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藏传净土法第三课宋词

1.藏传净土法53学习笔记笔记

藏传净土法第53节课 第五十三课 下面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

现在有些人说:我不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我要到地狱度7a6431333337613739化众生。这种说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详细观察就知道并不合理。

《地藏 经》中说,要前往地狱,“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可见,要到地狱界,不是依靠威神力,就是依靠恶业力,如果是登地的圣者,当然可以像文殊 菩萨、观世音菩萨和格萨尔王那样,以神通力到地狱直接度化众生,但如果是以业力转生于地狱的凡夫,连自救都不暇,哪里还谈得上救度他人呢? 法王如意宝曾说:“有些人发愿死后到地狱救度众生,这是自不量力的说法,如果连救度人间苦难众生的能力都没有,要到地狱里救度众生就更困难了。”

有 些人之所以这样发愿,也许是认为救度众生很容易,其实,救度众生并不像他们想得那么容易。我们去放生时,即便用尽了全部力气,也不敢说能从屠夫手里救出几 头旁生,要从阎罗狱卒手中救出地狱众生就更难了。

以前法王如意宝多次发愿:去世后首先往生极乐世界,依靠阿弥陀佛的加持得到等持、神通、智慧等无量功德 后,再回到娑婆世界度化无量众生。作为后学弟子,我们也应跟随法王如意宝来发愿。

宋代有一位元照律师,最初他对往生净土没有兴趣,发愿常居娑婆浊世、拔济苦难众生。后来他在读《高僧传》时,见到慧布法师的教言——“方土虽净非吾 愿,若使十劫莲华中受乐,何如三途苦处救众生”,从此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仅对净土法门没有信心,见到别人修净土法门还诋毁。

多年以后,元照律师身染重 病,病中色力痿羸、心识迷茫,对生死一点把握都没有,这时他才明白自己道力不足,在秽土度生只是不切实际的空谈。后来他拜读了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 见论中说:“凡夫菩萨者。

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

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

救苦众生。……具缚凡夫。

有大悲心。愿生恶世。

救苦众生。无有是处。”

从此以 后他痛悔前非,一心修持净土法门。 论典中说:“譬如婴儿不得离母。

若也离母。或堕坑井。

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羽未成。

只得依树附枝。不能远去。”

因此,如同婴儿没有生活能力,不能离 开母亲,幼鸟翅膀尚未长成,不能离开树枝高飞,同样的道理,凡夫未得无生法忍,也不能离开佛陀。有些人认为自己境界很不错,觉得不需要往生极乐世界,可以 直接在娑婆世界度化众生。

这些人不能过于自信了,虽然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凡夫人暂时会出现一些修行境界,但这是不稳固的,很容易退失,保险起见,还是要 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常随阿弥陀佛。 我们不仅发愿来世往生净土并恒常不离阿弥陀佛,从现在开始就要时刻不离阿弥陀佛,行住坐卧都要忆念、祈祷阿弥陀佛。

在上师瑜伽的修法中,要观想上师的三处发光融入自己的三处[1] , 接着观想上师化光从自己的梵净穴融入心间,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变成无二无别,如是清净四种障碍,获得四种灌顶,现前四身果位。我们可将阿弥陀佛的本体观 为上师而如是修持,这样就能恒时不离上师阿弥陀佛的加持。

不仅是阿弥陀佛,修任何本尊法时都应将本尊的本体观为上师,这样能迅速获得本尊和上师的加持。 上面的修法就是密宗的道灌顶。

有些人很想得受灌顶,总是为得不到灌顶而痛苦,其实灌顶可以通过上述的方式得到,不一定需要有一位真正的上师。虽然在 最初趋入密宗时,需要真正的上师作灌顶,但之后就可以通过观想的方式来得受灌顶。

这种修法非常甚深,表面上看,观想上师化光融入自己的身体只是一种简单的 观想,有些人觉得和世间的某些功法很类似,但它的功德却远远超过世间的功法。如果有些人特别喜欢练功法,可以按上面的方法来修炼。

