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人忘恩负义的诗句1、朋友何须交结多,金钱不多交不深。——唐代: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释文:现在的朋友忘恩负义。有事情了就是朋友没事情了就是陌生人。 2、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早达笑弹冠 。——唐代:王维《酌酒与裴迪》: 释文:你的好友走到你面前,你还是要按著剑柄的好,还是要提防着他,他暗地里仍会加害你的,当好朋友得意了,要是你盼望他来提拔你、帮助你,只不过惹得他一番耻笑罢了。 3、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清代:纳兰容若《木兰花》 释文:在岁月中偷闲,慢慢淡去了初见那份灼热的感情,回首却说,故人心已易变。 4、痴心妇人负心汉,这等相思空好看。——明代:陆采《怀香记·引示池楼》 释文:他们这对痴心妇人负心汉是没有好结果的。 5、忘情不知家何处,恩赐野狼无所报。——现代:鲁迅《骆驼祥子》 释文:人忘了亲情不知道家在什么地方了,养育恩情象白眼狼不知回报。 2.形容不被人理解的诗句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出自《渔父》。 意思是: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 《渔父》是一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5666237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的散文。开头写屈原,结尾写渔父,都着墨不多而十分传神;中间采用对话体,多用比喻、反问,生动、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出自《黍离》。 意思是: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透过诗文所提供的具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 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3、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4、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出自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意思是: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知音稀少,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5、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出自《越人歌》。 意思是: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你啊你却不知此事。 “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悦君”、“君不知”,又以“枝”谐音比喻“知”。 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完全表达,因此越人唱出了这样的歌词。 3.形容不能失信与人的诗句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 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 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10.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11.精诚所加,金石为亏.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12.诚之所感,触处皆通.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真诚能感动一切. 13.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14.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15.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16.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17.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18.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 窃:谦指个人的意见.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19.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20.神莫神于至诚.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21.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通书》 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22.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 23.感人以诚不以伪.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 24.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25.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2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27.至诚无息.《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28.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29.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30.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31.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32.廉者憎贪,信者疾伪.《新唐书·陈子昂传》 廉:清廉. 贪:贪污.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33.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34.巧伪不如拙诚.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 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35.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36.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37.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 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3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 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 4.形容一个人面对别人的误解,不愿与人争辩的诗句想了下,没找到诗句,但找了几句古话 道不同不相百为谋 1、道不同,不相为谋. 出自《论语》,意思是:主张不同,不用互相商议度.现在说这话,通常也有不屑与人争辩之意. 2、竖子不足与谋. 出自《史记问·项羽本纪》,意思是:小答子,你不值得跟我商量谋划!“竖子”在那时是骂人的话,这句含贬义,比第一句的语气版更为激烈. 3、清者自清,公道自在人心权. 俗语.通常用于面对飞短流长的谣言,不屑辩解,相信真相终会大白. 5.形容不尊重人的词语1. 傲慢不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2. 鼻孔朝天: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3.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4. 蛮横无礼:指野蛮粗暴,不讲文明。 5. 冷言冷语: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从侧面或反面说辛辣嘲讽的话。 形容尊重人的词语有: 1. 奉如神明:象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其尊重。 2. 青眼相看: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3. 识才尊贤: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4. 尊师贵道:尊敬师长,尊重其所传之道。 5. 尊贤使能:尊重并使用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