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磨难有关的诗词与磨难有关的诗词有很多,比如”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为例: 这句诗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下》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心志,劳累筋络骨骼,饥饿其肉体皮肤,空匮疲乏这个人的身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既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创作背景: 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2.关于磨难的诗词1、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 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陆游 4、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李白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6、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刘禹锡 7、凡人便是生知之资,也须下困学勉行的工夫方得。 ——朱熹 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10、为学正如撑上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11、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 ——苏轼 1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3、君不见长松卧壑因风霜,时来屹立扶是堂。 ——陆游 14、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5、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1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佚名 17、功名多向穷中立,祸患常从巧处生。 ——陆游 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9、玉经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 ——王定保 20、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不经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关于磨难的古诗文或名言警句_百度 。 3.形容磨难的古诗词形容磨难的古诗词很多,只能够选取部分,具体如下:1、论诗[清] 赵翼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2、卜算子·旅雁向南飞[宋] 朱敦儒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 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3、水调歌头·百千孙子子[宋] 刘辰翁百千孙子子,八十老翁翁。 人间天下清福,阅世苦难同。谁叹东门猎倦,谁笑南阳舞罢,万事五更钟。 但愿人长久,聊复进杯中。故侯瓜,丞相柏,大夫松。 诸公健者安在,春梦转头空。可笑先生无病,病在枕流漱石,福至自然通。 聋者固多笑,一笑更治聋。4、水调歌头·平生五湖兴[宋] 管鉴平生五湖兴,梦想白苹洲。 只今何处,卷帘波影漾风钩。况值晚天新霁,菱叶荷花如拭,香翠拥行舟。 却为湖山好,牵思绕皇州。柳边堤,竹里阁,旧曾游。 恍然重到,不知身世此淹留。且对碧梧修竹,领略好风凉月,大白与重浮。 欲和凌云赋,佳思苦难酬。5、诉衷情·半钩珠箔小扬州[宋] 曾觌半钩珠箔小扬州。 春色在重楼。曾醉玳筵歌舞,楚梦苦难留。 情脉脉,恨悠悠。几时休。 大都人世,会少离多,总是闲愁。6、洞仙歌·廉纤细雨[宋] 李元膺廉纤细雨,殢东风如困。 萦断千丝为谁恨。向楚宫一梦,千古悲凉,无处问。 愁到而今未尽。分明都是泪,泣柳沾花,常与骚人伴孤闷。 记当年,得意处,酒力方融,怯轻寒、玉炉香润。又岂识、情怀苦难禁,对点滴檐声,夜寒灯晕。 7、杂曲歌辞·行路难[唐] 张籍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弊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8、学古思边[唐] 李白衔悲上陇首,肠断不见君。流水若有情,幽哀从此分。 苍茫愁边色,惆怅落日曛。山外接远天,天际复有云。 白雁从中来,飞鸣苦难闻。足系一书札,寄言难离群。 离群心断绝,十见花成雪。胡地无春晖,征人行不归。 相思杳如梦,珠泪湿罗衣。9、朝中措·青灯听雨夜荒凉[宋] 郭世模青灯听雨夜荒凉。 归梦苦难长。坐想玉奁鸳锦,空馀臂粉衣香。 枕边共语,窗前执手,帘外啼妆。也是平生薄幸,须还几度思量。 10、水调歌头·穷达付天命[宋] 徐冲渊穷达付天命,生死见交情。人今老矣,□□狗苟与蝇营。 赢得一头霜雪。闲却五湖风月。 鸥鸟负前盟。颜厚已如甲,太息误平生。 相箕山,怀颍水,挹馀清。只今归去,沧浪深处濯吾缨。 笑抚山中泉石。细说人间荆棘。 有道苦难行。好补青萝屋,且占白云耕。 11、鹧鸪天 题双头莲二首[元] 刘敏中脉脉谁教并蒂芳。情缘何许苦难量。 西风香冷同幽怨,落日红酣对晚妆。波浩荡,月微茫。 湘灵寂寞下横塘。不堪回首鸳鸯浦,一样相思只断12、织妇词[唐] 元稹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13、【双调】湘妃怨[元] 阿鲁威楚天空阔楚天长,一度怀人一断肠。 此心只在肩舆上,倩东风过武昌,助离愁烟水茫茫。竹上雨湘妃泪,树中禽蜀帝王,无限思量。 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晓来蜂蝶空游荡,苦难寻红锦妆。问东君归计何忙。 尽叫得鹃声碎,却教人空断肠,漫劳动送客垂杨。14、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宋] 欧阳修寒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挂。 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迈。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微风动凉襟,晓气清余睡。 缅怀京师友,文酒邈高会。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15、水龙吟 丙午秋,到维扬,途中值雨,甚快然[元] 白朴短亭休唱阳关,柳丝惹尽行人怨。 鸳鸯只影,荷枯苇淡,沙寒水浅。红绶双衔,玉簪中断,苦难留恋。 更黄花细雨,征鞍催上,青衫泪、一时溅。回首孤城不见,黯秋空、去鸿一线。 情缘未了,谁教重赋,宵酒醒,无言有恨,恨天涯远。 4.与磨难有关的诗词与磨难有关的诗词有很多,比如”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为例: 这句诗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下》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意思是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心志,劳累筋络骨骼,饥饿其肉体皮肤,空匮疲乏这个人的身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既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创作背景: 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 《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 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5.关于“挫折”的诗词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行路难》: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其内容多叙写社会道途艰难和离别悲伤。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 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简析】: 《行路难》李白原作三首,这是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遭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写的。 诗中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