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都城南庄 集字古诗字帖题都城南庄 朝代:唐朝 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是否真有此“本事”,颇可怀疑。也许竟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但有两点似可肯定:一、这诗是有情节性的;二、上述“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是有帮助的。 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有那么一回事,就应该承认诗人确实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发起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这一点,孟棨的《本事诗》可能正是这样做的,后来的戏曲(如《人面桃花》)则作了更多的发挥。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读者不见得有过类似《本事诗》中所载的遇合故事,但却可能有过这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2.颜真卿集字对联古诗大全七言对联: 云白山青万余里 江深竹静两三家 事能知足心常乐 人到无求品自高 尽日相亲惟有石 长年可乐莫如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水清石出鱼可数 林深无人鸟相呼 松间明月长如此 身外浮云何足论 风月有情归我辈 江山无主属诗人 水惟善下能成海 山不争高自极天 怀若竹虚临曲水 气同兰静在春风 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 花不知名难晶第 竹因有节更清高 无易事则禾难事 有虚心方有实心 言之高下在于理 道无古今惟其时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看花 附: 《颜体集字对联》是"中国古文集字字帖系列"中的一本,学书者,在从碑帖临摹转向书法创作过程中,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集字的方法,在原碑帖中既找出现成的所需之字,又利用原帖中字的偏旁部首、点画规律进行组合,写出原帖中未有的字;而在内容的选择上,则最好从字数相对少些的作品内容人手,这样既便于集字,又比较容易进行章法安排,从而增加自己的创作信。 "中国对联集字字帖系列"正是基于上述两个方面,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精心编辑的一套实用集字帖。它精选了中国文学史上四十多对脍炙人口的对联,按字数多少和难易程度为编写顺序,以《史晨碑》《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玄秘塔碑》等经典碑帖作为集字的范本,这样可以使学书者由临摹较快地向创作过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套集字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提供了一些对联创作的基本图式,这样既丰富了对联创作的章法安排,又能让书写者体会到不同图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二是在每对对联中分别选出八个字放大位于各对联的右侧,使学书者能在正式创作前,对其中比较难写的字先进行重点临习,以提高创作的成功率。 3.有没有那种古诗文集的字帖有。颜真卿勤礼碑集字古诗,胡三元编著的楷书。我发个图片给你。 4.欧体楷书集字对联古诗书法成人碑帖欧阳询九成宫学生欧《欧体集字贴》楷书对联古诗欧阳询九成宫书法成人碑帖学生欧楷毛笔字帖 《欧体集字帖》是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旨在为读者学习提供更丰富的参考。 书 名:欧体集字帖 《欧体集字帖》内容简介:"集字字贴"能使学书者比较便捷地从临摹转向创作,提高学习的兴趣,因此我社推出的"中国对联集字字贴系列"、"中国古诗集字字贴系列"和"中国古文集字字贴系列",广泛书法爱好者和书法教师的欢迎。为了更方便读者挑选创作内容,现将颜、柳、欧三体楷书和一体隶书作为集字书体,综合对联、古诗、古文等集字内容,选编成"集字汇贴",旨在为读者学习提供更丰富的参考。 5.集字古诗什么意思《新概念字帖•苏轼行书墨迹集字古诗》主要内容:初学书法必始于临摹古人碑帖,点划结构风格务求酷似。临摹初成必思自行创作,然这种创作激情大凡以失败而告终。从临摹到创作这一步不是那么容易跨越的,有人可能一辈子都跨不过或者没有跨好而误入歧途。从所临碑帖中选字汇成作品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然而作品中的文字并非在临摹碑帖中都能找到,即使找到拼凑在一起也不能在大小重轻倾侧等方面达到上下贯通左右呼应。为此,我们决定邀请资深书家编辑出版一套从历代著名碑帖集字而成的楹联与诗帖,借助电脑图像处理技术,力求以最完美的效果奉献给读者。 本帖诗帖选字于《赤壁赋》、《黄州寒食诗》等苏轼代表行书帖。苏轼擅长行书,得力于李邕、徐浩、颜真卿,而自成家数,其用笔丰腴跌宕,颇有天真烂漫长之趣而其难学处也正在于烂漫之趣。为此编者耗数月之功,对每首诗中的选字反复斟酌比较,做到既忠于原著,所有点划仍出之苏帖,无一笔代写,又不生搬硬套,适当地运用电脑技术进行协调,终成此帖。以供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 6.颜真卿楷书集字唐诗名句,美不美《春怨》 【唐 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我们先来科普一下金屋藏娇的典故。 汉景帝时,最初立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汉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想让自己的女儿陈阿娇成为将来的皇后,于是就和栗姬商量将阿娇许配给太子为妻。可是栗姬不喜欢长公主,就没有答应。 馆陶长公主问汉景帝的另一个儿子胶东王刘彘,要把阿娇嫁给他为妻他愿不愿意。当时才四岁的刘彘很高兴的说“如果有阿娇为妻,我一定盖一个黄金的屋子给她住”。” 馆陶公主很高兴,于是请求汉景帝定下婚约。 在馆陶长公主的扶持下,最终刘彘被立为了太子,改名为刘彻,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汉武帝。 而刘彻也遵循誓言,迎娶陈阿娇为皇后。这就是广为流传的“金屋藏娇”的典故。 硬笔练习然而,在母亲的帮助下登上后位的陈阿娇跋扈善妒,越来越不得汉武帝的喜爱,最终被废,幽闭于长门宫。金屋藏娇的誓言也成为了深宫幽居的“长门怨”。 这首诗即是化用金屋藏阿娇的典故。纱窗日落、黄昏降临的时间,花事已了的晚春,寂寂无人的庭院,重门深掩的深宫,幽闭在宫内的少女,与世隔绝的孤寂和悲凉……短短28个字,却将这春日深宫的幽怨写的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颜真卿楷书集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