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首最有内涵的古诗《春江花月夜》:是初、盛唐之交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称为“以孤篇盖全唐”,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tīng)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 )上拂(一作“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古字中读xiá,斜(xié)是后面编入的声调). 斜(读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赏析:《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2.诗词注释请介绍几本带注释的诗词集李清照诗词集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一剪梅,又名“腊梅香”、“玉簟秋”,双调,六十个字,六平韵。 每一次读到“花自飘零水自流”句,不能自已。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 “沙”亦可作“纱”,也可叫 “浣纱溪”。双调,四十二个字。 有平、仄两体,此为五平韵。江梅,范成大《范村梅谱》云: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如梦令,原名“忆仙姿”,后唐庄宗有曲: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现在阳光从天窗下来,却又下着雨,一只鸟雀在笃窗户,知否?知否?就是喝水也难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注:清照等明诚归来,我们也在等,只不过连我们自己都走远了,注定地等,在注定。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南浦月”。双调,四十一个字,上片三韵,下片四韵。 袜(“划”字左边多一横,念“铲”音),没穿鞋,只穿袜子走。李后主词:铲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怨王孙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注:怨王孙,此牌变体多,这里用了双调,五十二个字,上片二仄二平韵,下片三仄二平韵。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这首也是写梅花。 雪中梅花历来写的人很多,但大多着眼于“寒梅傲雪”之类的意境,易安写来却是美艳娇嫩的梅花。梅花似乎是易安最喜欢的花。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渔家傲,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仄韵。见附录《学诗谩有惊人句》一文的欣赏。 [歹带]人娇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间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注:[歹带](ti4)人娇,双调,六十四字,八仄 韵。《花草粹编》题作“后庭梅花开有感”。 羌管即羌笛, 笛曲有《梅花落》,最后句有喻落梅。 歹带]人娇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 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注:[歹带](ti4)人娇,双调,六十四字,八仄 韵。 《花草粹编》题作“后庭梅花开有感”。羌管即羌笛, 笛曲有《梅花落》,最后句有喻落梅。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玉楼春,又名“西湖曲”,双调,五十六字,六仄韵。《花草粹编》和《历代诗余》都题作“红梅”,这首咏梅,不如上面一首。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满庭芳,又名“锁阳台”,双调,九十五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花草粹编》中题作“残梅”,又是一首咏梅词。 这首长,有几个典故。临水登楼:一指陶渊明在《游斜州》序中所写“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州,。 欣对不足,率尔赋诗”;又指建安诗人王粲在荆州登当阳县城楼作《登楼赋》。 何逊在扬州:南朝诗人何逊在扬州(现在可算是南京)做建安王的书记,有诗《咏早梅》“兔园标节物,惊时最是梅”。杜甫有诗:“东阁官梅动诗兴, 还如何逊在扬州”。 扫迹难留:《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中有“乍低枝而扫迹”;杜诗有句:“山林迹如扫”。 多丽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 3.来几首很有气势的古诗全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jié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 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dàn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sǒng zhì ③竦 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 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特色]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 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 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 “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 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动荡状。 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 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 4.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文大意: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否 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文大意:春天的早上,我睡得特别香甜,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我听见了处处的鸟鸣.昨夜风雨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不知道花儿被风雨吹落、打落了多少!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文大意: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所见【清-袁牧】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文大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文大意: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文大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文大意: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文大意: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文大意: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踏歌声.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文大意:原野上青草郁郁葱葱,鲜活又茂盛.年年岁岁,枯萎了复又苍翠.野火再猛,也烧不尽.春风一吹,青草复生.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文大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文大意: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5.推荐你最欣赏的古诗推荐一首你最欣赏的古诗,最好带有注释,如果有既然是古诗,那应该不算唐诗吧。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 远道不可思, 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 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 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 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 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 下言长相忆。 ) 古诗十九首6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算不算诗经啊(应该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个。 还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不是曹操那个,是原版写爱情的那个) 。 6.请推荐几首很有气势的古诗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王维 · 唐 【作者小传】: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 进士及第, 任大乐丞,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曾奉使出塞,回朝官尚书右丞。 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 受降官处分。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描摹细致,富于禅趣。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指出其诗画的特色和造诣。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体裁】:七言律诗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八啸;可"二萧三肴四豪"通押。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 【背景】: 本诗原注说:“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 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 【赏析】: 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 这两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适《燕歌行》“单于猎火照狼山”之句,古诗中常常以“猎火”来暗指战火。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射猎。 这一联象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蕃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 前四句刻画形象,有声有色,是实写;后四句便采用虚写,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 “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 “障”是障堡,边塞上的防御工事。 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谓崔希逸。 这两句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在诗尾才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收结颇为得体。 这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 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 清代方东树曾评论此诗说:“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收赐有功得体。 浑颢流转,一气喷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结章法,其气若江海之浮天。 ”(《唐宋诗举要》引)这段评论是中肯的。 7.唐诗三百首哪个注释本最好金性尧 【出 版 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所属分类】 卓越网 > 图书 > 国学 > 集部 > 诗大家之作:八十年代以来畅销三百万册,影响两代人;权威经典: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指定本科生应读书目;可以信赖:出版重镇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编审领衔审校。 《唐诗三百首新注》,清代蘅塘退士编造,著名学问家、文章家、注家金性尧注释,是近百种《唐诗三百首》注释本中颇具权威,最有影响的注本之一。全书分八卷,选诗三百十三首,选目完备得当,大体反映唐代各种诗体、诗风的发展与成就,并且十分重视入选诗篇的艺术性和诗味。 金性尧新注的可贵之处在于:一、博取诸家之长,斟酌取舍,辨难解疑,每有创获;二、深切诗法诗理,要而不繁,一语破的,精彩顿现;三、谙熟诗史流变,征引得宜,先后映发,左右逢源;四、明乎诗为心声,攻心印心,以情会情,悬解独照。以是之故,该书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卯以来,风行海内外,累计印刷量高达二百四五十万之巨,于中国古籍图书中首屈一指,实为爱好古典文学的读者必备的收藏版本。 8.求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最好有注解(最多可选2个答案) 对回答者的感言: (选填项,40字以内)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1 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41 寒食 韩 翃 2 七步诗 曹 植 42 滁州西涧 韦应物 3 敕勒歌 北朝民歌 43 塞下曲 卢 纶 4 咏鹅 骆宾王 44 游子吟 孟 郊 5 回乡偶书 贺知章 45 竹枝词 刘禹锡 6 咏柳 贺知章 46 乌衣巷 刘禹锡 7 凉州词 王之涣 47 望洞庭 刘禹锡 8 登鹳雀楼 王之涣 48 浪淘沙 刘禹锡 9 春晓 孟浩然 49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10 宿建德江 孟浩然 50 忆江南 白居易 11 凉州词 王 翰 51 悯农 李 绅 12 出塞 王昌龄 52 悯农 李 绅 13 从军行 王昌龄 53 山行 杜 牧 14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54 清明 杜 牧 15 鹿柴 王 维 55 江南春 杜 牧 16 竹里馆 王 维 56 秋夕 杜 牧 17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57 乐游原 李商隐 1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58 商山早行 温庭筠 19 别董大 高 适 59 元日 王安石 20 静夜思 李 白 60 泊船瓜舟 王安石 21 古朗月行(节选) 李 白 61 梅花 王安石 22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6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23 赠汪伦 李 白 63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24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64 惠崇《春江晓景》 苏 轼 2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65 题西林壁 苏 轼 26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66 夏日绝句 李清照 27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李 白 67 示儿 陆 游 28 望天门山 李 白 68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2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69 小池 杨万里 30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 甫 7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31 赠花卿 杜 甫 71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32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72 春日 朱 熹 33 春夜喜雨 杜 甫 73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34 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 甫 74 题临安邸 林 升 35 江畔独步寻花 杜 甫 75 游园不值 叶绍翁 3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76 墨梅 王 冕 37 江雪 柳宗元 77 石灰吟 于 谦 38 寻隐者不遇 贾 岛 78 朝天子·咏喇叭 王 磐 39 枫桥夜泊 张 继 79 竹石 郑 燮 40 渔歌子 张志和 80 已亥杂诗 龚自珍 自己看参考答案 参考资料:/shishengzhuye/banjizhuye/43_2003/swsx/index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