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凯风的赏析关于《凯风》的主题,说法不一。 《毛诗序》说:“《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尔。”认为是赞美孝子的诗。 朱熹《诗集传》承其意,进一步说:“母以淫风流行,不能自守,而诸子自责,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劳苦为词。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可谓孝矣。” 这种说法在我们看来显然有些牵强。而魏源、皮锡瑞、王先谦总结今文三家遗说,认为是七子孝事其继母的诗,则比较通达。 现代诗人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诗经通义》)。笔者认为这是一首儿子歌颂母亲并作自责的诗,这样比较宽泛的理解,似乎更稳妥一些。 诗的前二章的前二句都以凯风吹棘心、棘薪,比喻母养七子。凯风是夏天长养万物的风,用来比喻母亲。 棘心,酸枣树初发芽时心赤,喻儿子初生。棘薪,酸枣树长到可以当柴烧,比喻儿子已成长。 后两句一方面极言母亲抚养儿子的辛劳,另一方面极言兄弟不成材,反躬以自责。诗以平直的语言传达出孝子婉曲的心意。 诗的后二章寒泉、黄鸟作比兴,“言寒泉在浚之下,犹能有所滋益于浚,而有子七人,反不能事母,而使母至于劳苦”,“言黄鸟犹能好其音以悦人,而我七子独不能慰悦母心”,“其自责也深矣”(朱熹《诗集传》)。寒泉在浚邑,水冬夏常冷,宜于夏时,人饮而甘之;而黄鸟清和宛转,鸣于夏木,人听而赏之。 诗人以此反衬自己兄弟不能安慰母亲的心。诗中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 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无不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设喻贴切,用字工稳。 钟惺评曰:“棘心、棘薪,易一字而意各入妙。用笔之工若此。” (《评点诗经》)刘沅评曰:“悱恻哀鸣,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蓼莪》皆千秋绝调。”(《诗经恒解》)古乐府《长歌行》为游子颂母之作,诗云:“远游使心思,游子恋所生。 凯风吹长棘,夭夭枝叶倾。黄鸟鸣相追,咬咬弄好音。 伫立望西河,泣下沾罗缨。”命意遣辞全出于《凯风》。 唐孟郊的五言古诗《游子吟》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实际上也是脱胎于《凯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两句。蒋立甫指出:“六朝以前的人替妇女作的挽词、诔文,甚至皇帝下的诏书,都常用‘凯风’‘寒泉’这个典故来代表母爱,直到宋代苏轼在《为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中,还有‘凯风吹尽棘有薪’的句子。” (《诗经》选注) 。 2.诗经《凯风》全文赏析: 本诗感念母亲辛劳和养育之恩,自歉未能尽其孝道。诗以凯风 比母亲的仁厚养育之恩,以“棘”比喻儿子。南风的温暖象征母亲, 以“多刺、难长”的酸枣喻子的难养,贴切的比喻,表现了诗人真 切的体验和由哀的感情。 翻译: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酸枣小树苗。树苗长得茁又壮,母亲养子 多辛劳。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枣树长成柴。母亲贤惠又慈祥,我辈 有愧不成材。泉水寒冷透骨凉,就在浚城墙外边。养育儿女七个人, 母亲养育多辛劳。美丽可爱的黄鸟叫,清脆婉转似歌唱。养育儿女七 个人,无谁能安母亲心。 3.《诗经·邶风·凯风》全文及译文1、原文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2、译文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酸枣小树苗。树苗长得茁又壮,母亲养子多辛劳。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枣树长成柴。母亲贤惠又慈祥,我辈有愧不成材。 泉水寒冷透骨凉,就在浚城墙外边。养育儿女七个人,母亲养育多辛劳。 清脆婉转黄鸟叫,清脆婉转似歌唱。养育儿女七个人,无谁能安母亲心。 3、简析 关于《凯风》的主题,说法不一。