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马和之诗经图

1.生查子·独游雨岩

生查子 独游雨岩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译文

溪里的水清澈见底,我在溪边行走,影子照在溪里。青天落在水底下,天上的行云,也落在溪里,我却像在云里行走。风光这么美丽,使我兴奋,我禁不住高声歌唱,但是有谁来和我呢?只有空旷的山谷,发出清音来和我。这个声音,不像鬼也不像仙,原来是从桃花水里发出来的一曲歌声。

赏析

这是辛弃疾作品中又一首即事叙景、寓情于事之作。此词作年虽然难以确考,不过可以肯定这是词人削职闲居、退居带湖期间,“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鹧鸪天》)的情况下写作的。题目中的“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据韩淲《涧泉集》卷十二一首题为《朱卿入雨岩,本约同游,一诗呈之》的诗中说:“雨岩只在博山隈,往往能令俗驾回。挈杖失从贤者去,住庵应喜谪仙来。中林卧壑先藏野,盘石鸣泉上有梅……”由此可以想见当地风光之清幽。作者留连雨岩,填词赋诗,以抒发其情怀。 这首词是作者在游雨岩的时候写的。上片以溪为中心,用天、人、云来烘托出一幅色调清雅的图画。下片写自己的清傲孤独。“高歌谁和余?”这高歌不是一般的歌,是正义的,抗金的歌。和者是“空谷清音起。”从这里也看出作者寄情山水是迫不得已的,但是倔强不渝的爱国决心,却从高歌中唱了出来。词调轻快清新,景色如画。 此词前二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写的是词人在溪边行,从溪水倒影中照出,可见溪水的清澈。溪中倒影不但有人,而且有天,天在溪底,把清溪之“清”写尽。溪水平明如镜,人影只是水镜中一点,其背景有广阔的天空,一齐照入溪水,从中使人得知溪面之大。但天空本是青冥无物,照入水底如何见出?于是借“行云”来点明。行云本在天,而今水底的天反借行云而见,这是词人体物精到处。“天上有行云”句,如果理解为天上之天,就没有什么意义,这里说的是水底之天,它承上补足“天在清溪底”句,启下引出“人在行云里”句。这个“人”是遥应首句溪水中的“照影”,这才有“在(水底天的)行云里”的视觉感受。以上四句全从清溪倒影落墨,表现的是词人当时那种自觉行走于蓝天之上、白云之中的飘飘似仙的独特感受和恬静愉悦的心情。唐朝诗人贾岛在《送无可上人》中曾写过“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感受,但又不如这首词来得清新自然,富于韵味。 接下来两句“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作者又另辟新境。写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相和者。不闻有人和,只有“空谷”中响起“清音”,表达了作者心境之孤独。这种孤独感,恐怕不能只理解为没有旅游的伴侣,必须同词人当时特殊的处境联系起来理解。多少年来,作者力主抗金、和者甚寡,反而遭到排挤和打击,从句中可以看到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的有意无意的流露。后二句“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写得极细腻。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句中,有句云:“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词人在这里借用了“非鬼亦非仙”五字,表现的是他听到“空谷清音起”后的心理活动。 他“高歌”之后,在这空旷之地,听到“空谷”的“清音”,起初怀疑是鬼怪发出的,继又怀疑是神仙发出的,末了才又加以否定,得出“非鬼亦非仙”的结论。然而,究竟是什么发出的“清音”呢?原来是“一曲桃花水”。《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汉书·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注引《月令》后解说:“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华水耳。”“一曲桃花水”,潺潺长流,清音流转寄托了词人身处逆境,不改报国之志,而又孤独无援的忧郁之情。 此词上阕以写形为主,笔法自然平实,下阕以写声为主,笔法婉转曲折,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2.求一些古代宫殿名称

秦:咸阳宫(信宫)、阿房宫、兴乐宫、梁山宫、甘泉宫; 汉:长乐宫、未央宫、永巷宫、长门宫; 隋:江都宫、都梁宫、扬子宫、长乐宫、仙都宫、福阳宫、太平宫、宜寿宫、仙游宫、文山宫、凤皇宫、甘泉宫、步寿宫、兴德宫、长春宫、歧阳宫; 唐:大明宫; 清:承德离宫(避暑山庄) 、 景阳宫 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钟粹宫之东、永和宫之北。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阳宫。清沿明朝旧称,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

明代为嫔妃所居,明神宗皇帝的孝靖皇后曾居此。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后改作收贮图书之所。

