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一句唐诗引起的杀人案

1.为什么古代诗词也能杀人呢

诗词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寄托哀思

可是,很多人也许不相信,诗歌还可以杀人。在《 旧唐书• 乔知之传》中,就讲述了一个诗歌杀人的故事。

武后时期的右补阙乔知之有一个容貌秀美、能歌善舞的侍婢窈娘。武则天被封为魏王的侄子武承嗣凭仗着武后的势力,欲强行将窈娘占为己有。

乔知之斗不过武承嗣,便写了一首《绿珠篇》密送给了窈娘,暗示她学习西晋时节烈跳楼而死的绿珠。窈娘读了乔知之的诗“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荆”后 ,呜咽流泪,绝食三日后,投井而死。

武承嗣打捞出窈娘的尸体后,在她的群带上搜到了这首诗,遂大怒,不久就罗织罪名,将乔知之斩首了。 大诗人白居易也曾以诗歌为凶器杀人。

那时,徐州首帅张愔有一个才貌俱佳的侍妾关盼盼。 张愔对其极为宠爱,特意在府第中为她修建了一个形如飞燕的小楼。

每年春天,这里都会有燕子在此栖息。所以,这座楼被人们叫做“燕子楼”。

张愔死后,其姬妾大都离开府第,四处散去,独自生活去了,只有关盼盼还一直居住在燕子楼。 就这样,过了十几年,有一个名叫张仲素的人来拜访白居易,就与他聊起了燕子楼和关盼盼的故事。

白居易听后便写下了《感故张仆射诸妓》,诗云:“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歌舞教成心力尽, 一 朝身去不相随。”关盼盼读到白居易的诗后,提笔唱和道:“自守空楼敛恨眉,形成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诗成之后,关盼盼自闭于燕子楼中,绝食十日后,香消玉殒。诗歌杀人的故事之所以会发生,是与古时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与泯灭人性的纲常伦理相关联的。

但是,通过这样的故事,我们也看到了诗歌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杀人先杀什么 古诗填空题

《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注释

1.亦有限:也应该有个限度。

2.自有疆:本来应该有个疆界。

3.苟:如果。制侵陵:制止侵犯,侵略。

赏析

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是写边疆战斗生活的。唐人写边塞常以"塞"为题。杜甫写有《出塞》曲多首,先写的九首称《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后出塞》。天宝末年,边将哥舒翰贪功于吐蕃,安禄山构祸于契丹,于是征调半天下。巨大的战争灾难和负担落到了人民的头上。《前出塞》通过集中描写一个战士戍边十年的过程,反映了唐王朝发动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策。这组诗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抓住人物特征,着重心理刻划,结构紧凑,层次井然,九首只如一首。这里选的是第六首。诗中既表达了反对穷兵黩武的意向,也表示出通过政治手段解决边疆问题的主张。《杜诗详注》云:"为当时黩武而叹也。张綖注:章意只在'擒王'一句,上三句皆引兴语,下四句申明不必滥杀之故。"

这首诗的语体"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杜诗说》)。

3.【求结局】周立波讲的迷案记里一个关于儿歌引发的凶杀案

你能看出什么端倪吗??这是一件密谋杀兔事件 1、首先,兔子也是有阶级的,大兔子病了,要治它的病,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一只兔子做药引。

2、病的是大兔子,五兔子却突然死了,显然是被做成了药引? 3、“买药”其实是黑话,因为实际上只需要一些简单的草药,主要是药引,所以这个“买药”指的是去杀掉做药引的兔子,三兔子是一个杀手。 4、做药引的为什么是五兔?因为哪只兔子适合做药引是由医生决定的,二兔子就是医生。

5、可以推出,二兔子借刀杀兔搞死了五兔子,他们之间有什么过解呢?可能是情杀,因为一只母兔。 6、谁是母兔呢?想一下,女人爱哭的天性,所以九兔是母兔。

九兔知道了,所以才哭,因为她爱的是五兔。 7、“六兔子抬”,这明显是病句,一只兔子怎么抬?他显然是被抬,因为他死了,所以才会被抬。

抬他的两只兔子随后一个挖坑,一个埋尸。没错,抬他来的就是七八两只兔子! 8、六兔子是被七八两只兔子杀的吗?不是,他是被杀手三兔子杀死的。

三兔子本来不想杀他,五兔子和六兔子关系非常好,当时他们正好在一起,并联手抵抗,所以三兔子才把他们一起杀了。每相临的两只兔子关系都是微妙的。

1-2:大兔子像皇上,二兔子就是他身边进谗言的小人。 3-4:三兔子是杀手,四兔子药师,他俩都是助纣为虐型的,四兔经常给皇帝做一些壮阳药什么的,把皇上搞生病了,又亲自熬兔子药引。

