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雅·南有嘉鱼的介绍《南有嘉鱼》,《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四章,每章四句。作者为先秦无名氏。欣赏这首诗时,应与《鱼丽》、《南山有台》二诗结合起来。这三首诗是同一组宴饮诗,极尽祝颂之能事,敬祝宾客万寿无疆,子孙福泽延绵。《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南有嘉鱼”是指我国什么地方语出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南有嘉鱼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地处我国湖北嘉鱼县。 传说:唐明皇坐船游长江,来到此地,当地乡绅就取特产县城东侧牛头山首岩泉下子午鱼献上,皇帝用后龙颜大悦,大赞“真乃嘉鱼也!”〈诗经·小雅〉云:南有嘉鱼,于是此地就叫嘉鱼。 3.<<南有嘉鱼>>是<<诗经>>里的吗南有嘉鱼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注释】:贵族宴宾客。 南:江汉之间。一说南方。 烝:众。这里指鱼很多。 罩:捕鱼具。 汕:音善,捕鱼具。即今之抄网。 衎:音看,快乐。 鵻:音追,斑鸠,鹁鸠,鹁鸪。 又:读为右,劝酒。 【赏析】: 《南有嘉鱼》描写宴会宾客,表现宾主相得快乐和款待的盛情。诗以嘉鱼游态起兴,正取如鱼得水的意义,用以象征宾客与主人之间的融洽与快乐。第二章与第四章又写甘瓠缠绕樛木,进而引申主客之间相互之间紧密关系,而鹁鸪鸟的飞来,更表明主雅客来之意。诗为宴享礼仪的乐歌,可知《诗》与礼仪的关系。 4.《诗经•小雅》里〈鱼藻之什〉与〈都人士之什〉的是什么关系抄书: 现存诗经三百零五篇,所谓诗三百,乃就其成数而言。但就诗经的篇目看,却有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小雅里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注]六篇被认为是用笙管吹奏伴唱的笙诗。毛传认为,笙诗原是有词的,后来失传了。朱熹诗集传认为,笙诗原为乐曲名,在演唱时以笙插入伴奏,原是有声而无词。这两种说法,至今尚无定论。因现存诗经实为三百零五篇,故相信朱说的较多。唯时代相隔久远,而又史无确据,争论下去,似无多大意义。 诗经三百零五篇,分别编排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分十五,共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共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有诗四十篇。 国风诗篇,按国别加以编排。雅颂诗篇的编排,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如小雅从鱼藻到何草不黄有十四篇诗,瓠叶以后四篇就编排在鱼藻篇什之内。……这种以十篇为组的编排方式,也许有其翻检阅读的便利,从篇什与篇什之间,篇与篇之间看,也容或有某些相似相近之处;但作为组诗,似乎看不出彼此之间有什么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以上节录自 诗经导读/陈子展、杜月村著.—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1 4、5页 [注] 原文如此。另,在《小雅》另一版本中有:“鹿鸣之什,南陔之什,彤弓之什 ,祈父之什,小旻之什,北山之什 ,桑扈之什 ,都人士之什” 。这八部分编排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在南陔之什,有名无词。 由此看出,“某某之什” 编排的不确定性。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在这里只是数词变成名词。 “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相似的有古代军队中的什长,即十夫之长。 猜想现存的诗经是先秦形成,在汉代或更晚编辑的,故版本较多,“某某之什”所含篇章有变化。但同一篇章的内容变化似很小。 两种版本的《都人士》应是同一篇章。 两种版本的《都人士》有差异吗? 5.南有嘉鱼这首诗的读音【名称】《小雅·南有嘉鱼》 【年代】先秦 【作者】无名氏 【体裁】诗歌 【出处】《诗经》 《南有嘉鱼》 南有嘉鱼,烝zhēng然罩罩zhào。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lè。 南有嘉鱼,烝zhēng然汕汕shàn。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kàn。 南有樛jīu木,甘瓠hù累léi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suí之。 翩翩者鵻zhuī,烝zhēng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译文: 南国鱼儿美,群游把尾摇。君子有好酒,宴饮佳宾乐陶陶。 南国鱼儿美,群游随水流。君子有好酒,宴饮佳宾乐悠悠。 南国树弯弯,葫芦藤蔓紧相缠。君子有好酒,宴饮嘉宾乐平安。 鹁鸠飞翩翩,群飞来这边。君子有好酒,宴饮嘉宾频相劝。 6.诗经有7首诗有墓无篇的是是六首呀 有目无篇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六篇的合称。这六篇诗都仅有篇名而无文辞。宋朱熹于集传中称这六首诗为“笙诗”。《诗·小雅·鱼丽》宋朱熹集传:“按《仪礼·乡饮酒》及《燕礼》,前乐既毕,皆闲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上有台》,笙《由仪》。闲,代也。言一歌一吹也。然则此六者,盖一时之诗,而皆为燕飨宾客上下通用之乐。” “笙诗”之称,可能源于它们用笙演奏,本就“有声无辞”,属于“过门曲”之类。 《诗经》有篇名的诗共311篇,实际即篇名又有文辞的305篇(而《小雅》中这6首有目无辞的,即只有篇名而无文辞的,有些学者认为已亡佚),故又称《诗经》为《诗三百》。305篇中,包括国风160篇(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2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雅105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诗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另6篇有目无辞,为“笙诗”,即“六笙诗”。 故“笙诗”即《诗经》中六篇有目无辞者。至于为什么有目无辞,一种看法是本就“无辞”,一种看法是“亡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