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孩子长大了父母己不在的诗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选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2.关于母亲的诗句古诗1、《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 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3、《母别子》 唐代: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译文: 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一家人住在关西长安,丈夫身居大将军的高位,去年立了战功,又被加封了爵土。还得到了赏赐的金钱二百万,于是便在洛阳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妇。 新妇来了不满足,就要丈夫抛旧妇;她是他掌上的莲花,我却是他们眼中的钉子。喜新厌旧是俗世的常情,这本来也不足为悲,我就要收拾行装,无奈地离开。但悲伤的是,留在丈夫家的,还有两个亲生的小孩。一个才刚刚会扶着床沿走路,一个才刚刚能够坐起来。 坐着的孩子啼哭,会走路的孩子牵着我的衣服。你们夫妇新欢燕尔,却让我们母子生离死别,从此不得相见。此时此刻,我的心有诉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还不如林中的乌鹊,母鸟不离开小雏,雄鸟总在它们身旁呵护。 此情此景,倒象是后园的桃树,曾经遮蔽着花房的花瓣已经随风落去,幼小的果实还将挂在梢头经历霜雪雨露。新人新人你听我说,洛阳有无数的红楼美女。 但愿将军将来又立了什么功勋,再娶一个比你更娇艳的新妇吧。 4、《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5、《国风·邶风·凯风》 先秦: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 和风煦煦自南方,吹在枣树嫩芽上。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苦忙。和风煦煦自南方,枣树成柴风吹长。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寒泉之水透骨凉,源头就在浚邑旁。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黄雀婉转在鸣唱,悦耳动听真嘹亮。母亲养育儿七个,难慰母亲不应当。 3.关于母亲的诗句答秦嘉诗 两汉:徐淑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 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 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 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 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 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 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 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这是一首骚体诗,最早见于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作者徐树和丈夫秦家福来自陇西(今甘肃东南部)。东汉时,当桓公为皇帝时, 秦甲“为各县制定了计划”(汉君国每年年底派官员到都城发记录,称为计划;派官员,称为计划)进入洛阳,徐树正躺在他生病母亲的家中,夫妻俩无法道别。秦佳写了三首“留郡赠妇诗”,并与妻子道别。徐舒用这首诗回答。 在这首诗的前十句中,我写了我生病母亲的家人。我不能跟我丈夫说再见。”无秩序,不好;“小儿病”仍病;“差”,康复。 首先,作者解释了他不能说再见的原因,这是叙述性的,但情感和情感的。“无秩序”、“幼稚病”、“停滞”、“无区别”,具有无限的无奈;“忽视”、“尊重”,带着无限的歉意;“分离时间长,没有理由再叙述”,留下无限的遗憾。秦佳十分重视他们夫妇的叙述:“年党离告别很远,怀念叙述之歌。”于是他派车去接徐树。 但是徐树的病很难做到:“送车来迎接儿子,空着往返”。秦甲在“吃无食”和“夜不能寐”的场合,给宝柴、明景三首《妇女礼物诗》,表达了自己的深情(见秦甲《妇女礼物诗》)。徐淑的前十首诗似乎没有那么感人,但如果读者联想到这一点, 他们可以感受到隐藏在女诗人心中的复杂情感。平静的水流是最深的,不能容忍的感情更真诚,更感人。这些看似朴素的叙事诗是一样的。 如果前十句是感情用事,那么后十句是直接表达他们的感受。东汉无名古诗中有许多咏叹词。女诗人沉浸在其中,甚至连“灵魂消亡”的叙述都听不到。 如果我们说“再走,离君生而去”是人生的痛苦,它终究还是会留下一些值得记忆的东西;如果我们想无缘无故地说再见,我们只会有无尽的猜测、遗憾和不安。向前看,站着走来走去。思君充满感情和梦想,“如果你不能说再见和展望,你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感情的紧迫性; 如果你不能说再见和站起来,你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感情的不耐烦;当你想到皇帝,你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感情的深度。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象,当丈夫远在天边时,他可以展翅飞翔,永远追求。 但幻想就是幻想。”“永远唱歌,穿衣哭泣”是从焦虑中平静下来,从幻想中醒来后的悲伤。“长”和“永远”一词是重复的同义词,表现了这种情绪的沉重沮丧和深刻意蕴。到目前为止,一个软弱多情的年轻女子的形象跃升到了纸上。 沈德谦说,徐树的诗歌“声调轻松,深度感人”,这是很好的。诗中没有起伏,也没有细针密线的裁剪加工。平实的叙述具有自然的吸引力。它的奥秘在于“真相”。 4.描写“母亲不为自己,只为孩子”的诗句有哪些1.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别老母》 2. 夜里分将强半日。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短歌行》 3.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墨萱图·其一》 4.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思母》 5.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慈乌夜啼》 1.别老母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2.短歌行 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百年三万六千朝, 夜里分将强半日。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无乐声。 3.墨萱图·其一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4.思母 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5.慈乌夜啼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