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有哪些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众秽秽,鳢鲔发发。葭萸 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竭。 "《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藤不鲜。 新台 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藤不殄。 "《卫风·河广》"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跤予望之!谁谓 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王风·葛蠤》"绵绵葛蠤,在河之浒3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 人父,亦莫我顾。 "其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谁谓河广? 一华杭之"等诗句,多为后人引用。 2.急求诗经描写黄河/长江的语句写黄河的太多了,比如: 《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这篇文章可以参考下: 写长江的相对少,我一下想起来的就是这首: 《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顺便说一下,在《诗经》的成书年代,“河”就是黄河(河水),“江”就是长江(江水),你可以照这个原则自己翻一下,或者找个电子版快速搜索一下。 3.给你一首康桥的诗和赏析,你自己再修改一下吧.黄 河 康桥黄河 我的黄河越来越瘦了我真想抱起她轻轻地抱起她替她洗去身上的泥垢抱起她 就不忍心再放下生怕这一放下我的黄河就会瘦没了身骨 2002年2月26日(注)此诗发表于2004年(下半月刊).总第538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浓缩,诗人写黄河的笔法新颖、有独创,而且有人文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我们现在很少能看到怒吼的黄河咆哮的黄河,也很少担心黄河会泛滥成灾.相反,我们担心的是黄河会断流.我每到一地,只要有黄河,我就会去看一眼那里的黄河.我看到的黄河,多是越来越瘦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历尽苍桑!我的心,揪一样痛.心痛一件事没有比心痛女儿更为形象和极至,更何况我们有把女儿比做水的传统;贾宝玉曾把女儿家比做清水,以形容女孩子的冰清玉洁;而我们的母亲河却是泥沙俱下,这是因为苦难,我们的母亲河历尽苍桑.所以有:“黄河 我的黄河越来越瘦了 ”的感叹.我心痛黄河,想抱起我们的黄河,而且是“轻轻地”抱起,生怕动作粗鲁了,我们的黄河再有一丝一毫的擦伤;抱起黄河就不忍心再放下……曾有同学问我:“康桥,你抱起黄河到哪里去洗黄河,到长江里去洗吗?那样的话,黄河没洗干净,长江也变黄河了.”“所以,你就只能抱着黄河了.”同学们感叹我写诗大气,说“康桥把黄河抱起来了.”还有同学说:“你既然把黄河抱起来了,那就别放下了.”是的,我不能放下:“生怕这一放下,我的黄河就会瘦没了身骨.”图二的照片,我身后是黄河故道.我不愿意我们的母亲河在许多年以后,变成我身后的模样.而黄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文化.。 4.描写黄河的诗词有哪些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阮籍《咏怀》)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同上)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李白《北风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崖。如今直上银河去,直到牵牛织女家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 登龙门而南游兮,拂华阴于曲阿。 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扬波。 体委蛇于后土兮,配灵汉于苍穹。 贯中夏之能甸兮,经朔北之遐荒。 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 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 殷徒涉而永固,卫迁济而遂疆。 赵决流而却魏,嬴引沟而灭梁。 思先哲之攸叹,何水德之难量。 关于黄河的诗词歌谣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黄河,它们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 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黄河船工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上,漂泊在木船上。他们对黄河了如指掌,把船只视为家珍。 在与黄河风浪搏斗的生活实践中,船工们创作出了丰富多采、独具特色的黄河号子。声声号子,抒发了船工们复杂的感情,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忧、怨、悲、欢。 黄河船工号子,伴随着船工的劳动,是船民生活的旋律。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诗中的第一首中的前两句。后两句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东坡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洲词》王之涣 黄河二首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黄河二首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作者:【韦应物】 年代:【唐】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 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5.关于黄河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俗语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民谣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渡黄河 〔明〕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过黄河 〔明〕李东阳 清口驿前初放船, 长淮东下水如弦。 劲催双橹渡河急, 一夜狂风到海边。