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部队的诗歌军人,不是高山,却有着比山还豪迈的雄心;不是大江,却有着比江水更澎湃的激情;不是诗人,却挥洒出无数壮丽的诗篇;不是哲人,却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讲述着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奉献。 是军人“无怨无悔做奉献”;是军人“舍小家,为大家”,为国戍边,奉献着青春;是军人在洪水地震之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抒写着军人的可爱与伟大。 军人所留恋的,不是浪漫的生活,而是用军号指挥的生活节奏,直线加方块的生活韵律。军人的快乐在沙漠、在高山、在雪原、在荒岛,哪里需要军人,哪里就有军人的快乐! 军人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你是英雄的化身,是奉献的别名。你能把孤独酝酿成美酒,你能把边关的冷月挥洒成壮丽的诗篇。你是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有了你们,祖国的繁荣就有了保障,有了你们,世界上才有了最可爱的人! 2.描写军队的豪气诗词1、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评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古文论今,韵味无穷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评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第一首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前两句从边塞景象写起,勾画出一幅极为辽阔的边地风光图,后两句笔锋一转,着眼于一个普通战士,表现他在极为艰苦的边地出生入死,竟致铁甲磨穿,但仍然无怨无悔,发出了豪气干云的誓言.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塑造了一个壮岁驰骋疆场、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形象,这是词人理想自我的化身.词的上阙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主人公即使在酒醉中也不忘挑灯看剑,连做梦都是吹角连营的场景,可见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已化作主人公的唯一信念,成为他生命的全部内容.“挑灯看剑”和“吹角连营”又显示出主人公的身份是军事统帅,这正是作者早年和耿京领导起义军时的写照.下文所描绘的沙场秋点兵的热烈而雄壮的军事生活情景,也是作者“壮岁旌旗拥万夫”亲身经历的缩影.分给部下烤牛肉吃,演奏雄壮的军乐,在秋日的战场上点检军队,准备进击敌军,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场面!这是作者一生中引以自豪的一段经历,回忆起来也令人神旺.如此现身说法,陈亮自然会受到感染和鼓舞. 词的下片展示了主人公的理想境界:骑的卢骏马,挟霹雳强弓,冲锋陷阵,杀敌立功,上以完成君王收复失地的大事业,下以建立自己的历史功绩.因为对一个英雄来说,一腔热血和满腹韬略是不足惜的,最重要的是为这些本钱派上用场,即所谓英雄有用武之地.处在南宋后期的历史条件下,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头等大事是抗击金国南侵和收复失去的土地,这是当时一切有气节的志士仁人如岳飞、宗泽、陆游等的人生理想,自然也是辛弃疾和陈亮的人生理想.理想光辉的照射,令读者看到了英雄本色.而这本色正是作者和陈亮相知相交的思想基础.如此披肝沥胆,还有什么可“忌”?不难看出,作者“赋壮词以寄”陈亮,意在勉励陈亮为抗战这一大事业献身. 春望 5、作者: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跌宕.“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诗人妻子儿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 3.有关军人的句子1、都说军人是最可爱的人,那是因为他们能将祖国的嘱托、人民的安危牢记在心,能够用铮铮铁骨铸就固若金汤守卫之城,军人,世界认同你,祖国更需要你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需要军人扛枪打仗,为解放全国而流血牺牲;在白鸽飞翔的年代里,需要军人保卫祖国、镇守和平;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更需要军人为“四化”建设,为美好的憧憬而不懈努力。 2、还有更多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然而还有太多太多的事迹我们未曾知晓,因为军人从不张扬!多么深沉的爱,多么无私的奉献!他们用自己高尚的灵魂,唱响了一曲军人之歌! 3、坚持。即能在较长时间内,为实现目的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去努力,去奋斗。在战时,军人的坚持性尤为可贵,两军相持,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4、坚定。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为艰难所阻,使信念坚定不移,行动始终如一,无所畏惧地实现既定目标。 5、军人,一个响亮而崇高的称号!在你们血汗的见证下,祖国才这般强大、富有、安康,我们的生活才这样的宁静、幸福、温馨。因此,我要唱,大声地为你歌唱,将心中最甜美的歌献给军人;我要说,大声地说:我要赞美你,军人!向军人敬礼! 6、军人啊!祖国需要你,时代呼唤你,你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是亿万人民的守护神。 7、军人是大山,他是坚强的;军人是大海,他有宽广的胸怀;军人是飞翔的鹰,从天到地都充满他战斗的勇气;军人是奔腾的豹,每一步都洋溢他生命的气息;军人还是一首诗,为我们诠释男儿深情,军人更是一首歌,把真爱播撒每一寸土地。从小到大,我依然这样看。只要听说他是个兵或者曾经在部队呆过,我就会肃然起敬,我相信,在部队摸爬滚打过的人,一定是刚强血汉,都值得我尊敬。 8、如果说,战乱纷飞的峥嵘岁月里,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是军人价值的最好体现,那么和平年代里,默默奉献是军人最好的写照。 9、社会的浮华没能腐蚀你,经济的浪潮没能淹没你,你们一味的在孤寂中燃烧着似火的激情,一味的在雪域高原上守侯着那片安宁。更一味的在一次次烈火中抒写着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 10、我要大声赞美中国的军人!