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秋天雨的诗句赏析

1.给我一首描写秋雨的古诗带赏析一首描写秋雨的诗要赏析

栾家濑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赏析】 山谷中的溪水蜿蜒曲折,深浅变化莫测.有时出现一深潭,有时出现一浅濑.所谓濑,就是指从石沙滩上急溜泻的流水.这流水虽然湍急,但明澈清浅,游鱼历历可数,鹭鸶常在这里觅食.它把腿脚静静插在水中,树枝似的一动不动,直到麻痹大意的游鱼游到嘴边,才猛然啄取.正当鹭鸶全神贯注地等候的时候,急流猛然与坚石相击,溅起的水珠象小石子似的击在鹭鸶身上,吓得它“扑漉”一声,展翅惊飞.当它明白过来这是一场虚惊之后,便又安详地飞了下来,落在原处.于是,小溪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栾家濑》这首小诗写的就是这么一个有趣的情景.“飒飒秋雨中”,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是紧要之笔.因为有这场秋雨,溪水才流得更急,才能溅起跳珠,惊动白鹭.“浅浅石溜泻”,正面描绘栾家濑水流的状态.“浅浅(jiān间)”,同“溅溅”,水流急的样子.“泻”字也极传神,湍急的流水从石上一滑而过,一泻而逝.正因为水流很急,自然引出水石相击、“跳波自相溅”的奇景.前三句,实际上都是为第四句作铺垫,为烘托“白鹭惊复下”而展开的环境描写.白鹭受惊而飞,飞而复下,这是全诗形象的主体,诗人着意描写的也就是这场虚惊.诗人巧妙地以宁中有惊、以惊见宁的艺术手法,通过“白鹭惊复下”的一场虚惊来反衬栾家濑的安宁和静穆.在这里,没有任何潜在的威胁,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宁静生活.这正是此时走出政治漩涡的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2.描写秋天的诗句赏析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江枫渔火对愁眠”。经霜后鲜红似火的枫叶与渔船上星星点点的灯火,在霜天夜晚呈现出一种朦胧美,给这幅秋江月夜图平添几分悦目赏心的风姿,绘景已达到美得无瑕的境界!然而,作者着力渲染秋江月夜的美景时,笔束一顿便绘出一个“愁”字来。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3.描写秋天雨雨的古诗

1、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2、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王维《栾家濑》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7、二十二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0、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1、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1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13、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1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1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1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1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19、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20、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1、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4、一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5、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2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7、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2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9、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30、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4.给我一首描写秋雨的古诗带赏析

栾家濑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赏析】

山谷中的溪水蜿蜒曲折,深浅变化莫测。有时出现一深潭,有时出现一浅濑。所谓濑,就是指从石沙滩上溜泻的流水。这流水虽然湍急,但明澈清浅,游鱼历历可数,鹭鸶常在这里觅食。它把腿脚静静插在水中,树枝似的一动不动,直到麻痹大意的游鱼游到嘴边,才猛然啄取。正当鹭鸶全神贯注地等候的时候,急流猛然与坚石相击,溅起的水珠象小石子似的击在鹭鸶身上,吓得它“扑漉”一声,展翅惊飞。当它明白过来这是一场虚惊之后,便又安详地飞了下来,落在原处。于是,小溪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栾家濑》这首小诗写的就是这么一个有趣的情景。“飒飒秋雨中”,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是紧要之笔。因为有这场秋雨,溪水才流得更急,才能溅起跳珠,惊动白鹭。“浅浅石溜泻”,正面描绘栾家濑水流的状态。“浅浅(jiān间)”,同“溅溅”,水流急的样子。“泻”字也极传神,湍急的流水从石上一滑而过,一泻而逝。正因为水流很急,自然引出水石相击、“跳波自相溅”的奇景。前三句,实际上都是为第四句作铺垫,为烘托“白鹭惊复下”而展开的环境描写。白鹭受惊而飞,飞而复下,这是全诗形象的主体,诗人着意描写的也就是这场虚惊。诗人巧妙地以宁中有惊、以惊见宁的艺术手法,通过“白鹭惊复下”的一场虚惊来反衬栾家濑的安宁和静穆。在这里,没有任何潜在的威胁,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宁静生活。这正是此时走出政治漩涡的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5.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有哪些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赏析: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赏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

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赏析: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

赏析: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赏析: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赏析: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

7、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赏析: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飏到天尽头了。

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赏析: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

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赏析:乌云开始从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10、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赏析:词家有主张“词不宜和韵”的,因为词句参差,音律很严,难以使抒写的情思与限定的声韵吻合无间。但乐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韵者,虽和犹如自作”,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颇为著名。

6.描写秋天雨的诗句古诗

1、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2、地卑多雨润,天暖少秋霜。

3、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

4、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

5、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6、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7、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8、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9、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10、雨中白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7.形容秋季的雨诗句