言归正传,在当今时代,净土法是非常应机的一个法门。不管出家还是在家,智者还是愚者,老人还是青年,学显还是学密,人人都要修持净土法门,都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今天我们给各位道友发了极乐世界的唐卡,以后大家要经常依此观修、祈祷,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修持净土法需要一定的次第——首先懂得十不善业,之后遮止十不善业,在此基础上精进念佛,这才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机会。

有些人认 为:用不着按次第闻思修行,只要一心念佛就能往生净土。虽然我们不排除这种情况——某些人前世种了殊胜的善根,今生只要念一句佛号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临终 就能顺利往生极乐世界,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必须要按照上述次第修持,否则连最基本的十不善业都不懂,也不断除这些恶行,要往生净土肯定有困难。

十不善业的道理不能听一听就过去了,应该牢记在心,如果自己的记性太差,听课时要作笔记,下课后要多看法本。法本是没有嗔恨心的上师,什么时候都可 以向“他”请教,不像现实中的上师,高兴时回答你的疑问,不高兴时不愿意回答,甚至还会冲你发脾气,最后自己也很不理解:我已经问了这么多次,上师不但不 回答,反而很不高兴,他怎么会这样呢?所以大家应该依止法本这个没有嗔恨心、有问必答的好上师。

在懂得十不善业的道理后,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应当反观自 身,看有没有这些恶行,如。

2.藏传净土法55整理笔记

忘忧树: 《藏传净土法》第55课整理【本课颂词】妄语离间绮恶语,发露忏悔语四罪。

【本课大概内容】A、上师开示1、要想真正往生极乐世界,首先要懂因果,如理取舍因果,并忏悔以前造的恶业,在此基础上再精进修持净土法。如果只是口中念佛,不注意取舍因果,念完佛又不停地造恶业,这种人不一定能往生净土。

2、为了让四众弟子顺利往生净土,法王如意宝以前规定:为了忏悔罪业,每年要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为了往生极乐世界,每年要念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3、我是这样认为的:在行持善法方面,不管是磕头、念经、听法,一定要实实在在地付出努力,如果只是空喊口号,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那绝对是不行的。4、但我觉得这些压力是有必要的,凡夫行持善法必须要有压力,否则这些佛门的“小学生”很难主动完成作业。

5、很多凡夫行持善法都很懈怠,所以一定要强迫自己拿出精进来。每当我身体不好时就给自己打气:造恶业时,你的身体如是能干,现在做善法,为什么就不行了呢?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6、法王如意宝的法脉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有些授记中说,如果法王的弟子能念满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临终就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7、如今我为大家广传了净土法,任何人遇到此法后,如果对法王如意宝的法脉有信心,甚至对我本人有少许感恩之心,希望这个人能每年念完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B、说恶语的过患非常大 一、在各种恶语中,指责佛像、佛塔等的过患尤为严重。

1、从前有一个人对着一尊断了手指的佛像说:“断指佛”,话音刚落,他的手指就断了。本来,那尊佛像的确没有手指,在一般人看来这样说不会有过失,但由于佛是严厉的对境,所以他当下就感受了断指的果报。

2、我们不能随便评价佛像,如果说某位佛菩萨身相不庄严,自己必定会感受痛苦的果报。有的人请佛像时说:“我请一个胖胖的弥勒佛”,这样说将生生世世变成肥胖的人。

还有的人看见佛像造型不好或工艺不是很精美,就直接说:“这个佛像不好看”,这也将造下严重的口业。如果觉得佛像的外观不理想,只能说工匠的手艺不好,不能直接说佛像不好。

3、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佛像就是我们的皈依处。《佛说观佛三昧海经》中记载:当年世尊到天界为母亲说法,优填王因为思念佛陀,便用黄金造了世尊的像。

