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文以载道的诗句

1.有关书以言志文以载道的古诗有哪些

原文: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同流合污、不畏恶势力的品质,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注释:

石灰吟:石灰赞歌。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击:撞击,雕琢。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清白:指高尚节操。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人间:人世间。

锤:敲打。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

2.有关书以言志文以载道的古诗有哪些

原文: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译文: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同流合污、不畏恶势力的品质,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注释: 石灰吟:石灰赞歌。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击:撞击,雕琢。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清白:指高尚节操。

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人间:人世间。

锤:敲打。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

3.求描写阳光的古诗词〜文以载道的

1.

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

·

(刘禹锡)

2.波弄日光翻上栋。窗含烟景直浮空。——题碧藻轩(

3.浅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参天

长。——寄平甫弟

道中(王安石)

4.九十春光斗日光,

斜路杏花香。——春光(李商隐)

5.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

)

6.日光

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李花二首(韩愈)

7.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

)

8.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李氏园(

园(苏轼

9.叹息西窗过隙驹,微阳初至日光舒。——窗日(

10.阳光满前户,雪水半

——早春

(白居易)

11.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寄赞上人(杜甫)

12.戈船破浪飞,

射日光。——江上

作(陆游)

13.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山中得长句戏呈周辅并简朱

(陆游)

14.

光斗日光,

斜路杏花香。——日日(李商隐)

15.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咏

(刘禹锡)

16.柘袍

侍三千,

照日光流渊。——书

牧马图(苏轼)

17.低昂黄金杯,照耀初日光。——黄葵(苏轼)

18.旁映白日光,缥缈轻霞容。——第三峰(

19.暮

长,皛皛

浮日光。——

(杜甫)

20.日光斜照集灵台,

花迎晓露开。——集灵台二首(

21.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初授拾遗(白居易)

22.为忧鵩鸟至,只恐日光斜。——和春深二十首(白居易)

23.

冬日光,明暖真可爱。——自在(白居易)

24.浮云翳日光。悲风动地起。——

(

4.弘扬传统文化的文以载道的100字诗词文赋一篇

语文教学,文以载道,传统文化的渗透,也离不开对具体古诗文的品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需要春风细雨般的细腻浸润。

在古诗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1、理解古诗文内容,找准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入点。

古诗文之所以称作古诗文,是因为它的语言和现在的日常语言,有较大的区别,学生因为生活中接触较少,对此有理解上的障碍。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意思,理通文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完成了这一步以后,教师就要根据诗文的具体内容,找准契合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如在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时,在完成了对诗意的理解后,就要重点引导学生品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天祥能蔑视死亡,能坦然赴死,从而引出文天祥对祖国的热爱,既而让学生联系所学,列举出自己所知的为了祖国,甘愿牺牲自己的历史人物,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望采纳。

5.求描写阳光的古诗词〜文以载道的

1.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

——·(刘禹锡) 2.波弄日光翻上栋。窗含烟景直浮空。

——题碧藻轩() 3.浅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参天长。——寄平甫弟道中(王安石)4.九十春光斗日光,斜路杏花香。

——春光(李商隐) 5.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6.日光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李花二首(韩愈) 7.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8.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

——李氏园(园(苏轼) 9.叹息西窗过隙驹,微阳初至日光舒。——窗日() 10.阳光满前户,雪水半。

——早春(白居易) 11.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寄赞上人(杜甫) 12.戈船破浪飞,射日光。

——江上作(陆游) 13.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山中得长句戏呈周辅并简朱(陆游) 14.光斗日光,斜路杏花香。

——日日(李商隐) 15.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咏(刘禹锡) 16.柘袍侍三千,照日光流渊。

——书牧马图(苏轼) 17.低昂黄金杯,照耀初日光。——黄葵(苏轼) 18.旁映白日光,缥缈轻霞容。

——第三峰() 19.暮长,皛皛浮日光。——(杜甫) 20.日光斜照集灵台,花迎晓露开。

——集灵台二首() 21.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初授拾遗(白居易) 22.为忧鵩鸟至,只恐日光斜。

——和春深二十首(白居易) 23.冬日光,明暖真可爱。——自在(白居易) 24.浮云翳日光。

悲风动地起。——(。

6.求描写阳光的古诗词〜文以载道的

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刘禹锡) 2。

波弄日光翻上栋。窗含烟景直浮空。

--题碧藻轩() 3。浅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参天长。

--寄平甫弟道中(王安石)4。九十春光斗日光,斜路杏花香。

--春光(李商隐) 5。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 6。 日光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李花二首(韩愈) 7。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 8。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

