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2.作文 读唐诗,悟人生[作文 读唐诗,悟人生]翻开历史的长卷,那厚重的气息中奔腾不息的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而在这之中,最熠熠生辉的,便是唐诗了,作文 读唐诗,悟人生。 对于浩如烟海的唐诗,我只是领悟到了一点皮毛,却已让我折服于唐诗优美的韵律,深邃的思想。这是一个繁荣的时代造就的一群伟大的诗人,也是这些诗人留给后人们最珍贵的财富。 我一直很喜欢吟诵唐诗,喜欢它富有生命感的韵律和句句诗中饱含的无限哲理。“山岳临窗近,天河入户地。” 一个“山月”,一个“天河”便勾画了一副静而清幽的夜景,而“入户低”更让银河的浩瀚美醉人心神,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再有“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短短几个字,便将一副幽静的林间兰若图跃然眼前,如诗中有画一般。“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现在咏月的作品也不少,但有几人能做出“摇情满江树”的佳句?这种情感的宣泄直入人心,更令人感叹,而我也不觉被这情绪所感染,目光停留在浩浩江面的一轮明月上了。 唐诗中,不仅有这些优雅迷人的景色和淡淡的感伤情怀,还有气势雄浑、情感豪放的诗篇。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恢弘的洞庭湖景观何尝不体现了诗人远大而广博的抱负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初中三年级作文《作文 读唐诗,悟人生》。” 这又是怎样一种豪气干云,视死如归的情怀!又听得“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大丈夫男儿当自强,不为国家效忠怎能对得起“七尺男儿”的名声?“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战争的残酷在这黄沙遍天的背景中,让那一堆堆的白骨更令人心寒啊! 而我最喜欢的诗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在时间的洪流中过去的圣君豪杰已不复存在,以后又寻不到一位明主贤人。在浩瀚的天地之间,我却又显得如此渺小而卑微,这怎能不令人痛哭流涕?虽然我并不为圣明君王、江山社稷而忧虑,但对于这份自己的渺小之感却感同身受。 当我们还自高自大、飞扬跋扈,沉浸在飘渺的荣耀之中,甚至以为睥睨天下时,却不知道自己不过是悠悠天地间的一粒微尘啊!而我们所追寻的过去未来更是虚幻如梦,遥不可及。这是怎样一种雄浑的境界,又有多少人明白了这其中对宇宙、对人生的感悟?唯有敬仰,思悟。 我想,我仍然不过是烟波浩渺的唐诗面前一个稚嫩的孩童,可我会不懈努力的追寻下去。或许,我穷尽一生也无法完全领悟唐诗的境界,可我相信,有了唐诗,我的人生会积淀的更丰厚而深邃,同时也希望那些还迷茫在纸醉金迷、麻木冷漠的人生路途中的人们,让唐诗真正的驻入你们的生命,读唐诗,思唐诗,感悟人生。 3.唐诗宋词说出了我的人生理想李白的游仙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颇为深人地论述了盛唐诗人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以外的另一种人生追求—淡泊名利,阪依自然,寻求另一片自由自在的人生天地。 并揭示了这“另一种人生追求”与道、释之间的思想渊源,指出这种人生追求与那种消极避世的衰世、乱世的绝望的哀吟不同,它同样是封建盛世所激发起来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洋溢着乐观情绪的理想追求。 众多诗人向往和寻求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认为这样的生活远比官场生涯、名利追逐,更有价值。 除山水田园诗派外,作为边塞诗人的岑参、李顽,就曾多次把目光从辽阔的大漠,转向幽静的山水和尘寰外的世界。岑参从大自然中领悟到无限乐趣:“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如“爱兹田中趣,始悟世上劳。” 李硕陶醉于“幽云淡徘徊,白鹭飞左右” 的静境,在远隔尘嚣的新的天地里,体验出精神自由的甜蜜和可贵:“始知物外情,答级同当狗。”并且希望永辞尘世,飞向天国:“仙境若在梦,朝云如可亲。何由靓颜色,挥手谢风尘。'。甚至连久历仕途、位极人臣的张九龄,也流露出对庙堂之外那片全然不给人以压抑感的广阔天地的向往:“柄马苦倦踢,笼禽念遐征”; “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这正是一部分初盛唐诗人“另一种”人生价值趋向,应当如何评价呢? 我们习惯在谈起山水田园诗,提及它带有宗教色彩的游仙诗,总有人习惯性地斥之为“脱离现实”,笼统地把它们划人“思想消极”的范畴。这显然是把产生于“盛世”的理想之歌和那些常常产生于“衰世”、“乱世”的绝望哀吟轻率混淆的结果。 但是,初盛唐诗人之阪依自然,是一种洋溢着乐观情绪的理想主义的自觉追求,而那些出现于衰世、乱世的山水田园之作,例如大历时期“窃占青山白云”的作品,所流露的则是一种无奈躲避的伤感和悲哀。