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水果的诗苏轼《荔枝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棋海,风枝露业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姇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出新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邪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唐 唐彦谦 咏葡萄 西园晚霁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 满架高撑紫络索,一枝斜亸金琅珰。 天风飕飕叶栩栩,蝴蝶声干作晴雨。 神蛟清夜蛰寒潭,万片湿云飞不起。 石家美人金谷游,罗帏翠幕珊瑚钩。 玉盘新荐入华屋,珠帐高悬夜不收。 胜游记得当年景,清气逼人毛骨冷。 笑呼明镜上遥天,醉倚银床弄秋影。 2.描写水果的诗词有哪些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香 柳永 甚处寻芳赏翠,归去晚。 缓步罗袜生尘,来绕琼筵看。金缕霞衣轻褪,似觉春游倦。 遥认,众里盈盈好身段。 拟回首,又伫立、帘帏畔。 素脸红眉,时揭盖头微见。笑整金翘,一点芳心在娇眼。 王孙空恁肠断。 忆荔枝 薛涛 传闻象郡隔南荒, 绛实丰肌不可忘。 近有青衣连楚水, 素浆还得类琼浆。 荔枝诗 梁崇 露湿胭脂点眼明, 红袍千颗画难成。 佳人胜尽盆中味, 无意偏教岭外生。 桔柚远渐登贡席, 盐梅应合共和羹。 金台若有栽培地, 须占人间第一名。 岭南荔枝词 谭莹 十里矶围筑稻田, 田边博种荔枝先。 凤卵龙丸多似谷, 村村箫鼓庆丰年。 荔枝赞 石榴红似火, 鲜荔赤如丹。 日啖谁能厌, 我今欲当餐。 六月北通 黄家玲 六月北通色好重, 村村都飘荔枝火, 岭岭都盖映山红; 六月北通香好浓, 山山都流红河水, 坡坡都吹荔枝风; 六月北通路好通, 东通西通南也通, 地通水通天还通; 六月北通人好众, 名流荟萃天涯来, 同唱一曲北通《荔枝颂》—— “苏东坡”们“日啖荔枝三百颗”, “杨贵妃”们重温“妃子笑”之梦; 满街都见“红线女”, 喊“卖荔枝”脸不红…… 哎,那石鼓岭上的石鼓, 那牛栏岭顶的牛栏, 那清湖村中的清湖, 那武利江上的上水龙…… 还有荔枝窑里的荔枝干, 荔枝棚里的荔枝酒, 荔枝坳里的荔枝蜜, 镇办厂里的荔枝罐头…… 统统都变成荔枝客嘴边的风神,有时还坐飞机直闯霄九重…… 六月弱通笑圆了嘴, 荔枝钱堆起新楼幢连幢。 荔枝人要借六月荔枝这把火,把北通的十二个月都烧红。 3.古代人都吃什么水果1、荔枝 荔枝产于中国南方,它在中国的栽培和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最早关于荔枝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割去枝丫之意。大约东汉开始,“离支”写成“荔枝”。 2、桃 中国是桃树的故乡。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淆(园子里有桃树,桃树的果实很杂乱)”的句子。其他古籍如《管子》、《尚书》、《韩非子》、《山海经》、《吕氏春秋》等都有关于桃树的记载,表明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都已遍植桃树。 3、梅子 梅原产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三国志·魏书·武帝传》中记载了曹操带兵行至梅山,士兵口渴难熬,曹操指着前面遥远的地方说:“前有大梅林”,士兵争先恐后地前进,这就是“望梅止渴”的典故。 4、葡萄 中国古代的栽培葡萄,是外来的物质文明,其原生地在黑海和东地中海沿岸一带及中亚细亚地区。先秦时期,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已开始在西域传播,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引进大宛葡萄品种,中原内地葡萄种植的范围开始扩大。 5、石榴 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中国。据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因将汉朝兴修水利的经验告诉安石国,得到安石国国王赠与石榴种,石榴因此传入内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荔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葡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榴 4.