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歌中明的意象

1.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

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

“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由此启发我们,在2003年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

2.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

一般通过这些意象体现这些意境;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三、动物类

子规:悲惨 凄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 伤感

四、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 飘泊石灰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欢愉 光明

五、器物类

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六、颜色类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 平和 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七、其它类:

古人: 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时段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3.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诗歌意象是什么意思?推荐给你以下内容: (诗歌由意象构成、具备多义性、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抒情性、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 比,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 诗歌鉴赏的三个层面?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语言层面:毫无疑问,诗有很强的直觉性.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正是这种跳跃性,才容纳了诗歌更丰富的意象,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构筑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 意象层面:意象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意象的形成主要用赋、比、兴这三种方法,但只有用那些表面极不相关而实际又有联系的事物的意象或比喻,才能准确、有效地表现自己,根据这个原则产生的意象才能有惊人的离奇、新鲜和惊人的准确. 意蕴层面:伴随着意象在脑海的形成和语音节奏感的刺激,读者已经产生了初步的美感,但是如何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的意象内蕴即诗的意蕴,是诗歌鉴赏成败的关键.诗的意蕴一般包括审美意蕴和智性意蕴.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1908~1909年形成于英国,后传入美苏.代表人物有:休姆、庞德、艾米和叶赛宁等. 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首先,在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结成一体,形成新浪漫主义.意象派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到20世纪初,传统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维多利亚诗风蜕化成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伦理说教,只是“对济慈和华兹华斯模仿的模仿”.庞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常规”“革新”地进行诗歌创作的主张.其次,20世纪初柏格森热流行,这是自叔本华以来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文学界影响的延伸.意象派的开创者休姆就直接受 问题:什么是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什么意思? 教于柏格森.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全盘为意象派所接受,成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意象派诗特别强调意象和直觉的功能.同时,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为意象派开创了新诗创作新路,尤其是诗的通感、色彩及音乐性,给意象派以极大的启发. 由于意象派诗人大多经历了象征诗歌创作,所以理论界也有人将意象派看做象征主义的分支,实际上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有极大的本质差异.意象派不满意象征主义要通过猜谜形式去寻找意象背后的隐喻暗示和象征意义,不满足于去寻找表象与思想之间的神秘关系,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主张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教、抽象抒情、说理.因此意象派诗短小、简练、形象鲜明.往往一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或几个意象.虽然,象征主义也用意象,两者都以意象为“客观对应物”,但象征主义把意象当做符号,注重联想、暗示、隐喻,使意象成为一种有待翻译的密码.意象派则是“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把重点放在诗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让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间中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另外,从诗歌意象的内在形式看,意象派受日本俳句和中国古诗的影响.意象派诗歌革新,首先是从模仿学习日本俳句开始的.中国的古诗完全浸润在意象之中,是纯粹的意象组合,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马致远《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国诗歌完全由意象主导,贯穿全诗,犹如一幅挂于眼前的图画,情景交融,物与神游.中国魏晋唐代诗人的这种表现意象而不加评价的诗风,正与意象派主张相吻合.庞德从汉语文学的描写性特征中,看到了一种语言与意象的魔力,从而产生对汉诗和汉字的魔力崇拜,长诗《诗章》中多处夹着汉字,以示某种神秘意蕴,主张寻找出汉语中的意象,提出英文诗创作中也应该力图将全诗浸润在意象之中. 意象派诗歌在创作中表现出的鲜明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 第一,意象派要求诗歌直。

4.诗歌中的意象到底是什么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以李白诗歌中的意象为示例,李白诗歌中意象的分类大多数还是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的意象分类相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一、草木类。草木类中的代表意象有梅、兰、竹、菊、青草、杨柳、松柏、梧桐等。

草木类的意象主要经常用来表现人物的人品或者性格,例如松柏表示刚正不阿、梅花代表高洁不屈等。《山中问答 / 山中答俗人问》唐代: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释义: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这里用桃花表现的就是与世无争,其乐融融的境界,桃花是春天的象征,是理想桃源的象征。二、动物类。

动物类中代表意象的有大鹏、大雁、蝉、杜鹃等。李白诗歌中典型的意象是大鹏。

《上李邕》唐代: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释义: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它的力量犹能簸却沧溟之水。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诗人将大鹏视为理想与抱负的寄托,赋予大鹏气贯长虹、直冲霄汉的人格力量,是诗人慕自由、尚洒脱的独特思想意蕴的体现。

三、器物类。器物类中代表意象的有酒、酒杯、剑、船、镜子等。

酒和剑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比较典型的两个意象,男诗人用的概率更大,而且在描写战争的时候,剑这个意象出现的比较频繁。《将进酒》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释义: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

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虽然诗人在诗句中并没有直接写到酒这个字,但是诗人却描写出了一幅豪迈喝酒的场景,显得十分具有英雄气概。四、气象景物类。

气象景物类代表意象的有夕阳、雨雪、流水、白云、蓝天、青山等。这类意象通常都是抒情意味比较明显,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出现的相对较多。

