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的对偶句

1.对偶诗经

1《黍离》出自《诗经·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2《诗经·木瓜》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2.诗中的对仗与对偶的区别

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

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对仗多用于骈体文.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

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

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

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句式的对仗,主要是句子的结构相同,如以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以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等。 对仗可使诗词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显得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是汉语所特有的艺术手段。

对偶又是甚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

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

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

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乾文言》) ,《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

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像《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2]。

因此,像上面所举《易经》和《诗经》 的例子还不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上面所举**《长征》诗中的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才是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的。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举的一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3]。 就修辞方面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

“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4],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

“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2]至少是同一位置上不能重复。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句第二字和对句第二字都是“我”字,那就是同一位置上的重复。

[3]字外有圆圈的,表示可平可仄。 [4]“根底”原作“根柢”,是平行结构。

写作“根底”仍是平行结构。我们说是名词带方位词,是因为这里确是利用了“底”也可以作方位词这一事实来构成对仗的。

3.自行创造对偶句大全

(一)三言对:1、言必行,行必果.——孔子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二)四言对:1、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子》2、品酒看粮,品史看人.3、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武4、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吴起5、山峭者崩,泽满者溢.——贾谊6、居必择邻,交必择友.——中国谚语7、福不虚至,祸不易来.——陶渊明8、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卢诞传》9、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隋】王通10、智以险昌,愚以险亡.——白居易11、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12、物极则反,器满则倾.——【唐】苏安恒13、不勤于始,将悔于终.——【唐】吴兢14、河长多滩,路长多弯.——中国谚语15、花不常好,月不常圆.——于谦16、逢林莫入,穷寇莫追.——《孙子兵法》17、事有必至,理有固然.18、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记商君列传》19、积爱成福,积怨成祸.——【汉】刘安2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21、居丰行俭,在富能贫.——【晋】陈玄22、小胜在智,大胜在德.——智者2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少傅箴》(三)五言对:1、物格无止境,理运常有时.——北大校训2、岁月虽有憾,激情却无敌.3、无私则无畏,无欲则至刚.4、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5、鱼烂缘吞饵,蛾焦为扑灯.6、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佛语7、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8、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孔子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论语》10、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中国谚语11、衰为盛之终,盛为衰之始.——【南朝】张触12、宁可为野马,不可为疲驴.——袁枚13、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14、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国语·晋语八》15、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白居易《遗爱寺》16、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傅玄《太子少傅箴》(四)六言对:1、古之学者为己,今立学者为人.2、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汉】朱浮3、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4、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清】张潮5、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中国民谚6、器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宋】范开7、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中国谚语8、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张可久《和马致远先辈韵》(其四)9、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10、常思贪欲之害,常有律己之心.11、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12、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冯梦龙13、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14、学高作我师表,身正为我垂范.(五)七言对:1、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郭沫若题茅盾书斋联2、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到高处重也轻.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4、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冯梦龙5、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林逋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周7、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武8、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汉】刘安9、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10、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中国谚语11、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方岳《别子才司令》12、宠辱易生分别想,是非政可鹘仑吞.——方岳《次韵汪宰见寄》13、路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韩愈14、生死已从前世定,是非留与后人传.——宇文虚中《已酉岁书怀》15、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明】洪应明《菜根谭》16、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古语17、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18、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将无时想有时.——张居正19、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袁枚20、一枝竹管安天下,锦绣心机卷里藏.21、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22、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评余世维讲座2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荀况24、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六)八言对:1、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2、欢乐的顶峰有泪泉,悲哀的深渊有圣光.——新格言3、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唐】张锡4、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古训5、石本无火,撞击发光;水本无华,激荡生波.6、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7、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刘向8、虽有香草,当户必除;虽有仁人,在敌必诛.——【明】王廷陈9、宁直见伐,无为曲全;宁渴而死,不饮盗泉.——王廷陈10、骤长之木,必无坚理;早熟之禾,必无嘉实.——【明】徐祯稷(七)九言对:1、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2、初生时由内到外是哭,历练后由外到内是笑.3、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老话(八)十言对: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3、无愧于事,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清】石成金4、读好。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