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逻辑论文

1.浅论古诗词中的逻辑审美

张可久的《黄钟·人月圆》: “兴亡

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 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元散曲家姚燧在《越调·凭

阑人·寄征衣》中写道:“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心 千万难。"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在短小的字句中,在格律音韵的限制下,要写

景、抒情,要叙事、状物,就必然需要字斟句酌,诗人必须重视“炼字j',即在遣 词造句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 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所谓“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难怪清袁枚要在《遣兴诗》里感叹:“爱好由来下笔难,一 诗千改始心安;阿婆犹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清代戏剧家李渔说:“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

不越一‘理’字。''(《窥词管见》)宋代欧阳修也认为,“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 不通,亦语病也。"据说唐朝边塞诗人高适任两浙观察使时有一次到台州巡视,路 过杭州的清风岭,曾在僧房墙上题诗一首:“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写完他就继续赶路,途经钱塘江时正值月落, 江潮随风而退,只有半江之水。他想到自己用“一江"之水来描写月夜之时的江 潮,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便决定在视察归来时,专门去僧房改诗。等他办完公 事回来改诗时,忽见“一"字已被人添加数笔变成“半一字,他不得不感叹此地 大有人才,“半"江之水才是合情合理。故事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说明 诗人对于字词的选择必须慎重,用词要准确,这个准确就是符合生活的常识(艺 术的想象与夸张符合的是情感的真实),还要符合诗歌整体境界的需要。

“要弄清炼字的奥妙,关键仍然是要弄清它们的本质,而不是简单地从各个

不同的句子中去看他们的作用和妙处。''【I】唐人齐己有《早梅》一诗:“万木冻欲 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 应律,先发望春台。"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

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丌。"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诗人以野外白雪一片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一枝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 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 寻常。"【I】也就是说,“一枝''这一词语较“数枝"更形象更贴切,从概念运用的 角度来说,“一枝"更能准确反映作者所描绘的情境,更能反映“早''的意思,如 此力能与后面的“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相呼应。

“景无月不美,酒缺月无味"

:王安石任宰相时,有一次他到当时潮州(当今的广东)

的朋友家里赴宴。晚问月朗风清,花影婆娑,鸟虫齐鸣。主人乘兴提笔挥诗,其 中有两句是:“明月当空叫,黄狗卧花心"。众人见了,赞不绝口。主人请王安石 评点,王安石看后说:“诗写得很好,只有两句未妥。"主人连忙问:“哪两句不妥?" 王安石并不回答,而是提起笔来,将“明月当空叫,黄狗卧花心"改成了“明月 当空照,黄狗卧花荫”。然后放下笔解释说:“就是这两句不妥。你们想想,明月 怎么会叫,黄狗又怎能在花心上睡觉?"“大人有所不知,”主人连忙解释况,“我 们当地有一种小鸟,能在空中边飞边叫,大家称它为‘明月’;还有一种小虫,经 常在花心上睡觉,我们当地人叫它为‘黄狗’。我诗中的‘明月’和‘黄狗’就是 指这虫和鸟呀!”【l】主人写的“明月''指的是当地的一种鸟,王安石却以为是天上 的月亮;主人写的“黄狗”指的是当地的一种小虫,而王安石以为是地上跑的狗。 一个语词表达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误读词语也就误读了诗歌。

子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2.关于古诗意象的论文怎么写

摘 要:经过诗人的锤炼,古诗的遣词造句特别精炼,包蕴量特别丰富,景、情、事浑然一体,创造出独特感人的意境。

那么,什么是诗的意境?它是指诗中描绘的具体生活情景、生活画面,以及蕴含在情景、画面中的思想情感和深刻意义。学习古诗,只有抓住品味意境,细细体味,才能化难为易深入理解古诗。

要想从古诗的意境中感悟诗人的情感,汲取高雅的审美情趣,必须准确抓住古诗的意象才能使诗的客观映像自然地转化为主观感受,收到较好的效果。 中国论文网 /9/view-5183512.htm 关键词:古诗;意象;意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280-0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古诗更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它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瑰宝中的朵朵奇葩,读来沁人心脾,开启心智,回味悠长,给人以美的熏陶。 古诗中的意象就是情与景的统一,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学习鉴赏古诗时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内容,感知诗人情感,进入诗歌意境,领悟诗歌的主旨。

而一些意象寄寓了约定俗成的审美习惯,如何抓住诗歌中意象的正确含义,以下是我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点滴体会。 一、自然意象类 1、月亮(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婵娟):它在诗人笔下都是思亲、思乡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2、夕阳(斜阳、日暮、残阳、落日):大多流露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3、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伤感和哀愁。

4、烟、霜:多表示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5、风:春风――旷达、欢快、希望。

东风――代表春天、美好之意。 西风――惆怅、游子思归。

北风――萧条肃杀、离别惆怅。 二、植物意象类 1、杨柳:多传达离别、怀远等情思。

2、落花(落红、残红):多表示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3、松、竹、梅、菊:多体现高洁、坚贞、不屈之意。

4、梧桐、芭蕉:传达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怨。 三、动物意象类 1、鸦、蝉、猿、杜鹃:多传达凄楚哀怨之情。