在大历诗人眼中,大自然从来不是什么“精神乐园”,而是途穷者的避风之港,绝望者的苟活之地,恰如穷鳞所求的一乱浅水。他们唱出来的是丧失了人生理想的低调。 对自由天地的寻求,对于生活在朝不保夕的乱世、衰世的诗人,可能是不敢去想的奢望,但是,一旦遇到生活意志旺盛、思想解放而又衣食丰足、社会安定的盛世,却会变成理想主义的实践。在封建社会上升阶段的初盛唐,这样的倾向,可以说和“建功立业”同样强烈,同样执着,同样普遍。它不但支配着淡泊名利者的行动,而且也常常渗人“建功立业”者的头脑,构成他们生活态度和实际行为上的矛盾。它甚至在诗人的人生开始阶段,即促使诗人形成了鲜明的人生价值观。大量事实证明:这种带有社会性的离心倾向,同诗人自身仕途上的升沉险黝,常常并无必然联系。 4.有哪些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拟古 (明 钱宰) 【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题目】论诗 (清 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题目】草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哲。 5.最经典的人生古诗有哪些“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犹如一场时空之旅 生前的一瞬间我们穿越时空来到200亿光年的21世纪! 死后的一瞬间我们穿越时 空去到未知的未来! 生前的那瞬间时空达到永恒,而且无限接近宇宙起源的奇点! 死后的那瞬间时空达到 永恒,而且无限接近宇宙终结的奇点! 看开一点,忘记昨天,珍惜今天,憧憬明天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今生. 也许,活得更好就是人生的意义,是吗? 祝愿人人都活得更好~ 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境界开阔,气象雄浑,透露着一种豪迈气概,堪称豪放词的千古绝唱。词的最后一句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从全词来看,理解好这一句,对于领会整首词,乃至把握苏轼的人生态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许多人认为这一句带有浓重感伤色彩,说是破坏了全词大气磅礴的风格,且流露出消极的人生思想,对读者会带来不良影响。是否真的如此呢?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遭贬而不堕落,失意而不悲观,所以余秋雨称赞苏轼的“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苏轼,这个千古文人,他是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人间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人生大师 人生与古诗词 小时侯咿呀学语时,父母就会教你“鹅、鹅、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上学后,每年的课本上你又能读到不少的古诗词,加上老师的推荐,自己的喜好,学生时代已经是满脑子的古诗词了,长大以后,恋爱、结婚、教子.古诗词无不影响着你的生活,励志着你的人生,倾诉着你的衷肠。 古代历史上诗词曲赋曾经有过一段非常鼎盛的时期,涌现了大量的优秀的著名诗人,留下了许多的千古绝句。当你在成长中徘徊、迷茫时,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提醒你别沉迷与娱乐;当你痛苦失意时,一句“有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让你找到人生发奋的根源在自我;当你面对心爱的姑娘无法表达心事时,一句“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把你的相思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面对故友的离别,举杯难下咽时,一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忘与之谁短长”表达了与君的离别情愁;当你面对失败、挫折,一时无法自拔时,一句“但全毛羽在,何处不翻飞”使你有一种醍醐罐顶的感觉,你的忧郁会烟消云散;当你恰逢喜事、兴致激昂时,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让金樽空对月”让你今宵不醉不归,人不怨。无论何时何地,何情何景,都可以用诗词来表达你心中的喜怒哀乐,而且畅快淋漓。 博大精深的古诗词,让你能时时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深厚内涵,好好感觉,好好欣赏古人留给我们的句典吧,用古诗词修辞的人生会别有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