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写诗经的文章

1.关于诗经写一篇文章

《诗经里的动物》 欣赏诗歌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是言人人殊的事。

白居易教导我们说,诗歌要老妪能解,可是他的一些好诗老大妈也是读不懂的。写过诗的人都知道,但凡欲自立门派、自倡诗论的人,总是要来点离经叛道,出其不意,有时难免有为反叛而反叛的嫌疑,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事实上连白居易本人也未必遵守老妪能解的定则,但他这话的客观效果却是,令当世或者后代为此聚讼不已,从而使自己声名大噪。 《诗经》虽然采自民间,但当时的老大妈是否都能解呢?怕也未必。

老大妈能解这个对待诗歌的标准,在四九年后被无端放大——因为老大妈被天然地视为人民——使得今日许多人一看到新诗就头疼,其判决书上赫然写着三个字并打了大红叉:读不懂。不懂当然有老大妈自身的原因,姑且略过不表。

只是一些诗人为了陌生化效果,为了语言的排列组合而自创新意,这也不能一概否决。但如果仅有形式上的花哨而无内容上的动人心怀,怕是再有文化的老大妈也不耐烦去读,焦大不爱林妹妹恐怕不只是社会学问题。

但话说转来,要体味古人的诗作,非具备动植物、天文历法、职官称谓等一系列文物典章制度的知识不可。你若是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苏轼的“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的星座位置都成问题,因为“天狼星”在猎户座的东南方而非西北方。

但当你将它的隐喻连在一起,如射天狼为抗西夏,就像屈原最早用在《东君》里的“举长矢兮射天狼”是隐喻灭秦之志一样,那么方位感的错误就被隐喻给替代了,科学让位给了艺术。如果我们读骆宾王的《讨武曌檄》碰着“虺蜮”,对于不求甚解者当然不是问题。

但遇着较真者则大有困惑,因为古人对此莫衷一是,阐释滋繁,不过你只要了解弹涂鱼的习性,再仔细加以对照,就可以解释“蜮”为何有含沙影射的作用。想起几年前有人将“七月流火”解释为暑热,意思完全相反,大概也是对古诗包括《诗经》中的天文历法了解太少所致。

孔夫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仿佛诗歌是一种万能打药,吃下它便成了百科全书。

可令人吊诡的是,现在刚好相反,你要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才可以将《诗经》读懂,至于是否能琢磨出诗味,那当然是另一回事了。孔子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观照诗歌,中意诗歌的博物学作用。

而现在你不仅要懂些古典文学的基本常识,还最好成为一个业余的动、植物学家,才有可能对《诗经》的了解达到登堂入室的境地。孔子虽是名师,但做他的学生要想有点成就也大不易,学生三千,贤人仅只七十二人,四十比一的“合格率”,其残酷堪比如今的应试教育。

虽然“近来世事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但我是得承认孔子的一些见解,的确远高于后世那些跟屁虫一样的阐释者。 一事不知,儒者之耻。

这样决绝的话,把古代的知识分子推到一个没有退路的绝境。即便你对知识抱有罗素意义上的纯然热爱,求知的渴望达到了对未知世界加意喜爱的地步,也无法完全做到什么事都知道。

立下这样的高标,使求知者步入人才济济的“耻辱”殿堂就是必然的。儒家的一些大人物喜欢把话说得非常满,自己做不到,但可以限制别人去做,这在他们看来也是一种成功,比如“存天理、灭人欲”。

把自己搞废了不说,似乎把全体人民群众都搞废,变成了他们的终极理想。对于喜欢说“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的苏格拉底和蒙田,他们有可能被儒家送进庠序里接受“三百千千”的再教育。

我不是白居易的追随者,也不认为老大妈看得懂是所有写诗者的动力。休谟说趣味无争辩,从消极意义上看,这是诗歌欣赏的最佳排除法。

趣味的确是个众口难调的东西,我们很难想像全世界人民都喜欢一首诗,争嗜一道菜,而别无分号的窘境,只能为此感到悲哀和恐惧。古人用关睢来像征后妃之德,虽然这个解释在我看来很无趣,但也可聊备一说。