5-6:一对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吟诗做对,不惧怕恶势力,五兔很有才华,怪不得被九兔所爱又被二兔嫉妒呢,物以类聚,六兔也很有才,可惜都属于文人,两个人的武工加一起也没打过三兔。 7-8:也是一对好朋友,但属于随风倒型的,为了保住命,什么事都肯做,本质不算坏,但经常被坏人指始做坏事。

9-10:在女人哭的时候,身边一定会有爱她的男人,而她的哭泣一定是为了她爱的男人。可惜,爱她的兔子和她爱的兔子不是一只兔子。

很明显,十兔暗恋九兔,关心她,看到她哭,他当然要去问原因。 9、最后一点分析,也许是多余。

事情是这样的,三兔和五六两兔打斗过程中,引来了七八两兔。当五六被杀死后,三兔已没有力气,况且七八平时都很听话,不会告密的。

所以三兔就放过了七八两兔,并让他们把六兔抬走,埋了。七八一看,命保住了,反正事情也发生了,无法挽回,只好照办理。

后记:1、回看第5条,情杀不是随便猜出来的,观全局,二兔位高劝重,但即便这样,也有他得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真爱。所以他杀五兔的原因很可能是这个,而且五兔正直,应该平时就经常与他作对,所以才起了杀心。

其实五兔死的非常惨,因为二兔疯狂妒忌他,所以不想让他成为一个正常的男人。再说皇上吃了药师的药,荒淫无度,哪里最虚弱大家应该都知道,所谓吃什么补什么,其实五兔被做成药引的部位应该是……??推理: 1、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必然要有因果关系,这个故事有了果(即情杀,下面再谈),但没有因,所以显得不完整,就是大兔子为什么病了?无缘无故的病了便引发了以下的血案么?显然不是 2、从一个严密的逻辑上来看,这个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出现(兔子)都是有联系的,且每一个按序列排下来的兔子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动机),比如:大兔和二兔、二兔和三兔、三兔和四兔(上文已经大致说明了),但10兔子的出现好象在这个逻辑中显得微不足道,即没有10兔子这个故事也能顺理成章的结束,因此10兔子在这个逻辑中的动机显得苍白。

结论:?根据以上的推断,我们都忽视了这个故事的重点,就是10兔子,他为什么出现在这个故事中?难道仅仅为了引出9兔子的一句话么?错了,这是一个有预谋的凶杀案,而且,10兔子就是这个案件的主谋(不是2兔子),其他所有的兔子都是在他全盘计划中的一枚棋子,案发过程大致如下: 10兔子喜欢9兔子,9兔子不喜欢他 5兔子和9兔子互相喜欢? 10兔子妒忌 10兔子是大兔子身边最亲信的人,并且对其他兔子之间的关系了如指掌(也就是说,他很清楚大兔子如果病了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事) 5兔子也是朝中权贵,10兔子没办法随便处置他。 所以10兔子就让大兔子病了,接下来的一切就像上文说的那样发生了……??贯穿整个这个故事的主线就是10兔子,他是这个故事的结尾也是这个故事的主因,这样这个逻辑才显得天衣无缝,故事的名字就是:借刀杀人!?五兔貌似没有死,因为被埋的只是六兔。

很可能在与三兔的打斗中五兔逃脱了,并且换了一个身份,从前五兔就这样消失了(死了)。三兔无奈,只好杀了六兔向二兔交差,还找来了七、八两兔来给他作伪证。

另外这个童谣的诡异之处不在其内容,而在每一句的字数,每一句的字数是5 4 5 4 5 4 5 4 10 9 4 按数字音译就是:?我死我死我死我死死就死吧?这个话是以一个死人的口吻说的。说这话的应该就是五兔。

五兔也很有可能就是这个童谣的作者。?五兔其实没有死,躲过劫难后看破了世间红尘,出家做和尚去了。

九兔也知道了这个情况,所以说“五兔子一去不回来”。------。

4.历史上的对联轶事:一副对联引发的命案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对联创作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对联,并且有很多对联又与名人轶事有关,由此而引出了很多趣闻轶事。

▲ 一联引命案 宋朝年间,武临县的王县令对对子十分了得,曾夸下海口:凡出对难倒他者,可在王家拿走任何一样东西。有一天,来了一位书生,他给王县令出了上联:“细石江,一江两岸三四村,五六七种姓,八九十户人家。”