《毛诗序》说:“《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尔。”认为是赞美孝子的诗。朱熹《诗集传》承其意,进一步说:“母以淫风流行,不能自守,而诸子自责,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劳苦为词。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可谓孝矣。”这种说法在我们看来显然有些牵强。而魏源、皮锡瑞、王先谦总结今文三家遗说,认为是七子孝事其继母的诗,则比较通达。现代诗人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诗经通义》)。笔者认为这是一首儿子歌颂母亲并作自责的诗,这样比较宽泛的理解,似乎更稳妥一些。 4.诗经凯风全文注音现代汉语拼音注音: 《guó fēng ·bèi fēng ·kǎi fēng 》zhōu dài :yì míng 《国风·邶风·凯风》周代:佚名 kǎi fēng zì nán ,chuī bǐ jí xīn 。jí xīn yāo yāo ,mǔ shì qú láo 。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kǎi fēng zì nán ,chuī bǐ jí xīn 。mǔ shì shèng shàn ,wǒ wú lìng rén 。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yuán yǒu hán quán zài xùn zhī xià 。yǒu zǐ qī rén ,mǔ shì láo kǔ 。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xiàn huǎn huáng niǎo ,zǎi hǎo qí yīn 。yǒu zǐ qī rén ,mò wèi mǔ xīn。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释义: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酸枣小树苗。树苗长得茁又壮,母亲养子多辛劳。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枣树长成柴。母亲贤惠又慈祥,我辈有愧不成材。泉水寒冷透骨凉,就在浚城墙外边。养育儿女七个人,母亲养育多辛劳。美丽可爱的黄鸟叫,清脆婉转似歌唱。养育儿女七个人,无谁能安母亲心。 扩展资料: 关于《邶风·凯风》的背景,说法不一。《毛诗序》认为是赞美孝子的诗。还有人说这是悼念亡母的诗。现代诗人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诗经通义》)。 诗的前二章的前二句都以凯风吹棘心、棘薪,比喻母养七子。凯风是夏天长养万物的风,用来比喻母亲。棘心,酸枣树初发芽时心赤,喻儿子初生。棘薪,酸枣树长到可以当柴烧,比喻儿子已成长。 诗中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无不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设喻贴切,用字工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邶风·凯风 5.《诗经·邶风·凯风》全文及译文先秦佚名《诗经》中《国风·邶风·凯风》全文如下: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白话文释义:和风吹自南方来, 吹拂酸枣小树苗。 树苗长得茁又壮,母亲养子多辛劳。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枣树长成柴。 母亲贤惠又慈祥,我辈有愧不成材。泉水寒冷透骨凉,就在浚城墙外边。 养育儿女七个人,母亲养育多辛劳。美丽可爱黄鸟叫,清脆婉转似歌唱。 养育儿女七个人,无谁能安母亲心。 扩展资料 《国风·邶风·凯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儿子歌颂母亲并深感自责的诗。全诗四章,每章四句。 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设喻贴切,用字工稳。 此诗以凯风吹彼棘心开篇,把母亲的抚育比作温暖的南风,把自己弟兄们小时候比作酸枣树的嫩芽,“丛生的”小嫩芽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全是母亲大人辛勤哺育的功劳。 