不过你用这一说,来束缚我对这句诗的理解,并且认为只有这种说法才是唯一正确的阐释,还要拿这答案来考试,这便是我反对你的因由。 我惊叹于年轻的林赶秋兄,在如今这浮嚣的世事里,如此淡定坚执,他特出的艺术赏鉴能力和求真的科学精神在本书里可谓相得益彰。

当然如第一篇里将俞平伯的曾祖父俞樾错为祖父,这些都只不过是瑕不掩瑜的小毛病。他在说到苍蝇时对周作人的不同意见,尤其令我欣赏。

老杜准备从外地回成都草堂的时候写道:“侧身于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这不是可以拿来形容一直息隐都江堰的林赶秋吗?说到“息机”成隐,韩偓《欲明》一诗又说:“忍苦可能遭鬼笑,息机应免致鸥猜”,让我想起李商隐的:“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鸳雏竟未休”。这些动物都是拿来人开心的,状喻人事的替代品。

说到底,人毕竟自我中心的物种,这样你就好理解《诗经》里动物所具备的人事意味了。柏拉图在《政治家》中说:“我亲爱的苏格拉底,要证明任何真正重要的事物而不使用例证很难。

我们每个人都像是在梦中观察事物,以为自己完全认识这些事物,然而,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一无所知。”不只是赋比兴的诗歌手法,使得诗人们频繁使用动。

2.《诗经》里的优美文章

关 雎⑴

(周 南)⑵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⑶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⑷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流 之。

窈 窕 淑 女, 寤 寐 求 之。 ⑸

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服。 ⑹

悠 哉 悠 哉, 辗 转 反 侧。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采 之。

窈 窕 淑 女, 琴 瑟 友 之。 ⑺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毛 之。 ⑻

窈 窕 淑 女, 钟 鼓 乐 之。

【 注 释 】

⑴关 雎 : 篇 名。 它 是 从 诗 篇 第 一 句 中 摘 取 来 的。 《诗 经》 的 篇 名 都 是 这 样 产 生 的。

⑵周 南 : 西 周 初 期 周 公 旦 (公 元 前 1063-前 1057 年) 住 东 都 洛 邑 (在 今 河 南 省 洛 阳 市), 统 治 东 方 诸 侯。 “周 南” 郎 是 周 公 统 治 下 的 南 方 诗 歌。 《关 雎》 是 一 首 情 歌, 写 一 个 贵 族 男 子 爱 上 了 一 个 采 荇 菜 的 姑 娘, 思 慕 她, 追 求 她, 想 和 她 结 婚。

⑶关 关: 象 声 词, 鸟 的 啼 叫 声。

⑷好 逑 : 等 于 说 “佳 偶”。 逑: 配 偶。

⑸寤 : 醒 着。 寐 : 睡 着 了。

⑹思 服: 思 念。 服: 想。

⑺琴 瑟 友 之: 弹 琴 鼓 瑟 来 表 达 对 她 的 爱 慕。

⑻毛 : 摸, 这 里 是 选 择 的 意 思。

3.诗经中的美文

关雎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周南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樛木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周南 】 南有樛木,葛藟系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汉广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周南】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草虫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召南 】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殷其雷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召南 】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摽有梅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召南】 摽[1]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绿衣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邶风】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终风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邶风 】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击鼓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邶风】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简兮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邶风】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静女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柏舟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邶风 】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干旄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鄘风 】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淇奥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卫风 】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木瓜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卫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采葛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王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大车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王风 】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将仲子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郑风 】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

4.【作文《诗经

略 写好这篇作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什么是感恩。

宽泛的说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的情感比感谢要深切、要厚重、要丰沛。

(二)对谁感恩。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和范围。

在写作范围上同学们一定要拓宽选材空间,可以思考的范围有:回顾历史,放眼社会,倾听大自然,展望未来。在写作对象上同学们要倾注丰富情感,可以寄托的情感的载体有人、物、景、事等。

(三)感恩的原因。这是这篇作文的写作缘由。

感恩,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感恩,塑造着我们的心灵;感恩,使世界变得美丽;感恩,使我们拥有爱心,天天拥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但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缺乏感恩的表现:对父母辛苦的无动于衷、对老师付出的漠然置之、对动物受伤的冷眼相待、对别人危难的缺乏同情、对民族忧患的缺乏关注。

