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战争的古诗句1.《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克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弛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第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拖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九歌·国殇》屈原楚辞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5.《满江红》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6.《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关于战争的诗句和名言(初二语文)关于战争的诗句和名言,最少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车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首诗的第二联,三联,四联,五联,六联等都挺有名.杜甫的诗有许多是与战争有关的,比如杜甫语录第10018条: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语录第10023条: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语录第10117条: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语录第10127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语录第10385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语录第10395条: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语录第10434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语录第11511条: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语录第11513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语录第14616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语录第15486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语录第15487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杜甫语录第16758条: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杜甫语录第16760条: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等等.。 3.关于战争的七言古诗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原为乐府诗题,中唐诗人李贺用它创作了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诗人的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 为了追求奇,他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态上着力,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形象丰富。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诗人就象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 [1] 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升庵诗话》)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 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 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 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颈联颔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4.关于战争的诗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倒海翻江腾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账下犹歌舞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千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切功成万骨枯. 5.有关战争的诗句1、《凉州词》 唐·王翰 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写‘战争’的诗句有哪些楼主:你好 国破山河在 我何惜此头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生 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过阴山. 前出塞九首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账下犹歌舞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千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哀鸿遍野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倒海翻江腾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胜券在握、成竹在胸 一将功成万古枯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 唐·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杂曲歌辞·出自蓟北门行】 唐·李白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杂曲歌辞·白马篇】 唐·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 酒后竞风彩,三杯弄宝刀。杀人如翦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万战场,匈奴尽波涛。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李陵咏】 唐·王维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 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 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老将行】 唐·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吴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兵车行】 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苦战行】 唐·杜甫 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 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唐·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杂曲歌辞·采桑】 唐 自古多征战,由来尚甲兵。长驱千里去,一举两蕃平。 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寄言天下将,须立武功名。 【杂曲歌辞·回纥】 唐 曾闻瀚海使难通,幽闺少妇罢裁缝。缅想边庭征战苦,谁能对镜治愁容。 久戍人将老,须臾变作白头翁。 【沙场夜】 唐·于濆 城上更声发,城下杵声歇。 征人烧断蓬,对泣沙中月。耕牛朝挽甲,战马夜衔铁。 士卒浣戎衣,交河水为血。 7.有关战争的诗句1 有关战争的诗词 征 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戎机:指战争。 若飞:象飞一样。○南朝梁·横吹曲辞《木兰诗》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旗彩:旗上的彩绘。 地暗:大地阴暗潮湿。鼓声:战鼓之声。 ○南朝陈·江总《雨雪曲》 但得将军能百胜,不须天子筑长城 ○唐·胡皓《大漠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唐·王维《老将行》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麾huī下:部下。偏裨pí:偏将和裨将。 ○·王维《陇头吟》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髑髅:死人的头骨。○唐·常建《塞下曲四首》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边烽;边界烽火,指边警。 ○唐·盂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行人:指出征将士。刁斗:军用炊具。 公主琵琶: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弹奏琵琶曲调,乐调哀怨。○唐·李颀《古从军行》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玉门被遮:《史记·大宛传》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军攻大宛不利,武帝命人阻断退入玉门关之路,下令军士死战。 逐:跟随。轻车:武帝时有轻车将军。 ○唐·李颀《古从军行》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羌笛:边疆地区常用的乐器。出塞声:边疆的乐曲。 ○唐·李颀《古意》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榆关:边塞。 