一贯张口能对的王县令有点慌神,半晌不语。书生说三个月后他再来受教,到时如果还对不上来,就要借王县令的官印一用。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丢了官印可是死罪,王县令心急如焚,到处悬赏求下联。

甚至许诺:对出下联者,可娶自己千金为妻!这下举县哗然,连邻省也知道了这件事。可是却无一人能对出下联。

三个月到了,那位书生到了县衙,把墙上贴着的告示扯了。书生举动恰巧被刘师爷看见,刘师爷拦住书生,一边陪着笑脸,一边引着书生去安顿。

晚上,刘师爷挑了处僻静之地设宴单独招待书生,本想套出下联,可书生就是不说。于在酒中下毒,书生一命呜呼。

原来,刘师爷早就在打王县令万贯家财主意了,他一方面百般讨好王县令,一方面暗中与王县令千金私通。不料被书生从中打岔,好事眼看要黄,于是恶向胆边生,在酒中下毒害死书生。

王县令想不到这对对子的雅事竟闹出人命,判处了刘师爷后就再也无心对对子了。但这一奇上联却流传了下来,据说自宋朝一千多年来,历代有名文人都无法对出下联。

▲ 一联破命案 包拯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清官典型,他曾经妙用对联断了一桩人命案。某年大年初三,包拯在微服私访途中徐姓人家。

没想到,这个家庭刚经历了一桩悲剧。原来夫妇两人膝下只有一子,年方十八。

不久前,老夫妇为儿子娶了亲。新娘子聪明贤惠,全家人都很满意。

新婚之夜,新娘子听说丈夫正在攻读迎考,便出了一个上联考他:“点灯登阁各攻书”。新娘子开玩笑说:“对不上下联,不准进洞房。”

偏偏新郎书生气太重,一时答不出,竟赌气到学堂去了。万万没想到的是,竟然有人冒充新郎并对出下联,钻了空子夺去新娘贞操,知道真相后的新娘悔恨交加,一气之下便上吊死了。

出了人命案子,衙门将新郎捉拿归案,不问青红皂白将其判了死刑。老夫人徐氏闻讯,投河而亡。

好端端的一个家庭,被弄得家破人亡。包拯了解情况后,认为能对上新娘子对联的人一定读过不少书。

夜深人静,包拯在老人家的后院里来回踱步,触景生情,脱口而出:“移椅倚桐同赏月。”下联想出来了,破案的法子也就有了。

三个月后,包拯命当地县衙张贴告示,说朝廷要在当地选拔一批有真才实学之人进京城做官,考试题目是对对联。上联是“点灯登阁各攻书”,求下联。

一日中午,一书生揭榜求见考官。书生见到包拯后说出下联,正是“移椅倚桐同赏月”。

包公命衙役将书生捆绑起来,历数了他的罪行,书生当堂招供。原来,那日新郎赌气跑到学堂后,和同学说起对对联之事。

谁知,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那书生乘机潜往新郎家去答对联,新娘子不辨真假,竟与他同入洞房,以致酿成了这场悲剧。一场冤案,被包公巧妙地判明了。

包拯妙用对联断了一桩人命案,为世人所传 颂。▲ 一联报私怨 艾自修,明朝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人。

据传张居正与艾自修同科中举,但艾自修是倒数第一名。一次闲谈中,张居正半开玩笑地对艾自修说,今有半联请教:艾自修,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末名)。

张居正开个玩笑也就没当回事,而艾自修却把它记在心里,作为鞭策自己奋发图强的一条耻辱鞭子。同时他密切注意张居正的言行,打算一旦抓住了他的把柄,即作出下联,予以报复。

经过二十多年的耐心等待,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清早,艾自修想赶在上朝前拜访张居正,在花园里见张居正立在假山旁,但眨眼功夫就不见了。

艾自修蹑手蹑脚赶到假山旁,见一块石板刚刚盖下来,卡住了一个袍角,正被往里面扯拉着。艾自修灵机一动,抽出随身佩带的宝剑,割下这个袍角,离开了花园。

经过探视,原来是一个直通内宫的地道入口处,地道出口便是太后娘娘的卧室。艾自修查明了情况,那半副长期以来要作而未能作出的下联也就有了眉目,内容是:张居正,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后来,艾自修将张居正的所作所为呈报给神宗皇帝,神宗龙颜大怒,将张居正法办。▲ 一联误终生 提起《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蒲松龄少年得志,19岁高中乡试秀才第一名,之后一直考到70岁却还是没中到举人。到了71岁那年,考官实在过意不去,才恩赏了他。