面对这些现象, 我们可以展现自己与写作对象之间发生的事件交往、情感交流和独特体悟。

很多事情、很多情感值得我们写入作文。生活是幸福的,因为生活中充满了感恩的热情,生活是甜美的,因为生活中飘散着感恩的芬芳。

幸福是由感恩创造的,感恩便是幸福的一个分子,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有一种幸福叫做感恩。”。

5.关于诗经的作文200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

《采薇》全诗三章,前三句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初生发芽到嫩枝柔条再到老尔坚硬,写出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忧心的思乡之情。“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野豌豆苗啊,你发芽了,出生了,回家啊回家!我们顾不得回家,这是为什么呢?“靡室靡室,猃狁之故。”因为猃狁入侵,害得我们妻离子散男旷女怨。因为猃狁入侵,害得我们想好好坐上一会儿的也不行。“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豌豆叶长大了,枝叶柔嫩,回家啊回家!心里的忧伤如火在烤,没吃没喝,采薇充饥。守边的事未完,难以带信问候家人!野豌豆枝长得粗壮刚健了,回家啊回家,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坐下来,心情忧伤得了病,我还是回不了家。!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棠di花起兴,写出征战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车?是将帅的军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大兵车起驾,战马高大雄健,一月多次行军,岂敢定居?驾着四匹威武强键的雄马,将帅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四马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威武神气,兵士弓箭装备精良。“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日日警踢戒备,猃狁强大猖獗。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和周军队的气势和军威。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将帅、遣戍役,守卫边疆,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而且妥贴。

6.求一篇评价《诗经》的文章

诗经》对中国的文学史、政治、语言、甚至思想上都起著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孔子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学习讽刺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达至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古代,《诗经》还有政治上的作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经常用歌诗或奏诗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不想说或难以言喻的话,类似于现在的外交辞令。包括以后的“兼爱”、“非攻”都对我们现在构建和谐、互利的外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题中之意。“南南合作”、“南北互利”也是《诗经》中很多外交辞令在现代的引申之意。但是我们在尊重历史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那些打着历史和文化幌子却时刻准备吃历史豆腐的的不法分子。前不久闹的沸沸扬扬的台湾当局篡改历史教科书的事例不得不让我们对历史和文化一个全新的认识——只有尊重历史和文化才能创造新的文明,篡改历史和文化的人到头来只会摔的很惨。强暴历史缺乏足够的权力,演绎历史没有天才的想象力,**文化缺乏足够的底蕴,等而下之,只有怯生生贼眉鼠眼的吃历史和文化的“豆腐”。这不仅是历史的不幸,也是文化的悲哀。我们应该把根植于《诗经》这片最深厚而又肥沃的土壤中,从中不断的汲取文化、滋养内涵,让自己充实、高大起来。然后再去思考如何去对外,已经怎样去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要知道传统底蕴是一笔无逾越的文化鸿沟。

总之,《诗经》的博大之处就在于它的时代性和延展性。它不仅适用于纵横捭阖、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也适用于盛极一时的贞观、康乾。同样也适用于当前努力构建和谐的中国。让《诗经》博大精深的底蕴为我们构建和谐,共创文明铺平前进的道路。

7.关于诗经的作文200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赏析《采薇》全诗三章,前三句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初生发芽到嫩枝柔条再到老尔坚硬,写出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忧心的思乡之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野豌豆苗啊,你发芽了,出生了,回家啊回家!我们顾不得回家,这是为什么呢?“靡室靡室,猃狁之故。”因为猃狁入侵,害得我们妻离子散男旷女怨。

因为猃狁入侵,害得我们想好好坐上一会儿的也不行。“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豌豆叶长大了,枝叶柔嫩,回家啊回家!心里的忧伤如火在烤,没吃没喝,采薇充饥。守边的事未完,难以带信问候家人!野豌豆枝长得粗壮刚健了,回家啊回家,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坐下来,心情忧伤得了病,我还是回不了家。

!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

用棠di花起兴,写出征战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车?是将帅的军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大兵车起驾,战马高大雄健,一月多次行军,岂敢定居?驾着四匹威武强键的雄马,将帅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