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 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 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 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 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唐 李白《寄远》)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唐 杜甫《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黄河,你是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故事在你周围扮演……”。 《黄河颂》的歌词,道出了黄河的悠久历史,唱出了黄河的不朽功绩。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 ——摘自《黄河颂》 与尔同消万古愁 黄河夜泊。 6.急求诗经描写黄河/长江的语句写黄河的太多了,比如:《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篇文章可以参考下:写长江的相对少,我一下想起来的就是这首:《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顺便说一下,在《诗经》的成书年代,“河”就是黄河(河水),“江”就是长江(江水),你可以照这个原则自己翻一下,或者找个电子版快速搜索一下。 7.诗经中的那条河在哪儿中国文明因江河而兴,中国文学以《诗经》而盛。先民在识水用水的同时,也敬畏并崇拜着水,所以在《诗经》中,记录下来丰富多彩的江河故事,那么对于黄河又记录下了哪些故事呢? 《卫风·河广》写道:“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诗中所咏的是旅居卫国的宋人,思归不能,面对河水,反复吟唱。 黄河 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时候,我19岁。 我是怀着瞻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想法奔赴黄河边的。 到了位于孟津的黄河边,第一眼看到黄河时,有些不相信这就是黄河,我以为只是我家旁边的那条河雨季涨水了,除了水面更宽阔些,河水更浑浊些,似乎没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的感觉。 孟津 后来我才知道,黄河小浪底水电站正是选址在孟津县附近,那时候已经开始截流蓄水,我自然已经不可能欣赏到“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波澜壮阔了。不过我用随身携带的杯子舀了一杯黄河水,体会了一下“一杯河水半杯沙”,确实无愧乎黄河的名字。 小浪底水电站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它亘古不息地流淌,孕育出了世界上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是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既是《诗经》的精神家园,也是发源地。《诗经》直接写到黄河的达15篇之多,而若是将写到黄河支流如泾河、渭河的都包括进去,与黄河相关的篇章超过30篇,生动翔实地记载了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变化,小冰河期对国家变迁人口迁徙产生的影响,以及人们生活劳作的情景。在我们先民的眼里,这条河流宽广博大,明媚嬗变,富有灵性,多情而又慷慨,赐予她的子民们宝贵的生活资源和精神财富。 黄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历史时期黄河不断决口、泛滥和改道,对下游平原的地理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曾经黄河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悬河”。《卫风·硕人》里的“河水洋洋,北流活活”,详实地记载了黄河北流入海的史实,给我们研究黄河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开封 长期以来,黄河水患都困扰着两岸的居民。参加工作后,我有一次出差到开封,参观开封的历史名胜。同行的老师开玩笑说,别的地方历史名胜是不是现代人造的不知道,但是千年古城开封的古迹一定都是保留在这个地方的。黄河曾经数次淹没开封城,而英雄的开封人民硬是一次次原地重建,现在的开封,据说地下叠压着6座古城,有童谣流传至今: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了好几层。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给了我们的先民享用不尽的资源,也给了他们用之不尽的智慧。有了黄河,才有了生机勃勃的城市和村落,黄河赋予我们生活以活力,赋予我们思想以灵魂,未来,我们还将伴着黄河一路走下去。 8.有关于黄河的诗句和词语一“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 “不到黄河心不死”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阮籍《咏怀》)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同上)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崖。如今直上银河去,直到牵牛织女家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 登龙门而南游兮,拂华阴于曲阿。 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扬波。 体委蛇于后土兮,配灵汉于苍穹。 贯中夏之能甸兮,经朔北之遐荒。 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 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 殷徒涉而永固,卫迁济而遂疆。 赵决流而却魏,嬴引沟而灭梁。 思先哲之攸叹,何水德之难量。 关于黄河的诗词歌谣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黄河,它们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黄河船工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上,漂泊在木船上。他们对黄河了如指掌,把船只视为家珍。在与黄河风浪搏斗的生活实践中,船工们创作出了丰富多采、独具特色的黄河号子。声声号子,抒发了船工们复杂的感情,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忧、怨、悲、欢。黄河船工号子,伴随着船工的劳动,是船民生活的旋律。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诗中的第一首中的前两句。后两句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洲词》王之涣 黄河二首 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七绝】类别:【未知】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黄河二首 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七绝】类别:【未知】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