有水果名称的七字诗句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做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杜甫《解闷十二首》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池》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白居易《种荔枝》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经》 芍药樱桃两斗新——宋·苏轼·《浣溪沙》 一颗樱桃樊素口——宋·苏轼·《蝶恋花》 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农气味殊。——白居易《吴樱桃》 独绕樱桃树,酒醒喉肺干。莫除枝上露,从向口中传。——宋·苏轼《樱桃》 5.中国古代有什么水果苹果 香蕉 桃 橘 杏 李 荔枝 杨梅 葡萄 梨 龙眼 枣子 木瓜 栗 榛 柿 瓜 山楂 桑椹 杞 花红 樱桃 等 四、中国的水果 关于中国外来作物的研究,以往多半集中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茶、棉花)上,对于水果、蔬菜等副食品的讨论不多见。事实上中国的水果种类十分丰富,对于水果的应用相当早,并且是第一个发展出复杂的“接枝法”的地方。中国对于水果的广泛运用,可以从各种祭祀、典礼、会议、馈赠都使用到水果可以看出来。《周礼·地官司徒第二》:“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宾客,共其果蓏,享亦如之。”即是主掌果园以及礼仪上用果的官。《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则表示出早期中国广泛的在赠礼中使用水果。以下以各种水果传入的地方,简单的介绍中国水果的传播与运用: 1、中国北方的水果 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最常出现的水果是桃、李、枣、栗,其次是梨、梅、杏、榛、柿、瓜、山楂、桑椹,其它如杞、花红、樱桃也偶而会出现。这些大抵就是早期中国北方原生的温带果树,或者是很早就传入中国的物种。 其中最常见的桃、李、枣、栗常常被用来当作祭礼或馈礼之用。除了前述《诗经》“投桃报李”的典故以外,《左传》中有“二桃杀三士”的典故,而枣栗则常用于祭礼,并且是妇人的“挚”(即见面礼),其常见可以见得。这四种水果中又以桃最为常见。《诗经》中经常可以见到以桃为主题的诗歌,超过其它植物。《诗经》所赋比兴的对象常是生活中所见之物,可见桃树的普遍,以至于常常入诗。而在春秋战国时,亦有许多以带有“桃”字的地名,如桃丘、桃林等。 中国的桃可能在公元前一、二世纪从中国西北经中亚传入波斯,在由波斯传入希腊和欧洲各国,以至于西方早期以为桃原产于波斯,而称其为Persica,即波斯之意。 2、早期从南方引进的水果 随着南方逐渐纳入中国文化圈,许多原产于南方的水果也渐渐被食用。其中包括了橘、柚、柑、橙、荔枝、龙眼、林檎(又称花红)、枇杷、杨梅、橄榄。这些水果的物种来源除了中国南方的原生种以外,也有来自印度和南洋的。 其中原产于长江中下游的柑橘类较早被运用,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很常见了。《淮南子》中有“橘逾淮为枳”的故事(在《列子》中是柚),其内容是有人到南边的吴国(长江下游)吃到好吃的橘子,于是把它移植到淮河的北边,结果却变成酸的枳。这个故事除了可以见得此时橘柚主要产在淮河以南外,更显现出在春秋战国时对于物种的移植实验已经有了高度兴趣。橘柚此时常被合称,被认为是南方特产。《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厥包橘柚为锡贡。”《吕氏春秋》:“果之美者,云梦之柚。”前者把橘柚当作是扬州(长江下游)上贡的特产,后者则说明云梦(长江中游)为柚的重要产区。 荔枝等其它水果,多产于西蜀或岭南,稍比橘柚等晚为中国所熟知,但至少在汉朝,这些水果也都算蛮常见的了。荔枝相传是汉武帝破南越(经广东)所传入的,也有传说是南越王赵佗献给汉高祖的。因为远在岭南,路途遥远,得来不易,一般视为珍果。汉朝曾经赐给匈奴单于橘、橙、荔枝、龙眼等北方罕见的水果。而更有名的则是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的传说。唐朝诗人因而有许多题咏荔枝的诗作,如韩偓《荔枝》:“巧裁绛片裹神浆,崖蜜天然有异香,应是仙人金掌露,结成冰入茜罗囊。” 枇杷也是南方的水果,产于西蜀、岭南、荆州、扬州。因为产量不多,常常与荔枝并称,两者都首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林檎则是一种和苹果相近的水果,同为蔷薇科植物。原产于西蜀和南方,可以是从印度所传入的。一直到晋时,还算是蛮珍贵的果实。到唐朝以后,可以因为气候的转变,比较少有食用林檎的记载,倒是有许多咏林檎花的诗。橄榄在汉武帝时,曾经与荔枝、龙眼、柑橘一起做移植北方的实验,然而似乎没有成功。橄榄在中国主要栽种在岭南,并不普遍,同时也没有拿来榨油的习惯 3、从西方引进的水果 一般都认为张骞通西域,引进许多西方的水果。虽然仍不能确认这些水果是张骞所带来的,然而可以确定的是都与西方的交通有关。这些水果主要有葡萄(早期作蒲桃)、胡桃、石榴(或做安石榴)和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