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阳门,前院正殿即景阳宫,面阔3间,黄琉璃瓦庑殿顶,与东六宫中其它五宫的屋顶形式不同。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斗栱,绘龙和玺彩画。

明间开门,次间为玻璃窗。明间室内悬乾隆御题“柔嘉肃敬”匾。

天花为双鹤图案,内檐饰以旋子彩画,室内方砖墁地,殿前为月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

后院正殿名为“御书房”,面阔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次、梢间为槛墙、槛窗,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和玺彩画。

清乾隆年因藏宋高宗所书《毛诗》及马和之所绘《诗经图》卷于此,乾隆御题额曰“学诗堂”。东西六宫年节张挂的《宫训图》原收藏于此。

东西各有配殿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以旋子彩画,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格局。

现在常年在此进行故宫藏珐琅器文物的展示。

3.故宫东六宫到底是哪六个

故宫的东六宫是: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

东六宫是在故宫中轴线东边的东一长街,是由六个建筑形式相同的院落所组成的建筑,东六宫分笔为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

其中景仁宫在明朝的永乐十八年开始建造,最开始叫做长宁宫,到了明朝嘉靖年间的时候才被重新命名为了景仁宫。

在明朝灭亡以后,清朝顺治皇帝入住了紫禁城以后,继续沿用了明朝时候的旧称呼,在顺治十二年重新整修了景仁宫,另外在道光年间和光绪年间也先后对景仁宫进行了修缮。

扩展资料:

故宫东六宫介绍:

1、景仁宫:

康熙皇帝出生在景仁宫,他的母亲佟佳氏是汉军旗少保佟图赖的女儿,康熙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康熙出生时,佟佳氏15岁,康熙二年去世,年仅24岁。

乾隆皇帝的母亲钮钴禄氏曾在这里居住过,光绪年间,珍妃被册封后也住在这里。清末,景仁宫被认为是不祥之地,宫内东门设了镇物,北山墙置铁牌,南夹道地沟的石头上刻一道门,用来袪除鬼祟。

2、承乾宫:

明朝时是崇祯皇帝的宠妃田氏的寝宫,田妃失宠后,又遭丧子之痛,病死在这里。清朝,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氏自入宫后,在承乾宫住了4年。

之后因为幼子夭折,悲痛而逝,她的灵柩停在宫内,顺治在这里给她守灵,还请了高僧在灵前谈禅。清末,咸丰皇帝的生母做皇后6年后,在承乾宫猝死,时年33岁。

3、钟粹宫:

明代时叫咸阳宫,后改名钟粹宫。当时曾做过皇太子的寝宫。明末,崇祯皇帝的周皇后所生太子住在这里。

清末,咸丰皇帝做皇子时曾在这里住过17年,咸丰的皇后钮祜禄氏(慈安)长年居住在钟粹宫,最后也是突然间死在这里,时年45岁。

光绪的皇后叶赫那拉氏是慈禧的侄女,和光绪大婚后住在这里,光绪、慈禧死后,隆裕搬到了太极殿。

4、延禧宫:

明初叫长寿宫,嘉靖十四年改名延祺宫,清朝改叫了延禧宫。在东六宫中延禧宫是比较冷清的,只有一些常在、答应之类的低级妃嫔住过。

延禧宫在苍震门内,这里是宫中太监、杂役出入内廷唯一的门户,关防严密。明清500多年里,延禧宫频频发生火灾,是清代重修再建次数最多的院落。清末,隆裕为消除不祥,想建一座水晶宫镇住火灾,最后清帝退位也就没建成。

5、永和宫:

雍正皇帝的生母德妃乌雅氏曾住在这里,雍正即位后,正准备尊乌雅氏为仁寿皇太后,让她搬进宁寿宫。

乌雅氏没有福气,突然死在了永和宫,时年63岁。光绪的瑾妃他他拉氏(珍妃的异母姐)入宫后就一直住在永和宫,直到1924年病故。

6、景阳宫:

景阳宫是东西后宫中最冷僻的宫殿。明朝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的母亲恭妃王氏,被“屏居”,也就是被打入冷宫的宫殿就是景阳宫。

万历三十九年,王氏病危,太子朱常洛撬开宫门,进去探望,但王氏这时已经失明了,后来她被尊为孝靖皇太后,迁葬定陵。

清朝时,景阳宫没再住人,成了藏书画的库房,存有大量历代书画名作。像宋高宗书、马和之绘的《诗经图》。

参考资料来e68a847a6431333431353331源:百度百科—东六宫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