“四马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威武神气,兵士弓箭装备精良。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日日警踢戒备,猃狁强大猖獗。

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和周军队的气势和军威。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

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

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

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

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将帅、遣戍役,守卫边疆,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

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而且妥贴。

8.《诗经》中有哪些好的文章

你好。

《诗经》四始:《关雎》为《国风》之始。《小雅》之《鹿鸣》、《大雅》之《文王》为《雅》之始。

《周颂 清庙》为《颂》之始。《邶风》之《凯风》为孝子思母之诗,开我国赞美孝子诗之先河。

孟郊《游子吟》:“说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出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古乐府《长歌行》的命意、遣词全出于《凯风》。

《小雅 蓼莪》,孤子哀伤情思。之第四章:“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这一章一连九个动词: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又一连九个【我】,赋父母养育之苦。成千古绝唱。

《国风》之《关雎》、《邶风》之《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成爱情之誓言。

《邶风 静女》、《卫风》之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自有此诗,无人更出其有。

绝!绝!绝!《卫风 木瓜》,此为情人赠答之绝唱。《王凤 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

焦!焦!焦!《郑风 子衿》: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我同样心焦,怎么还不来。

《郑风 溱洧》、《唐风 绸缪》说爱情、挚爱、怀念、盼望。

《秦风 蒹葭》,使台湾的作家陈喆,因《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而更名【琼瑶】,《秦风 蒹葭》又因琼瑶,而使全国大人小孩,都知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大人小孩【宛在水中央】。

《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因戌边归途而思念家人。而成《诗经》名句。

《小雅 鹤鸣》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千古名言。《弃妇诗》有:《召南 江有汜》、《邶风 古风》、《卫风 氓》、《卫风 中谷有蓷》、《郑风 遵大道》、《小雅 我行其野》、《小雅 小弁》、《小雅 谷风》。

美好的愿望。盼望着未来。

《小雅 甫田》:以祈我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

以歌颂友谊的《抑》因投桃报李,而名满天下。

9.《诗经采薇》改写文章500字

死亡与杀戮,总是令我胆寒。

整整一年了,这充斥着血腥的战事仍旧令我不能适应。恐惧、恶心、忧愁、不安,种种情绪折磨着我。

古人常说,为了保家卫国而奋战是快乐而荣耀的。然我所看到的,是苍凉的天幕,是满目的血色与悲哀,是因恐惧而扭曲的灰色面孔。

哪里有什么快乐和荣耀?无休无止的战争让生灵涂炭。不知何时,这罪恶的日子才是一个尽头! 每日采食着薇菜,看着它们一天天成长,又初时的嫩芽变为最后的枯叶。

也许有一天,连这最后的事物也要被吃光了吧?!每日里劳碌不堪,不能吃一顿包饭,不能睡一个好觉。 有时候,仰望苍穹,夜色如水般宁静,我便会想起故乡。

我的家人,是否也在对着明月祈祷希望我早日归来? 满心的创伤已让我口不能言,只有深深的叹息。又有谁,可以抚慰我的痛楚? 棠棣花依旧绽放,绚烂的花朵为这灰白的战场染上一丝明媚,却更让人觉得那说不出的惨淡凄凉。

骏马战车,象弭鱼服。面对这支训练有素的部队,我本该自豪,本该毫无怨言。

有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我们的国家应该安宁了吧。然而,踩着同伴的鲜血和尸体,我又怎能不悲哀,不恐慌!也许某一天,我也会化作一具冰冷的尸身,被岁月的黄沙掩埋。

但我是男儿,必须要承担我的责任,保卫这让我眷恋的神州浩土。 我一身戎装,听战马长嘶,狂风呼啸。

手中的长矛一次次洞穿敌人的胸膛,温热的鲜血染红了我的全身。 恍惚间,我仿佛什么都看不见了,耳边也一片沉寂,仅剩下漫天的绯红,似暮霞流火,似桃红依旧———敌人的利刃刺穿了我的身体,将我的灵魂一点点剥离。

