1988年电视剧版《在水一方》播出,这首歌改由李碧华演唱,作为电视剧的插曲。在此之后,《在水一方》也被无数歌手翻唱至今。

7.诗经女女子爱情诗句

1.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

顺流而下寻找她。仿佛在河的中间。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4.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5.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6.绿兮衣兮,绿衣黄裹。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7.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诗经.召南.江有汜》8.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9.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10.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我曾经对你说过,我愿意握着你的手,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1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2.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经·国风·召南·采苹》译: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

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1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1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15.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16.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17.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18.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19.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20.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译: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21.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22.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nì)如调(zhōu)饥。

《诗经·国风·周南·汝坟》译: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还没见到我夫君,忧如忍饥在清早。

2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诗经·国风·卫风·氓》译: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24.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25.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2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27.山有榛,隰(xí)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诗经·国风·邶风·简兮》译:高高山上榛树生,低湿之地长苦苓。

朝思暮想竟为谁?西方美人心中萦。美人已去无踪影,远在西方难传情。

28.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29.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卫风·木瓜3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31.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诗经·国风·召南·采苹》译: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3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33.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矣。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国风·邶风·绿衣》译:绿色丝啊绿色丝,绿丝本是你手织。睹物思人念亡妻,是你是我无过失。

细葛衣啊粗葛衣,穿在身上有凉意。睹物思人念亡妻,样样都合我心意。

34.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5.如柔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36.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37.将(qiāng)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译: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

哪是舍不得杞树呵,我是害怕父母。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38.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3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40.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4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译:你赠送给我。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