七个儿子一个一个长大成人(材)了,母亲的大恩大德,堪称圣善,儿子却是不孝儿,这就是自责自称,总嫌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与母亲的养育之恩相比,还差得很远很远,无以为报。 诗的前二章的前二句都以凯风吹棘心、棘薪,比喻母养七子。凯风是夏天长养万物的风,用来比喻母亲。 棘心,酸枣树初发芽时心赤,喻儿子初生。 棘薪,酸枣树长到可以当柴烧,比喻儿子已成长。 后两句一方面极言母亲抚养儿子的辛劳,另一方面极言兄弟不成材,反躬以自责。诗以平直的语言传达出孝子婉曲的心意。 诗的后二章寒泉、黄鸟作比兴,寒泉在浚邑,水冬夏常冷,宜于夏时,人饮而甘之;而黄鸟清和宛转,鸣于夏木,人听而赏之。诗人以此反衬自己兄弟不能安慰母亲的心。 从第三章开始,作者又以寒泉比母,以黄鸟比子,作进一步的自我批评。寒泉也成为母爱的代称。 寒泉在地下流淌,滋养浚人。母亲生养弟兄七人,至今还如此劳苦,让作儿子的如何心安?黄鸟鸣叫得清丽婉转,尚且如此悦耳动听,为什么七个儿子却不能抚慰母亲那颗饱受孤苦的心呢?。 6.诗人作《凯风》以愍之的翻译诗经--《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翻译: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酸枣小树苗。树苗长得茁又壮,母亲养子多辛劳。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枣树长成柴。母亲贤惠又慈祥,我辈有愧不成材。 泉水寒冷透骨凉,就在浚城墙外边。养育儿女七个人,母亲养育多辛劳。 清脆婉转黄鸟叫,清脆婉转似歌唱。养育儿女七个人,无谁能安母亲心。 凯风自南1, 吹彼棘心2。 棘心夭夭3, 母氏劬劳4。 凯风自南, 吹彼棘薪5。 母氏圣善6, 我无令人7。 爰有寒泉8? 在浚之下9。 有子七人, 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10, 载好其音11。 有子七人, 莫慰母心。 译文 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拂酸枣小树心。 树心还细太娇嫩, 母亲实在很辛勤。 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拂酸枣粗枝条。 母亲明理有美德, 我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寒泉水清凉, 源头就在那浚土。 儿子纵然有七个, 母亲仍是很劳苦。 小小黄雀宛转鸣, 声音悠扬真动听。 儿子纵然有七个, 不能宽慰慈母心。 ⒈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凯之义本为大,故《广雅》云:'凯,大也.'秋为敛而主愁,夏为大而主乐,大与乐义正相因." ⒉棘:落叶灌木,即酸枣。枝上多刺,开黄绿色小花,实小,味酸。心:指纤小尖刺。 ⒊夭夭:树木嫩壮貌。 ⒋劬(qú渠):辛苦。劬劳:操劳。 ⒌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 ⒍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⒎令:善。 ⒏爰(yuán元):何处;一说发语词,无义。 ⒐浚:卫国地名。 ⒑睍睆(xiàn huǎn现缓):犹"间关",清和宛转的鸟鸣声。一说美丽,好看。黄鸟:黄雀。 ⒒载:传载,载送。 7.如何理解评析《诗经·邶风·二子乘舟》这首诗讲述的是卫国公子伋和公子寿的故事。 公子伋是卫国的储君。卫宣公与宣姜所生的儿子公子朔,觊觎公子伋的储君地位,便与母亲宣姜一起向卫宣公进谗言。 宣姜原来是公子伋的妻子,后被卫宣公强取为妻,因此宣姜和卫宣公心中都有鬼,于是三个人一起合谋在公子伋出使齐国的路上将他杀死。 宣姜的另一个儿子公子寿,为人正直,并且与公子伋的关系很好,他将此事告知公子伋。 公子侃以大义为重,明知有危险,仍然坚持出使齐国。无奈之下公子寿用酒将公子伋灌醉,冒充公子侃上路。 公子伋醒来乘船追赶,但追上公子寿的小船时发现公子寿已被杀手杀害。公子伋悲痛万分,对杀手言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公子伋,让杀手将其杀死回去复命。 杀手将二人首级献与卫宣公,宣公眼见自己的两个儿子被自己害死,登时气得背过气去,不久因悲伤过度而死。 这首诗描写的是二人饮酒时的场景,表达了时人对于这两位品德高尚的公子的缅怀之情以及对于他们为追求大义争相赴死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