没有痛,亦无泪······ 倏然间,我飘回了故土。昔日的依依杨柳早已不再。

而今,迎接我的,是茫茫的飞雪与永无止境的寂寞。 雪穿过我明澈的躯体,化作一缕烟尘———不,我已没有了躯体。

如今的我,只是眷恋尘世的一丝游魂。 我回到了梦境中无数次出现的地方。

在那里,家人仍在痴痴地盼我归来,却不知我就站在他们的身旁。我伸出手,想抚摸妻子美丽而憔悴的脸庞,却径直从她的身体里穿过。

我想要唤她的名字,却发现我发不出一丝声音。泪水无声地滑过我的双颊,没有温度。

我们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 缓步离去,默然回首,怔怔望着令我魂牵梦萦的家,心中沉痛莫名,脚步也迟迟不肯挪动。

可我不得不走,我和家人早已是阴阳两隔,留在这里也只能徒增伤悲。 前方等待我的,将是下一个轮回。

10.谁有关于<<诗经>>的文章

论《诗经》对后世的影响与不同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起点,《诗经》经孔子的选编共305篇。分为风、大雅、小雅、颂四大部分。其中的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及赋、比、兴,重章迭句的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比如诗经中的《伐檀》向不稼不穑的剥削者提出了责问——你们凭什么坐享别人的成果?这种勇于反抗,直抒心中不满的情绪是由《诗经》中发源的。作者去关心人民的命运与疾苦,把民歌作为一种战斗的武器,传至后世的作者也纷纷拿起手中的笔来讽刺执政者,比如“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其中一首《官仓鼠》尤为典型“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这与《诗经》中《硕鼠》把剥削者描绘成硕鼠并“逝将去汝”何其有相似之处!

再比如《诗经》中的爱情诗,如《蒹葭》、《关雎》中均以景来衬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对于后代的爱情诗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再如,陆游的名作《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城柳。”等句,均以景开头。或以孤清寒冷之景衬内心凄苦之情,或以春和景明、大地回春之景衬芳华已逝、爱人离去之悲苦。把景赋情的“赋”的手法追其本源仍是《诗经》。

《诗经》中《采薇》一篇可称我国诗歌史上最早的边塞诗之一,诗中以西周末昆夷之忧,猃狁之难为时代背景,以采薇起兴,有薇的生长变化来反映战士戍边的时间变化,把对盼归的热切通过“岁亦莫止”,“心亦忧止”,“岁亦阳止”的三个层次表现出来。后世柳中庸的《征人怨》“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连黑山。”中同样也以塞外的黄河、黑山、白雪、青冢作为描写的对象,以此写出长年在外征战之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于对战争的厌恶。可以说对战争的厌恶是由《诗经》而始的。

当然,后世的文学在《诗经》的基础上也有很多的演变与不同。《诗经》之后有魏晋的五言诗唐诗——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强音,宋词与唐诗、元曲,清的散文多样的文学演变。借用启功老先生的一句话:“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朝的诗是喷出来的。宋朝的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如此一针见血!

的确,回想《诗经》中无论是投我以桃,投之以李的真诚,求之不得,吾寐思服的心神不宁,而是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的美好,还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悲伤都是如此的有血有肉如此的真实,都像是从土里生长出来的,朴素不带修饰,有种遥远的沉重。

同样写月《诗经》中写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直接对皎月当空,月光皎洁,一位少女漫步月下的静谧和谐之情写出来,表现作者的爱慕与心动之情,月亮、少女、诗人,三种元素合一,诗意凝聚完美,爱就是爱,如此而已。到了唐,李白写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仍有天真与想象,但总少了一份原始,多了一份豪气,仍要飞在青云端,把自己看作仙人一般,也隐约可见他的那一份嚷嚷着要建功立业,要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霸气,而到了宋,苏轼就写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看看景抒抒情,还要讲讲哲理——人生百年,何其短促,但自然而生,复归自然而灭又化为永恒,这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宋元以后就再也没有在诗词上成大气的人了。

启功老先生把诗看得很透,或许我们无法参祥,但我们要公认《诗经》不论从形式上的四言一句,写作上的现实主义之风,还是诗中如一日不见如三秋等名句,都启发了汉赋、乐府、与唐宋元明的诗曲。开了历代文体的先河,如章学城所说:“后世之文……其源多出于《诗经》”《诗经》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会在文学史上留下闪烁不灭的光辉。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