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对偶唐诗

1.【对偶的诗句有哪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无名氏《画》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崔颢《黄鹤楼》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对酒》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诗词最讲究对仗.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水调歌头·游泳》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西江月·井冈山》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二首》 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肃鬼唱歌.——《七律·送瘟神二首》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七律·到韶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菩萨蛮·黄鹤楼》。

2.对偶的诗句有哪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无名氏《画》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曲江对酒》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王勃《滕王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诗词最讲究对仗。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水调歌头·游泳》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西江月·井冈山》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二首》 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肃鬼唱歌。

——《七律·送瘟神二首》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七律·到韶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菩萨蛮·黄鹤楼》。

3.【古诗中的对仗句】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自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A: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B: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俞弁《逸老堂诗话》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文中所举就是“借音对”.【扇面对】: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就诗方面说,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词中也使用扇面对,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下片“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曲中的扇面对,如程景初散套《春情》:“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燕子”句与“杜鹃”句即为扇面对.也即是第二句与第四句隔句为对.【错综对】: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流水对】:近体诗对仗的一种.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

4.我想要对偶唐诗5首,不要只是对偶句,要整一篇的,而且还要写出

1.相和歌辞。凤凰曲(李白

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

2.相和歌辞。乌夜啼(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

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3.杂曲歌辞。沐浴子(李白)

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衣。处世忌太洁,志人贵藏辉。

沧浪有钓叟,吾与尔同归。

4.乌夜啼(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

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5.乌栖曲(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6.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范文涉及成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