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为什么诗经被奉为经典

1.<诗经>为什么被尊为儒家经典

儒家提倡“礼乐教化”,《诗经》正是礼乐教化的重要载体。同时,诗歌也是古代统治者观民风,自考评的重要方式,所以诗经在儒家经典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扩展资料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

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诗经

2.诗经为何在西汉时被奉为经典

《诗经》的学术研究二、汉学时期(汉至唐)。

汉初《诗》成为“经”。鲁、齐、韩、毛四家传诗,反映汉学内部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斗争。

以毛诗为本,兼采三家的郑玄的《毛诗传笺》,实现今文、古文合流,是《诗经》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汉初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

齐、鲁、韩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毛诗”虽然晚出,西汉也未被立为官学,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

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现代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传本。不过,这四个学术中心区域在汉初的《诗》学传授,绝不只限于齐、韩、鲁、毛四家《诗》的四位始祖。

《汉书·儒林传》说:“汉兴……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辕固生,燕则韩太傅。”这只是说申、辕、韩数人是在鲁、齐、燕等涌现出的大师级人物而已。

其《诗》学也只是形成了区域性特点,并没有明确的派系之分。只有在政治力量介入之后,才使《诗》学的传播由无序进入有序状态。

而《诗》学传播史上的划时代事件就是《诗》学博士的设立。[18] 魏晋南北朝时,汉学内部发展为郑学王学之争、南学北学之争。

唐初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完成了汉学各派的统一,成为《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应该注意的是:六朝文学创作繁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以《文心雕龙》、《诗品》为代表的文学理论著作,开始用文学的眼光来研究《诗经>),总结其创作经验,探讨其艺术表现方法。

唐代自《毛诗正义》后,汉学的训诂、篇义僵化,唐代诗人们则继续着六朝对《诗经》进行文学研究的传统。[17]。

3.诗经为什么是儒家经典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写道“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一。诗经是春秋时期的民歌与宫廷伴乐的歌体,诗的内容大体反映了那个时代,周朝自文王、武王开国,周公定制度典籍,风俗、习惯、制度、文化受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影响较大,大体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概貌。当时的儒家,以孔子为代表,远追周公为该学说的鼻祖,所以诗经是在文学上对这一学说的集中反映。

二。诗经涉及当时流传的民歌与宫廷雅乐很多,大概几千首,至少也有上千首,孔子选择篇目,把其中符合儒家学说的篇章摘录其中,删减其中的错字,和不妥的地方,相当于整理并编录,所以诗经从始至终都符合孔子这位真正儒家鼻祖的儒家思想与理念。

三。诗经是孔子编录的集子,其它几部是《书》《礼》《乐》《易》《春秋》,称六经,后《乐》失传,从宋代朱熹注释定篇后,始称五经,所以诗经不仅是儒家经典,而且是比较重要的儒家经典.并且,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