--李氏园(园(苏轼) 9。叹息西窗过隙驹,微阳初至日光舒。

--窗日() 10。阳光满前户,雪水半。

--早春(白居易) 11。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寄赞上人(杜甫) 12。戈船破浪飞,射日光。

--江上作(陆游) 13。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

--山中得长句戏呈周辅并简朱(陆游) 14。 光斗日光,斜路杏花香。

--日日(李商隐) 15。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咏(刘禹锡) 16。柘袍侍三千,照日光流渊。

--书牧马图(苏轼) 17。低昂黄金杯,照耀初日光。

--黄葵(苏轼) 18。旁映白日光,缥缈轻霞容。

--第三峰() 19。暮长,皛皛浮日光。

--(杜甫) 20。日光斜照集灵台,花迎晓露开。

--集灵台二首() 21。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

--初授拾遗(白居易) 22。 为忧鵩鸟至,只恐日光斜。

--和春深二十首(白居易) 23。冬日光,明暖真可爱。

--自在(白居易) 24。浮云翳日光。

悲风动地起。--(。

7.《中西比较诗学》“文以载道,诗以缘情”名词解释

文以载道:出自宋理学家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文以载道是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观点。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文以贯道"发展,经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

诗以缘情:出自陆机的《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这是陆机对于文学体式风格而提出的文学批评理论,一是指诗歌因情感激动而作,二是强调诗歌整体上的美好。

8.文以载道的文言作品

原文

《文以载道》 ——文言阁主

尚闻一千两百余年,韩退之兴古文运动,号曰文以载道,一反六朝之骈文,其匡文之业,可谓壮哉!

文章当言之有物,载之有道,如退之所倡。然,观乎当今之文言,载道者寡,卖弄句词者,众矣!其为文也,涩然,乃甚于秦汉诸文,其人曰:此则文言也!吾闻此问之曰:何为其然?其曰:文言者,使人不知所云也。余愕然,余非嫉其辞藻者,实未敢苟为文之如斯也。

秦汉之文逾今两千年,无怪乎其涩且晦。然今之人者欲妄效之,窃以不可。何也?恐有东施效颦,画虎类犬之嫌。白话文运动乃兴于近代,其贻害我国文之烈,吾侪所共知也。然今人欲为文言,何寻至秦汉之古邪?文言亦随时代之变,既断于近代,则续之于近代。彼若执于文之古,何不习甲骨文邪?彼若逐于秦汉之文,则近代王国维之属所作非文言邪?其于《人间词话》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其“大事业”、“大学问”、“三种”、“境界”皆今人所谓,非古之实词也。诸或曰:“非古文,乃文白交杂之文”,然吾辈皆知其为国文大师。

夫文者,气之所形也。形以辞藻之靡者,望之美然,所言无物;形以文字之涩者,阅之惶然,所载匮道。然所谓“气之所形”者何?句式,虚词之用也。句式者,前置后置之属;虚词者,之乎者也之类,斯两者同助文言之势。古之词句,今人常知者,书之无可非。然强觅僻类,增文之晦,致众却步,而难解其意者,窃以不可取也。君未见,大学道经之文,平易而畅达,质朴而存理,岂尝故以晦字形之耶?凡载道之文,承德之章,必以可使众人明其意为上也。

文言诵之铿然,存理之深,为白话所不及者,固不在对偶声律、典故辞藻之属,乃在于言之有物,行之畅达也!今之众文,以辞藻晦丽,词句骈偶益其所谓古韵者蕃,而鲜有读之如古人作文浩畅载道者。其所谓益其古韵者,其在于令众人不解其意欤?其在于重蹈六朝覆辙欤?诚如是,吾惶恐,知复文言之修远矣。

鉴赏

本文乃当代文言学者所作,旨在批评当世不少文言文学者和爱好者好堆砌浮华辞藻,而所作之文晦涩难懂,空洞无物,不适于用,实与韩愈的古文运动所倡导的“文以明道、文以载道”背道而驰,将断送文言之最后一丝生机。同时提出文章当畅为先,文字其后,宁可通俗文字,也不可故用晦涩,使文章佶屈聱牙,读而生畏。古文重要的不是用字词之“古”,而在于言之有物,载之有道,读之有畅,诵之有势。所以句式虚词之用远远比实词运用重要,因为文言之本乃在于此。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