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全书的首篇

1.诗经全书共有多少篇

311篇。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扩展资料: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经

2.诗经全书共有多少篇

311篇。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扩展资料: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

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3.《诗经》首篇首句是什么

诗经》的首篇首句便是“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这里说的“河”,便是被我们恭称为母亲的黄河。

当年的“河”上,有“鸠”有“洲”,草木葱茏,群鸟载飞载鸣,而今天,莫说专供君子淑女作“好逑”之戏的此类绿洲已绝迹于黄河,就连只供村妇乡女作野性幽会的“桑间濮上”,桑也难寻几株,“濮”中也水浅沙横。 《伐檀》者,魏风也,魏即今天河北。

两千多年前的奴隶,于苦役中偶一抬头,尚能看到“河水清且涟漪”。而今天的河北,这样的“河”还有几条?“檀”还有几株?我们见到的是沧州段运河已经断流20多年,当地人改饮深井水,氟中毒率曾一度高达3.8%。

不错,今天的白洋淀又有了水,但我们不能忘记在此前的三十多年中,它曾有过相继干涸5次的历史,曾有2000只船、7000口人背井离乡! 一千五百年前的南朝诗人谢灵运,因“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享誉千古,并在文学史上酿下“谢家春草”一典。其实,这两句诗并没有它所涉及的自然景象本身更生动。

今天,谢氏的家乡河南,绝对找不到这样的一个“池塘”,和一丛具有当年原质原色的“春草”。扩而言之,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的湖北,1000个湖泊在1989年就已干涸了700。

五十年代,云南的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为48个,而今天,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仅不足10余个。 京杭大运河的模样,在小学课本上和海外华侨的梦中,依然是诗、是画。

千载之前的唐代诗人杜牧在客居扬州时,曾留下讴歌京杭大运河的精彩妙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到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可惜,这样的如画之景已永远消逝。今天的大运河是什么模样,我们不妨援引无锡人的一首“今诗”:“五十年代淘米洗莱,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难怪这一段的运河落下如此命运,它每天要接受十几万桶人粪尿和十几万吨工业污水的倾泄! 如果我们扩大一点视野,还可以发现:由于超采地下水“借债度日”,第三代、第四代深水井应运而生,致使“漏斗区”的形成,中心水位的大幅度下降;株连出的后果更为严重,例如当年天津地区近20年中地面下沉的累积度为3.8米以上,海水倒灌使青岛的井水水质急剧恶化,大连曾有4000眼井报废。

半个多世纪以前,一场“史无前例”的自然景观“黑色负暴”(即“尘暴”)席卷了美国西部的四州,造成人畜的窒息和死亡,原因就是当地人为了浇灌棉田,超采地下水,使地表层的含水量大大降低。大自然的报复,在今后注定要呈现出加剧、加频趋势。

非洲的“整体沙漠化”迹象日渐明显,很可能会有一天,到非洲旅游的人只能坐在直升飞机上俯瞰金字塔的塔尖! 比淡化匮乏的阴影更严重的是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日本学者于30多年前在北级圈南部北纬66度、西经46度、标高2000米的地方进行长时间观察和精确测定,证实地球污染始于公元1800年左右。

这个年代,虽然是地球自然形态褴褛化的开始,但却联系着人类史上的一场辉煌,即欧洲产业革命,英国始于1760年,法、比始于1830年。 现在,全世界每年有60亿吨矿物燃料变成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氯甲烷(氟利昂)挥发到天空中。

被两千多年前那位“杞人”忧过的“天”,今天确确实实出现了两个大洞,一个在南极,一个在北美,名之曰臭氧层破坏。 人类中的各种皮癌患者每年递增百余万,便是它的直接效应之一。

当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减少10%时,地球上10米以内的水层中将灭绝一切鱼类和浮游生物,而南极上空的那个“洞”,臭氧含量已减少40%,多亏它在坚冰覆盖的南极上空!然而,它又是注定会扩展、游移的,因为从各种制冷器中挥发出的氯气仍旧日益增多,而一个氯原子就可以“吃”掉10万个臭氧分子! 无疑,人类面对的最大公害症是癌症,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指出,在所有类型的癌症中,有80%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并把一些 60万年前,地球上的人口总量才有几万。到了公元前4万年,火的使用使人类提高了生存质量,人口数量呈现了史无前例的飞跃,达到50万。

而此后的5千年,由于气候的良性变化和人类食源的扩大,耕猎工具的改进,人口数量一下子跃升到500万。18世纪的产业革命,是人类对物质和人本身生产能力都“**”的年代,人口数量也呈现了神话式的发展。

不到百年,世界人口总量就达到4亿。20世纪初,人口近16亿。

二战后的10年中,至25亿。又过10年,人口暴涨为50亿。

现在,世界人口已突破60亿。至21世纪中后期,人口至少为70亿。

这意味着什么?人口本身将成为不可忽视的灾难。 人类的人口生产与之并行的工业生产,同步出现的必然是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生态恶化。

人们在谈到资源时,往往忽略了一种最重要的资源——淡水。如果我们不给予应有的关注,人类被干渴煎熬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这不是危言耸听,早在20世纪中后期,地球上的人类总量为50多亿,全世界每年的工业排污量是500-1000立方公里,淡水危机的阴影已经很重地笼罩着世界:中国曾被定为“缺水城市”的大小城市为200个,其中严重缺水的不低于40个;那时印度四大。

4.《诗经》中的四首诗经分别是什么

《诗经》四首,通常是指被引入高中课本的四首古诗,他们都出自《诗经》,分别是: 《国风·卫风·氓》、《国风·魏风·伐檀》、《国风·秦风·无衣》、《小雅·鹿鸣》。

1、《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为先秦时代卫国华夏族民歌。

共6章,每章10句。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原文欣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国风·魏风·伐檀》是魏国的民歌,共3章,有27句,为《诗经》中最为人们熟悉的篇目之一,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

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原文欣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3、《国风·秦风·无衣》,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

作为《诗经》中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此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原文欣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4、《小雅·鹿鸣》,《诗经·小雅》第一篇。先秦时代华夏族宫廷乐歌。

此诗主题,历来有争论,大致有美诗和刺诗两种意见。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原文欣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