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其啸矣来自(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闵周也.夫妇日以衰薄.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尔.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叹其脩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叹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翻译 :谷中生长益母草,被水浸湿又渐乾。流离失所的女子,伤心慨然而长叹。 伤心慨然而长叹。叹息嫁人真艰难!谷中生长益母草,浸湿接著又吹乾。 流离失所的女子,伤心不禁长声叹。伤心不禁长声叹,只因嫁了个坏蛋! 谷中生长益母草。天乾之后草尽枯!流离失所的女子,伤心呜咽尽泣哭! 伤心呜咽尽哭泣。想要后悔来不及。 2.“条其啸矣条其矣,遇人之不淑矣。 2007-07-05 19:18:07 《诗经·王风·中谷有蓷》题解:写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弃妇无告的悲苦。 中谷有蓷,① 暵其乾矣。 ② 有女仳离,③ 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④ 有女仳离,条其啸矣。 ⑤ 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 ⑥ 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山中一棵益母草,根儿叶儿都枯槁。有个女子被抛弃,一声叹息一声号。 一声叹息一声号,嫁人艰难谁知道! 山谷一棵益母草,根儿叶儿都干燥。有个女子被抛弃,长长叹息声声叫。 长长叹息声声叫,嫁个恶人真懊恼!山谷一棵益母草,干黄根叶似火烤。有个女子被抛弃,一阵抽泣双泪掉。 一阵抽泣双泪掉,追悔莫及向谁告! ①中谷:同谷中,山谷之中。 蓷(tui1推):益母草。 ②暵(han4汉):干枯。 ③仳(pi3匹)离:妇女被夫家抛弃逐出,后世亦作离婚讲。 ④脩:干燥。 ⑤条:失意的样子。 ⑥湿:将要晒干的样子。【赏析】 《中谷有蓷》是历来争论最少的《诗经》篇章,从《毛诗序》到现代学者,绝大多数论者都同意:这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 只是《毛诗序》以为是“夫妇日以衰薄,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尔”,今人如余冠英、程俊英等也以为是荒年中一位弃妇的哀叹之诗。但诗中似乎看不出荒年的意思,益母草干枯不过是起兴而已。 全诗三章,每章的意思都差不多,反覆吟咏,突出主题:女子遇人不淑,最终痛苦、悲伤、愤怒。妇女在战国时代被男子遗弃的情况,说明男权主义在那个时代已经成为社会伦理观念的主流。 女子择偶不慎,嫁了个忘恩绝情的丈夫,最终被抛弃,落得个自怨自艾的下场。可见中国妇女地位的低微,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诗歌每节开头,都用山谷中的益母草起兴。益母草是中草药,据李时珍《本草纲目》,益母草对妇女有明目益神的功效,现代也常用益母草作妇女病治疗调养之用。 显然,益母草有益于妇女养生育子。诗歌用益母草起兴,作用有二:一是这种植物与妇女关系密切,提起益母草,可以使人联想到妇女的婚恋、生育、家庭、夫妻,由草及人,充分发挥诗歌联想作用;二是益母草已经干枯了,益母草晒干,可入药,但妇女被抛弃,入药的益母草又有何意义呢?促进夫妻感情和有益于生儿育女的药草,与被离弃的妇女摆在一块,对比强烈,给人的感觉是这位妇女命运真太悲惨。 因此,“中谷有蓷”一句,无疑是起了隐喻作用、感情引导作用和启发联想作用。 每章最后一句,都是妇女自身觉悟的感叹。 被薄幸丈夫抛弃,她不仅仅是一昧怨天尤人,而是痛定思痛,得出了“遇人之艰难”、“遇人之不淑”和“何嗟及矣”的结论。这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小结,也是对今后生活的警诫。 吟唱出来,当然是对更多已婚未婚妇女的提醒和劝告。在这位被抛弃的妇女身上,仍然保留着妇女自重自觉的品格,这正是她灵魂中清醒而坚强的一面,启迪着人们。 《诗经·王风·中谷有蓷》译注 『咀华庐』整理 题解:写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弃妇无告的悲苦。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中谷有蓷,① 暵其乾矣。 ② 有女仳离,③ 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④ 有女仳离,条其啸矣。 ⑤ 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 ⑥ 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山中一棵益母草,根儿叶儿都枯槁。有个女子被抛弃,一声叹息一声号。 一声叹息一声号,嫁人艰难谁知道! 山谷一棵益母草,根儿叶儿都干燥。有个女子被抛弃,长长叹息声声叫。 长长叹息声声叫,嫁个恶人真懊恼!山谷一棵益母草,干黄根叶似火烤。有个女子被抛弃,一阵抽泣双泪掉。 一阵抽泣双泪掉,追悔莫及向谁告! ①中谷:同谷中,山谷之中。 蓷(tui1推):益母草。 ②暵(han4汉):干枯。 ③仳(pi3匹)离:妇女被夫家抛弃逐出,后世亦作离婚讲。 ④脩:干燥。 ⑤条:失意的样子。 ⑥湿:将要晒干的样子。【赏析】 《中谷有蓷》是历来争论最少的《诗经》篇章,从《毛诗序》到现代学者,绝大多数论者都同意:这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 只是《毛诗序》以为是“夫妇日以衰薄,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尔”,今人如余冠英、程俊英等也以为是荒年中一位弃妇的哀叹之诗。但诗中似乎看不出荒年的意思,益母草干枯不过是起兴而已。 全诗三章,每章的意思都差不多,反覆吟咏,突出主题:女子遇人不淑,最终痛苦、悲伤、愤怒。妇女在战国时代被男子遗弃的情况,说明男权主义在那个时代已经成为社会伦理观念的主流。 女子择偶不慎,嫁了个忘恩绝情的丈夫,最终被抛弃,落得个自怨自艾的下场。可见中国妇女地位的低微,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诗歌每节开头,都用山谷中的益母草起兴。益母草是中草药,据李时珍《本草纲目》,益母草对妇女有明目益神的功效,现代也常用益母草作妇女病治疗调养之用。 显然,益母草有益于妇女养生育子。诗歌用益母草起兴,作用有二:一是这种植物与妇女关系密切,提起益母草,可以使人联想到妇女的婚恋、生育、家庭、夫妻,由草及人,充分发挥诗歌联想作用;二是益母草已经干枯了,益母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