单chán于:汉时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唐·王昌龄《从军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唐·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骝 马:骅骝,骏马。 ○唐·王昌龄《出塞》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辕门:营门。这两句写沙漠地区风扬尘土,天昏地暗,军队半卷持红旗,涌出军营。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金甲:磨透铁甲。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罗布泊西。 这里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洮táo河:是黄河上游的支流,在甘肃临洮县。 吐谷yù浑:鲜卑族中一支的首领,这里指敌酋。○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唐·王昌龄《出塞》(又作李白诗,题为《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夜光杯:用玉制成的精美酒杯。前两句说:正在见酒想喝之时,军中已奏起琵琶安排宴饮。 后两句表现了战士们悲壮的心情,一说表现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放气概。○唐·王翰《凉州词》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洗兵:洗刷兵器。 条支:古西域国名,即唐时的大食。两句极写出兵广远。 ○唐·李白《战城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唐·李白《蜀道难》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驿yì使:送信的人。发:出发。 絮:整理缝制。○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有限:有限度。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制:制止。侵陵:侵扰,侵略。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平沙:平坦的沙地。万幕:成千上万的帐幕。 部伍:各部队伍。见招:被招集。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寂寥:寂静无声。○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悲笳敷声动,壮士惨不骄 悲笳:悲切的号角声。 两句说号角声音悲切,战士心情沉重。○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群胡:指安史叛军。 ○唐·杜甫《悲陈陶》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是士兵伤别、怀念故乡的曲调。万国,即万方。 草木风: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意。○唐·杜甫《洗兵马》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故国:故乡。 鼓鼙pí:战鼓,借指战争。○唐·杜甫《出郭》。 8.◆◇◆求关于战争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戎机:指战争。 若飞:象飞一样。○南朝梁·横吹曲辞《木兰诗》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旗彩:旗上的彩绘。 地暗:大地阴暗潮湿。鼓声:战鼓之声。 ○南朝陈·江总《雨雪曲》 但得将军能百胜,不须天子筑长城 ○唐·胡皓《大漠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唐·王维《老将行》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麾huī下:部下。偏裨pí:偏将和裨将。 ○·王维《陇头吟》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髑髅:死人的头骨。○唐·常建《塞下曲四首》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边烽;边界烽火,指边警。 ○唐·盂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行人:指出征将士。刁斗:军用炊具。 公主琵琶: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弹奏琵琶曲调,乐调哀怨。○唐·李颀《古从军行》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玉门被遮:《史记·大宛传》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军攻大宛不利,武帝命人阻断退入玉门关之路,下令军士死战。 逐:跟随。轻车:武帝时有轻车将军。 ○唐·李颀《古从军行》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羌笛:边疆地区常用的乐器。出塞声:边疆的乐曲。 ○唐·李颀《古意》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榆关:边塞。 单chán于:汉时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唐·王昌龄《从军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唐·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骝 马:骅骝,骏马。 ○唐·王昌龄《出塞》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辕门:营门。这两句写沙漠地区风扬尘土,天昏地暗,军队半卷持红旗,涌出军营。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金甲:磨透铁甲。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罗布泊西。 这里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洮táo河:是黄河上游的支流,在甘肃临洮县。 吐谷yù浑:鲜卑族中一支的首领,这里指敌酋。○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唐·王昌龄《出塞》(又作李白诗,题为《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夜光杯:用玉制成的精美酒杯。前两句说:正在见酒想喝之时,军中已奏起琵琶安排宴饮。 后两句表现了战士们悲壮的心情,一说表现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放气概。○唐·王翰《凉州词》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洗兵:洗刷兵器。 条支:古西域国名,即唐时的大食。两句极写出兵广远。 ○唐·李白《战城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唐·李白《蜀道难》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驿yì使:送信的人。发:出发。 絮:整理缝制。○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有限:有限度。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制:制止。侵陵:侵扰,侵略。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平沙:平坦的沙地。万幕:成千上万的帐幕。 部伍:各部队伍。见招:被招集。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寂寥:寂静无声。○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悲笳敷声动,壮士惨不骄 悲笳:悲切的号角声。 两句说号角声音悲切,战士心情沉重。○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群胡:指安史叛军。 ○唐·杜甫《悲陈陶》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是士兵伤别、怀念故乡的曲调。万国,即万方。 草木风: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意。○唐·杜甫《洗兵马》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故国:故乡。 鼓鼙pí:战鼓,借指战争。○唐·杜甫《出郭》 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 斗:战斗。 儒:读书人。打仗时须用长枪利剑,不能用笔,故曰“耻为儒”。 ○唐·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寄高三十五记》 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唐·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寄高三十五书记》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辚lín辚:兵车隆隆声。萧萧,战马嘶鸣声。 行人:出发的士兵。○唐·杜甫《兵车行》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军声,军队作战喊杀声。 ○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战格:作战时防御用的障碍物。逾:越。 ○唐·杜甫《潼关吏》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 捷:胜利。不云输:不报告败绩。 ○唐·杜甫《遣怀》 汗马牧秋月,疲卒卧霜风 汗马:马因奋战而出汗。疲卒:士兵因苦战而疲劳。 ○唐·刘湾《出塞曲》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辕门:军营门。风掣chè:风吹动如牵引。 翻:飘动。○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伐鼓:击鼓。 阴山:泛指边地的山。这两句形容军威声势雄壮,地动山摇。 ○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唐·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 风头如刀面如割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将军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