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疑惑古诗词

1.表示困惑的古诗词

《送熊退斋归武夷》

年代: 宋 作者: 丘葵

穆穆朱夫子,於道集大成。

嗟予亦私淑,奥义终难明。

退翁独何幸,而乃同乡生。

虽后百余载,玄机若亲承。

斯人幸未坠,载道来桐城。

平生疑惑处,喜得相考评。

秋风吹庭树,忽然作离声。

吾侪各衰老,何时重合并。

愿言且少住,勿充斯文盟。

圣贤千万语,只在知与行。

前修倘可企,勖哉共修程。

《同鲁直无咎游启圣》

年代: 宋 作者: 张耒

西方金仙千岁身,天上伐木役天人。

阎浮檀光照世界,作此无量胜妙因。

九龙宝地赤精宅,涌出宫殿压风轮。

化人南来为守护,震动六种走鬼神。

锦幪老人常住世,燕坐说法无冬春。

故人萧公作尘土,白莲花叶光如新。

妙道无边世眼窄,真心遍通人智贫。

可怜端居弊宇宙,几见疑惑谈伪真。

檐牙森森铁凤啄,殿颜眈金眈兽蹲。

官冷何妨近香火,时容绝胜洗埃尘

《简查仲明》

年代: 宋 作者: 章甫

佛法若大海,我生犹蚊虻。

饮少腹已满,鼓翅作微鸣。

查侯饱禅学,如说且能行。

有如辽天鹤,岂受网罟婴。

有身未免俗,时时还入城。

篮舆过茅屋,无异同条生。

相见非何事,说法俱纵横。

妙处固不二,其实无所争。

愿君更方便,除我疑惑情。

要如两圆镜,相照交光明。

《古兴》

年代: 唐 作者: 吕温

越欧百炼时,楚卞三泣地。

二宝无人识,千龄皆弃置。

空岩起白虹,古狱生紫气。

安得命世客,直来开奥秘。

剑任刜钟看,玉从投火试。必能绝疑惑,然后论奇异。

2.描写“困惑”的诗句有哪些

仅有七句,如下:

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宋 陆游

2.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 娄山关》现代 **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

4.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

5.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无题》唐 李商隐

6.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苑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秋思》唐 李煜

7.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天问》战国时期 屈原

这个世界是蹂躏、践踏、埋葬我们尊严的地方,是产生并破碎、制造并毁灭我们梦想的地方。在别人维护你的尊严之前,不要妄谈尊严;在梦想没有成真之前,不要痴迷幻想。太在乎自己,亦是一种自我伤害,只有把自己放到这个残酷的世界中,去打拼,去历练,去忍受,最终你才能含泪播种,含笑收获。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3.有关疑惑的诗句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而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4.求表达困惑迷失自我的古诗词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无题》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相见欢 秋思》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苑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天问》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5.疑惑:唐诗

但就这个“斜”字而言,目前只有一个音为:xie。

但要知道字的读音在古时候有很多,尤其各地方言不同,各地读音都与方言基本相近,不像普通话这样全国一个音或者几个音(多音字)。 而现在普通话的出现相对来说很晚,普通话正确读音只有xie。

但作为诗句,是可以或者应该读xia的,因为这就像文言文一样,我们承认繁体字,就应该承认古音字。 诸如此类的诗句还有: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方平《夜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张泌《寄人》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韩君平《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据考证,“斜”属于南方方言,最早读是sia,后来演变成xia,统一普通话后改为xie。

类似的还有“白”,吴地(今苏州等地)方言为bo,古语也常为bo。“回”作韵脚时,应读古音huai,而不读hui。

如: 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杜甫《登高》(节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至于第二句,这个“深”还是“生”,要进行考证的。(以下为网络资料) 《唐诗鉴赏词典》为“白云生处有人家。”

王力编《古代汉语》一书中为“白云深处有人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为“白云生处有人家。

”但注解中说:“生处”一作“深处”。 可见正确的为“生”。

老版的语文教材应该是还不规范或者当时的考证还不到位,出现的错误。 。

6.诗词疑惑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 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是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所作。卫八处士,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

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 开头四句说,人生动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今夕又是何夕,咱们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

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

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

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今俱已鬓发斑白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

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何以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呢?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地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

“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

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

“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毫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

这里“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带过,可见其裁剪净炼之妙。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

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主称”以下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

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

“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总束上文。这样,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

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玩味。 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是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别不寻常。

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平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

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正是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是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