蒲松龄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如此人才为何屡试不中呢?其中原因说起来还真有些让人哭笑不得。清朝顺治年间,为了网罗并发现人才,顺治帝特授意摄政王多尔衮与致仕老臣范文程一起,在京郊开了一家文昌旅店,声言凡来店住宿者只要能不断地对出店主的上联,不但吃饭、住宿分文不取,临别时还有十两纹银相送。

蒲松龄得知这一消息,便决意一试。他到京时正值大雨滂沱,范老先生亲自坐堂,待他进门,蒲。

5.谜语 机毁人亡(五言唐诗句一)

难于上青天。

出自李白的(蜀道难),大家都听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其他实例:丸药(五言唐诗句一)粒粒皆辛苦

机毁人亡(五言唐诗句一)难于上青天

酒香不怕巷子深(五言唐诗句一)曲径通幽处

切莫干涉“黄昏恋”(五言唐诗句一)夕阳无限好

高见(五言唐诗句一)一览众山小

放学路上别贪玩(五言唐诗句一)意恐迟迟归

飞行交响乐(七言唐诗句一) 此曲只应天上有

6.一句古诗形容中国1987

古诗没有,不过我这有一首比较适合的。个人感觉。

作者:仇圣,1995-1996年写于山东大学

出自《血洗小日本》,此文也叫做《大中华民族复仇主义宣言》

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64周年

尽管文章中有一些激进之处,

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华民族5000年不曾屈服的傲骨英魂!令人敬佩的爱国之情!

男儿当热血!勿忘我中华国耻!

此为原文,望大家背诵和题写时以本版本为准。

加入了生难字注解与个人翻译,不准之处,望提出修改!也望作者仇圣先生包容与指点!

原文:

炎黄地,多豪杰,以一敌百人不怯(qiè)。

人不怯,仇必雪,看我华夏男儿血。

男儿血,自壮烈,豪气贯胸心如铁。

手提黄金刀,身佩白玉珏(jué),饥啖(dàn)美酋头,渴饮罗刹血。

儿女情,且抛却,瀚海志,只今决。

男儿仗剑行千里,千里一路斩胡羯(jié)。

爱琴海畔飞战歌,歌歌为我华夏贺。

东京城内舞钢刀,刀刀尽染倭奴血。

立班超志,守苏武节,歌武穆词,做易水别。

落叶萧萧,壮士血热,寒风如刀,悲歌声切。

且纵快马过天山,又挽长弓扫库页。

铁舰直下悉尼湾,一枪惊破北海夜。

西夷运已绝,大汉如中天。

拼将十万英雄胆,誓画环球同为华夏色,到其时,共酌洛阳酒,醉明月。

男儿行,当暴戾(lì)。事与仁,两不立。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

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

昔有豪男儿,义气重然诺。

睚眦(yá zì)即杀人,身比鸿毛轻。

又有雄与霸,杀人乱如麻,

驰骋走天下,只将刀枪夸。

今欲觅此类,徒然捞月影。

君不见,竖儒蜂起壮士死,神州从此夸仁义。

一朝虏夷乱中原,士子豕(shǐ)奔懦民泣。

我欲学古风,重振雄豪气。

名声同粪土,不屑仁者讥。

身佩削铁剑,一怒即杀人。

割股相下酒,谈笑鬼神惊。

千里杀仇人,愿费十周星。

专诸田光俦(chóu),与结冥冥情。

朝出西门去,暮提人头回。

神倦唯思睡,战号蓦然吹。

西门别母去,母悲儿不悲。

身许汗青事,男儿长不归。

杀斗天地间,惨烈惊阴庭。

三步杀一人,心停手不停。

血流万里浪,尸枕千寻山。

壮士征战罢,倦枕敌尸眠。

梦中犹杀人,笑靥(yè)映素辉。

女儿莫相问,男儿凶何甚?

古来仁德专害人,道义从来无一真。

君不见,狮虎猎物获威名,可怜麋(mí)鹿有谁怜?

世间从来强食弱,纵使有理也枉然。

君休问,男儿自有男儿行。

男儿行,当暴戾。事与仁,两不立。

男儿事在杀斗场,胆似熊罴目如狼。

生若为男即杀人,不教男躯裹女心。

男儿从来不恤身,纵死敌手笑相承。

仇场战场一百处,处处愿与野草青。

男儿莫战栗,有歌与君听:

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雄中雄,道不同:

看破千年仁义名,但使今生逞雄风。

美名不爱爱恶名,杀人百万心不惩。

宁教万人切齿恨,不教无有骂我名。

放眼世界五千年,何处英雄不杀人?

我辈热血好男儿,却能今人输古人?

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

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

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

生平事,天付与,且婆娑(pó suō)。

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

看到浮云过了,又恐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

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