《独坐敬亭山》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只有 一作:惟 / 唯) 释义: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诗句中的“孤云”是失意落魄的自我形象,是作者李白的精神写照。扩展资料: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诗歌意象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个性特征,主要突出在以下几方面。

1、李白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丰富,变化多端。例如在《行路难》中,诗人写到“子青自弃昊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释义: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两个非同时、同地发生的事情,诗人把它们并列在一起,成为互相映衬的意象,揭示出正直之士的不幸命运,给人壮阔悲凉的艺术感受。2、李白善于利用意象表现其象征性,而这种象征大部分表现了诗人本身的仙风道骨及侠士风采。

例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释义: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众所周知,黄河之水不可能从天上来,但是李白却用这样狂野的意象描绘了黄河的壮阔,让人身临其境。

3、李白善于利用意象在自己的诗歌中营造一种奇突之美。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是有一定固有模式的,一般诗歌。

5.诗歌常见的意象

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7、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8、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9、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10、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6.诗歌中的意象 "意象"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诗歌意象是什么意思?推荐给你以下内容:

(诗歌由意象构成、具备多义性、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抒情性、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

比,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诗歌通常以以物来抒情,借以抒情的物便是意象!!

7.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诗歌意象是什么意思?推荐给你以下内容: (诗歌由意象构成、具备多义性、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抒情性、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

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

比,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 诗歌鉴赏的三个层面?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语言层面:毫无疑问,诗有很强的直觉性。

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正是这种跳跃性,才容纳了诗歌更丰富的意象,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构筑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

意象层面:意象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

意象的形成主要用赋、比、兴这三种方法,但只有用那些表面极不相关而实际又有联系的事物的意象或比喻,才能准确、有效地表现自己,根据这个原则产生的意象才能有惊人的离奇、新鲜和惊人的准确。 意蕴层面:伴随着意象在脑海的形成和语音节奏感的刺激,读者已经产生了初步的美感,但是如何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的意象内蕴即诗的意蕴,是诗歌鉴赏成败的关键。

诗的意蕴一般包括审美意蕴和智性意蕴。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1908~1909年形成于英国,后传入美苏。

代表人物有:休姆、庞德、艾米和叶赛宁等。 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

首先,在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结成一体,形成新浪漫主义。意象派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到20世纪初,传统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维多利亚诗风蜕化成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伦理说教,只是“对济慈和华兹华斯模仿的模仿”。庞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常规”“革新”地进行诗歌创作的主张。

其次,20世纪初柏格森热流行,这是自叔本华以来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文学界影响的延伸。意象派的开创者休姆就直接受 问题:什么是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什么意思? 教于柏格森。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全盘为意象派所接受,成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意象派诗特别强调意象和直觉的功能。

同时,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为意象派开创了新诗创作新路,尤其是诗的通感、色彩及音乐性,给意象派以极大的启发。 由于意象派诗人大多经历了象征诗歌创作,所以理论界也有人将意象派看做象征主义的分支,实际上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有极大的本质差异。

意象派不满意象征主义要通过猜谜形式去寻找意象背后的隐喻暗示和象征意义,不满足于去寻找表象与思想之间的神秘关系,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主张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教、抽象抒情、说理。

因此意象派诗短小、简练、形象鲜明。往往一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或几个意象。

虽然,象征主义也用意象,两者都以意象为“客观对应物”,但象征主义把意象当做符号,注重联想、暗示、隐喻,使意象成为一种有待翻译的密码。意象派则是“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把重点放在诗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

让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间中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另外,从诗歌意象的内在形式看,意象派受日本俳句和中国古诗的影响。

意象派诗歌革新,首先是从模仿学习日本俳句开始的。中国的古诗完全浸润在意象之中,是纯粹的意象组合,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马致远《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中国诗歌完全由意象主导,贯穿全诗,犹如一幅挂于眼前的图画,情景交融,物与神游。中国魏晋唐代诗人的这种表现意象而不加评价的诗风,正与意象派主张相吻合。

庞德从汉语文学的描写性特征中,看到了一种语言与意象的魔力,从而产生对汉诗和汉字的魔力崇拜,长诗《诗章》中多处夹着汉字,以示某种神秘意蕴,主张寻找出汉语中的意象,提出英文诗创作中也应该力图将全诗浸润在。

8.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总结

《月下独酌》诗中把明月作为抒情意象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

李白爱饮酒作诗。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手中一壶酒,只能是“独酌无相亲”,于是他举杯,邀约自己毕生最喜欢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于是冷冷清清的场面热闹起来了。

可是明月毕竟只是天边的皎洁一片,它不能解善饮的诗人之意,而影子也不过是随身而伴,不通人情。

此时,渐入醉乡的诗人酒兴发起,于是且歌且舞。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仿佛静聆佳音;地下静默的影子也转动着仿佛与诗人共舞。醒时月影**,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仿佛月、影都与诗人一往情深,于是又深情地许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而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场面,表面看来,诗人真的能够自得其乐,而背景则是无限的凄凉。诗的整篇,都给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寂寞高手。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