他们是一个平凡而敢作敢为的群体,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聪明机智、不怕困难的性格,在中国军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无论在电视上,还是在现实中,只要看到中国军人的身影,我的心中就会升起由衷的敬佩之情。中国军人啊,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11、意志坚毅并不意味着主观武断,那种顽固执拗,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明知错误也不愿改正的行为,绝不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在训练中必须认真加以克服 4.关于军队的词语【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 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按兵不动】:按:止住。 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按兵不发】:按:止住。止住军队,暂不出动,以待时机。 【按甲不出】:使军队暂不行动,以待时机。同“按甲不动”。 【按甲不动】:甲:铠甲,古代战士的护身衣,引申为甲士,借指军队。使军队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百万雄兵】: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同“百万雄师”。 【百万雄师】: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班师得胜】:班:还。 军队出征,得胜而归。 【班师回朝】:班:调回。 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班师回俯】: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同“班师回朝”。 【班师振旅】:班:调回;师、旅:指军队;振:整顿。 撤回军队,进行整顿。 【彼众我寡】:彼:对方。 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别张一军】:张:设立;军:军队。 另外建立一支军队。也比喻另外开辟新的领域。 【兵败将亡】:兵:军队。军队打败仗,将官阵亡。 形容作战失败。 【兵败如山倒】:兵:军队。 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兵车之会】: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兵挫地削】:挫:失败;削:割。军队战败,土地被分割。 【兵多将广】: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兵多者败】: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兵强马壮】:兵力强盛,战马健壮。 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兵强则灭】: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兵微将乏】:乏:缺乏。形容军队战斗力薄弱。 【兵为邦捍】:兵:军队;邦:国家;捍:捍卫。军队是国家的保障。 【兵相骀藉】:骀藉:践踏。军队在混乱中互相践踏。 【步步为营】: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 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残兵败将】:残余的军队,失败的将领。 形容战败的部队。 【残兵败卒】: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 战败后剩余的兵卒。指被击溃的军队或势力。 【车无退表】:兵车无后退的标志。引申为军队决不退却。 【陈师鞠旅】:陈:陈列;鞠:告;师旅:军队。出征之前,集合军队发布动员令。 【尺竹伍符】: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 【赤壁鏖兵】: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 泛指激烈的战斗。 【冲坚毁锐】:冲破敌人坚固的营垒,摧毁敌人精锐的部队。 形容军队锐不可当。也形容攻克难关。 【炊骨爨骸】:指军队没有粮食,只好拿人马的骨骸来做饭。 【蹙国丧师】:蹙:收缩,指丧失国土。 国土沦丧,军队失利。 【摧坚获丑】:摧坚:击溃敌精锐部队。 丑:众,指敌人。挫败敌方精锐的军队,俘获敌寇。 形容作战十分英勇。 【摧紧获丑】:摧坚:击溃敌精锐部队;丑:众,指敌人。 挫败敌方精锐的军队,俘获敌寇。形容作战十分英勇。 【大纛高牙】: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指军中的旗帜。 比喻声势显赫。 【大简车徒】:简:检阅;车:战车;徒:指士兵。 大规模地检阅军队。 【大势雄兵】:指实力强大,作战英勇的军队。 【单兵孤城】:单兵:寡弱无援的军队;孤城:孤立无依的城池。形容军队及其驻军的城池孤立无依,势力单薄,没有外援。 【箪食壶浆】: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砥兵砺伍】:砥:细的磨刀石;砺:粗的磨刀石,指磨练;伍:队伍。 磨练军队。 【刁斗森严】:刁斗:古时行军,在晚上敲击以报时或报警的用具。 森严:整肃,整饬。防卫严密。 形容军队的营地戒备森严。 【东驰西击】:指指挥不统一,几路军队各自行动。 【动而若静】:动:行动;若:象。行动却象静止一样。 指军队或某种事情虽已行动,由于隐蔽等原因,使人感到象没有行动一样。 【钝兵挫锐】:钝:锋刃不利,引申为疲惫;兵:军队;挫:挫伤;锐:锋利,指锐气。 军队疲惫,锐气挫伤。 【顿兵坚城】:顿:停留;坚城:坚固的城池。 把军队停驻在敌人的坚固城池下。 【反首拔舍】:反首:把头发散乱向下垂着;拔舍:除掉杂草,就地住宿。 头发散乱着就地住宿。形容军队打败仗后的狼狈状况。 【分进合击】: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父子兵】:指上下亲如一家的军队。 【覆军杀将】:覆:消灭。军队被消灭,将领被杀死。 【高牙大纛】: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指军中的旗帜。 比喻声势显赫。 【钩爪锯牙】:指鸟兽尖曲、锋利的爪、牙。 比喻人的凶恶残暴。也比喻武装军队。 【孤军薄旅】:孤军:单独的一支军队;薄:少。指势力孤弱的军队或其他力量。 【孤军独战】:孤:单独。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 比喻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无援的情况下从事某项工作。 【孤军奋战】: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