2、鸳鸯、鹧鸪:表示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3、燕子:象征着时事变迁,人事代谢。

4、鱼:象征自由。 5、孤雁:象征孤独、思乡。

6、鹰:象征刚劲自由。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作了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可以说我国是诗歌的王国。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只有让学生抓住意象,才能感悟古诗的意境美;注重读出古诗中的意象是学好古诗最基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4. [2] 刘庆森.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意象和意境.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2.。

3.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论文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概念,从材料的选择、详略的处理、结构的安排到各种因素的配合变化都是广义的技巧问题。

(一)修辞方法: l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8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二)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共有5种: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诗歌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一、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等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常见的描写方式或描写角度有: ①正面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面对人物、景物进行描述。

侧面描写,就是不从正面,间接地去描写人物、景物。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

《陌上桑》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②虚实结合 实写,是写眼前的实景,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写,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如: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万木冻欲折”就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景象。 “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2)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3)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写。

通过 “行人”设想他的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形,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③白描与工笔(细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粗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

现常用于写作,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例如: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词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 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

工笔,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在写作上常常称作细描。 就是精雕细刻的描写。

描写人物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 ④细节描写 :必须抓住细小的动作、细小的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心理。

例如: 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既是一个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 又如: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处细节描写。

⑤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 在动静结合的描写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有声写无声,以无声写有声)的写法。例如: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此诗“月出„„时鸣”句以动衬静,突出了春天月夜空旷寂静的清幽明净的优美境界。

再如:张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典型的以动衬静,动中见静美的动静结合的手法。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别枝:另一枝;社林:庙周围的树木) 此诗首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此诗中“莺啼山客犹眠”一句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⑥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

4.求一篇关于一首诗歌的鉴赏论文要求是诗经里得得字数3000一)就一首

诗经——《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gao)衣綦(ji)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yin du),有女如荼(tu).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cu). 缟衣茹藘(lǘ),聊可与娱. 大意:漫步走出城的东门,美女多如天上彩云;虽然多如天上的云,可并不是我思念的人;唯有素衣暗绿色头巾,还能欢乐我的心;漫步走出外城的门,美女靓丽如茅花;虽然靓丽如茅花,可是我不思念她;唯有那素衣红佩巾,还能娱乐我的心. 评析:纵然美女如云,却不能重情、不丧志,所需要的坚定意志,大概不逊于疆场上刀光剑影下的英雄气概.英雄可以视死如归,却不一定能在万花丛中不懂一点杂念;就是皇帝一向叱咤风云,也有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前例;更不用说普通百姓了,“痴心女子负心汉”,这当中肯定包含了不少风流的事. 可是,世上真有坐怀不乱的汉子.虽然不多,毕竟有.这也构成了一道人生风景.美丽的花几千万朵,最心爱的只有那一朵.道理其实也很简单:秀色可餐固然使人愉快,但不一定可爱.美丽而可爱,美丽且有气质者,才能打动心灵最深处.漂亮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才是最适合的. 男子汉当中也有坚贞者,不全是无情郎、负心汉.坚贞应当是对自己的选择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目标有不懈的追求.这有可能是凭着直观感觉来进行,也有可能是以深刻的内省为基础. 请相信,男子汉的忠贞也有不可动摇的时候. 忽忽~终于写完了,可能是有点不符合你的要求,但是我已经是绞尽脑汁了.毕竟,3000字 ——20分,出200分应该也不会有几人. 上面的应该基本符合你的要求,我也是因为要备课才写这个东西的,也就顺便在网上写下来发给你.注意,不要抄的一模一样,自己在中间加点语句,我写的只是赏析而已,你可以加点其他的观点进去论证.比如说我说的“爱江山不爱美人”的前例,你可以去举点例子,加以论证. 最后说一句,文章,还是自己写的好,最好把我的当做抛砖引玉,相信你会写出更好的原创论文.。

5.求一篇关于逻辑学的论文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论文写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收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越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问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做认真的全面记录。

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通读,选读,研读。通读即对全书全文阅读,选读即对有用部分、有用内容阅读,研读即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深入、反复的阅读。在研读过程中积极思考。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竭力产生创见,要眼、手、脑并用,要发挥想象力,开拓创造性思维,进行新的创造。

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对新鲜论点,好的见解,要完完全全摘录;对能说明问题,有说服力的论据、好材料,要不加改动地摘录;对过长的资料,可加以简明扼要的概括,对这些资料都要分类整理。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切忌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伯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资料的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考生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内容纲要。内容纲要包括大项 目即大段段旨、中项目即段旨、小项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6.古诗词现在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论文,800字

新婚别

【唐】杜甫

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7.怎样教学古诗词 论文

开学伊始,教学完第五课古诗词,我想谈一谈,自己对古诗词教学的一些浅薄看法.

古诗词教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要讲太多,甚至包办代替,不要在学生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大量地抒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样做,可能填塞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我们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鼓励学生通过注释来理解,借助插图来理解.

教师不要失去引导之责.虽然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引导的责任.四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很多小朋友认为知道了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就是懂了古诗词了.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如三首古诗词教学均有教师提问的环节,这就是一种引导.这个教师提问,除 了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外,主要是引向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默认学生仅仅停留在孤立字词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