1、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2、地卑多雨润,天暖少秋霜。

3、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描写秋天雨的诗句。

4、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

5、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6、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7、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8、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9、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10、雨中白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描写秋天雨的诗句。

11、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

12、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13、空庭相和秋雨。()又南城罢柝,西院停杵。

14、夜云起河汉,朝雨洒高林。

15、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16、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17、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18、夕阳逢一雨,夜木洗清阴。

19、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8.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追问: 有没有赏析? 回答: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题解 杜甫诗集中有五十多首写雨的诗篇,以《喜雨》为题的,共四首,以这一首最为知名。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句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多好的雨水啊,它似乎知道季节的来临,当春天万物萌生之际便应时而发生。

“好”字统摄全篇。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当万物需要滋润时,它便来了,故谓“知时节”,也自然是“好雨”。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写法,将春雨写得有情有知,善解人意,喜悦之情形于笔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它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间飘落,柔情地滋润万物,细微得听不到一点响声。这两句用拟人化手法,在无声之处,将雨的连绵滋润之态写得十分传神,把雨好、人喜写得含蓄而又生动。

诗句不用“洒”或“落”,而用“潜”字,十分恰切形象,准确传递了那种不知不觉的情境。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评价说:“雨骤风狂,亦足损物。

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看那四方郊野黑云密布,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闪烁着一点光明。诗人又以开阔的夜景去描绘那听不见的细密春雨。

前一句以乌云说明天阴雨长,正好满足了自然万物的需求。后一句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在无边的暗夜中跳出亮色调,色彩鲜明,富有画意。

同时见出春天的雨势,虽然黑云密布,但并没有风雨飘摇之势,,所以船上人才会那般平和。“野径”,乡间小路,这里泛指四方郊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等到天亮后,去看那被雨水滋润的红花丛,经雨而湿重的鲜花定会开满锦官城。

这一联由雨夜想象天晴,花儿饱含雨水的感觉,如在目前,花枝经受不起花朵份量的情状,也呈现出来。说明这雨整整下了一夜,已经下透了。

诗人的想象,极大地拓展了诗的情感与思维空间,使得诗意更深一层,喜悦之情也不言自明。“红湿”,雨后的花丛,红润一片。

“花重”,花朵经雨而湿重,一说色泽浓艳。明代谭元春在《唐诗归》评价:“‘红湿’字已妙于说雨矣。

‘重’字尤妙,不湿不重。”“锦官城”。

即成都。 评解 平常之景最为难写,能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临其境,只有大诗人能够做到。

这是一首五律。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雨的神韵一气写下,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体。

诗人是按先“倾耳听雨”、再“举首望雨”、后“闭目想象”的过程和角度,去表现春夜好雨的。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想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锤炼精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手法。

诗中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

在择韵上,诗人以韵就情,他选择的“庚”韵,是后鼻韵母,其发音过程较长,客观上拖慢了整首诗涵咏的时间和语调,这恰恰宜于表达诗中喜悦而不冲动、醇厚而不奔放的绵长细腻的情感。

9.描写秋雨悲伤的古诗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红藕香残玉簟秋。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虞世南《蝉》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夜雨寄北》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刘禹锡《望洞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李绅《古风二首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黄巢《不第后赋菊》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杜牧《秋夕》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翻译 人们以为秋气使人悲哀,其实未必是这样,轻微地有一点寒意不正是气候宜人的季节吗?绿色池塘里的红色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荷叶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圆的小叶片。 红蕖,就是红色的荷花。

却,在这里是完、尽的意思。 赏析 向来诗人容易悲愁,秋风飒飒,秋雨萧萧,一切都显得那么凄凉冷落。

而杨万里在《秋凉晚步》诗中却说:“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评:像这样写春天、写秋天,就写出了新意。

10.描写秋天的雨的诗句

1、秋浦途中

唐代: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译文

山路上萧萧秋雨下个不停,淅沥溪风吹着溪边的蒲苇。问刚来到寒沙安家的鸿雁,来时经过我的老家杜陵吗?

2、桂殿秋·思往事

清代:朱彝尊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译文

回忆往事江边上,江水中映着美人的倩影和秀丽的远山。我俩同船共听滴滴答答的雨声,各自孤宿,竹席衾被单薄,默默地忍受着严寒。

3、雨后秋凉

唐代:白居易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

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

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

译文

夜晚就这样在秋雨过后来到,空气一下子新鲜极了。温度也差异很大。手中的扇子可以先放下了,但还没有穿秋衣的必要。

不过,现在要坐或卧久些,要垫一层木板了,竹席也快要收起来了。这种天气秋高气爽,谁喜欢睡大觉呢?便是那些有时间又没有野心的人们。

4、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5、长相思·雨

宋代: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译文

雨一直下着,听着窗外的雨滴声,直到深更都难以入睡。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

好梦难成,此恨难消,窗外的雨可不管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