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唐诗里面有什么古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转】。 2.小学语文古诗一共有几个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文汇集 一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 咏 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第1课《画》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语文园地二 画 鸡 【明】唐 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第6课《静夜思》 静夜思 【唐】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语文园地四 悯 农(一) 【唐】李 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下册 第4课《古诗两首》 春 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 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第13课《古诗两首》 所 见 【清】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第4课《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25课《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唐】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第2课《古诗两首》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语文园地三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17课《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绝 句 【唐】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第9课《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③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 ④篱落:篱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第21课《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①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和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②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空蒙:云雾迷蒙的样子。 ③奇:奇妙。 ④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三年级下册 第2课《古诗两首》 咏 柳 【唐】贺之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①妆:打扮。 ②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春 日 【南宋】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①胜日:好日子。 ②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③光景:风光景物。 ④等闲:随意。 语文园地五 游子吟 【唐】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29课《古诗两首》 乞 巧 【唐】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嫦 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 ①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 ②长河:银河,天河。 四年级上册 第5课《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北宋】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①题:书写,题写。 ②西林:西林寺。 ③缘:因为。 游山西村 【南宋】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注释】 ①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 ②腊酒:这里指腊月酿的酒。 ③豚:猪。 ④疑:以为,怀疑。 《游山西村》的后四句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如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第20课《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 3.《古诗十九首》哪个版本比较适合中学生读中华书局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都可以,通俗易懂而且不会误人子弟。 以下资料可参考: 大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五言抒情诗。它们大多抒写游子、思妇主题,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 但是,它们没有题目,也不知作者是谁,因此就被笼统地称为“古诗”,意思指它们是魏、晋以前的古人所作的诗。 西晋诗人陆机曾经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十四首,总题目就叫《拟古诗》。 东晋诗人陶渊明,宋代诗人鲍照,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梁代,刘勰在文论专著《文心雕龙》里,锺嵘在诗论专著《诗品》里,都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这批“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的作品。 也是在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作品总集《文选》,从这批“古诗”中选取了十九首。按照《文选》的诗歌分类原则,凡没有题目的诗歌作品,统归“杂诗”一类。 这些“古诗”便入了“杂诗”类。而它们又不知作者,所以就沿用“古诗”的名称,给这十九首诗拟了个总题目,即《古诗十九首》。 这就是“古诗”的名称和《古诗十九首》的由来。可见在梁代,“古诗”已经形成一个具有特指涵义的专类名称。 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徒诗。而由于两晋南北朝许多“拟古诗”的出现,它又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名称。 在《文选》问世以后,由于萧统选择精当,《古诗十九首》也同《文选》一起流传深广,成为公认的“古诗”代表作,这个标题也成为一个专题的名称。 其实,这十九首诗既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作品在梁代尚存有五十九首(见锺嵘《诗品·古诗》),但现在只留存三十多首,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就在梁代,对“古诗”的作者和写作年代,已有疑议。 刘勰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指西汉枚乘),其‘孤竹’(指《古诗》“冉冉孤生竹”)一篇,则傅毅(东汉作家)之词。 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文心雕龙·明诗》)锺嵘说:“旧疑是建安中曹(曹植)、王(王桀)所制。” (《诗品·古诗》)大概正因为作者“疑莫能明”,所以萧统把《文选》入选的十九首古诗都归之无名氏。然而,陈代徐陵编选《玉台新咏》,却又把《古诗十九首》中的八首诗确定为枚乘《杂诗》。 这样,虽然大体确定“古诗”是汉代作品,但对于其中是否有西汉枚乘、东汉傅毅、汉末曹植、王粲的作品,后来甚至猜测“杂有枚生或张衡、蔡邕(均东汉作家)作”(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究竟是两汉产物或者都是东汉作品等问题,形成长期纷争。由于上述梁、陈时的疑议,都没有提供具体证据,加上这些问题又涉及“苏武、李陵诗”的真伪、五言诗究竟成立于东汉还是西汉等问题,因此日趋纠缠,直到晚近仍争执不下。 现代学者大多摆脱了前人成见的纠缠,主要根据《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点,指出它们“虽不是一个人所作,却是一个时代——先后不过数十年间所作”,并论证它们应是东汉后期安、顺、桓、灵帝年间,约公元二世纪的作品(见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得出了比较合乎实际的结论。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标榜,“窃选举、盗荣宠者不可胜数。 既获者贤已而遂往,羡慕者并驱而追之,悠悠者,是孰能不然者乎”(徐斡《中论·谴交》)。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 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 《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这样的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古诗十九首》从思想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两类:游子诗和思妇诗。 它的游子诗有着共同的主题思想,都是抒发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这类诗普遍写到人生寄世如同行客,寿命短促,而穷贱轗辆。 但由于作者们的处世态度不尽相同,因此其中各首诗又有各自的具体主题。 第三首“青青陵上柏”(按《文选》所列次序,以首句标题,下同),劝人安贫达观,知足行乐:“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不必羡慕王侯权贵穷奢极欲的生活。第四首“今日良宴会”,则反语嘲弄,劝人钻营要职,攫取高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常苦辛!”曲折发泄失意愤世的情绪。 第五首“西北有高楼”感慨世无知音;第七首“明月皎夜光”怨恨不讲交情;第十一首“回车驾言迈”讽劝珍惜荣名;第十四首“去者日以疎”悲哀死不得归。而第十三首“驱车上东门”,第十五首“生年不满百”,都直截了当宣扬及时享乐:“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这些诗毫无壮志豪情,更多表露出诗中主人公们,实即作者们。 4.适合儿童读的唐诗十几首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8、秋浦歌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9、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26、玉阶怨 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1、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4、鹿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5、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相思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0、杂诗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2、送别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3、问刘十九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8、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乐游原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锄禾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悯农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寻隐者不遇 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塞下曲 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峤风 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骆宾王咏鹅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短小的五言绝句最适合小孩背诵,小孩刚两岁,能只能背三四首。 其实背三字经也不错的。一次三个字容易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