当佛陀从天界返回人间时,优填王用大象载着金像迎接世尊。那尊金像居然从象背上走下来,在虚空中行走,足底降下花雨,并大放光明。

金像对世尊合掌作礼,世尊也对金像长跪合掌,并对金像授记说:“你是我的代表,也是众生的供养处,将来你会大作佛事。我灭度后,我的弟子都交付于你。”

从那时起,佛陀对所有的佛像作了加持。4、还有一个人对着迦叶佛的遗塔讥讽地说:“这个佛塔太大了。”

结果他于许多世中转生为侏儒。二、从不同的侧面介绍恶语的过患。

1、常说不吉祥语之人对圆满正等觉佛陀也会口出不逊。【公案】1、以前有一位名叫金西的医生,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行业。

当时有一位比丘患了痔疮,请那个医生去检查。看到污秽不堪的情景,他不愿意给比丘治疗,但国王却命令他治疗。

当时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因怜爱病人也来到现场,那个医生气冲冲地说:“沙门老爷、仆女之子!你过来吧!看看声闻的肛门烂了。”本来,从众敬王 起,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的种姓毫无过患和瑕疵,但他竟然侮辱世尊为仆女之子,以此恶业,七天之后他便口吐鲜血暴死,死后直接堕入地狱。

【教证】1、《正法念处经》中说:“恶口第一恶,说已到地狱。”【教证】2、《法华经》中说:“若有恶口骂詈lì诽谤,获大罪报。”

2、在僧人、居士甚至不学佛的人群中都可能有菩萨,如果以这些为对境进行谩骂,那果报是相当严重的。【公案】1、从前,汉地的一位大智者造了一部将僧众喻为毒蛇的论典。

一次,他与众多僧人同行,途中他突然对僧众说:“你们快逃避吧!我好像要感受业果了。”话刚说完,他的双手粘连在头上成了蛇头,双足粘在一起成了蛇尾,全然变成了一条黑黝黝的毒蛇,向林中窜去。

【公案】2、北齐的相州有位道秀比丘,他少年出家,精进修学佛法,座下弟子云集。道秀有位道友名叫慧懿yì,他的名声、财富、修证都超过道秀。

后来道秀心怀嫉妒,百般诽谤慧懿,并把慧懿比喻成毒蛇,甚至产生了杀他的恶念。一天,道秀业力现前,突然变成了二三丈长的蟒蛇,同时从旁边的草丛中出现数百条小蛇,迎接簇拥着它远去。

【事例】1、2003年,辽宁省辽阳市发生了一件“人变蛇”的奇闻。当地有个人从小喜欢打蛇、吃蛇,自从一年前他打死一条蛇并吃了蛇肉后,他的身体逐渐变成黑紫色,全身毛发脱落,体表长满鳞片,他的妻子每天都要给他刮鳞,而且他每天要在水里泡一会儿才舒服。

整个人基本上成了一条大蛇了。人们对他的遭遇众说纷纭,有人说他被蛇仙附体了,有人说他得了皮肤病,实际上这应该是恶业果报现前所致。

【公案】3、以前,舍卫国有一头野牛,它在去饮水的路上不幸陷入淤泥里。舍利子尊者见到后,把它从淤泥里拽出来,用手把它身上的泥擦干净,并为它宣说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3.藏传净土法第二十六课思考题及答案

《藏传净土法》第二十六课

1、如何才能转生为尊贵的种姓?

答:听闻阿弥陀佛名号的巨大功德——乃至菩提果之间不会转为女身和低劣种姓者,并且生生世世成为具有清净戒律的出家人。如果想获得出家身份,并且出家后能守持清净的戒律,就应当经常祈祷阿弥陀佛,这样生生世世都会拥有不染任何细微过患、犹如莲花般清净的出家具戒之身。

2、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是出家的违缘?为什么?应当如何遣除这两种违缘?

答:要想出家,还必须遣除过于富贵和过于贫穷这两种违缘,有些人就是因为过于富贵或者过于贫穷而不能出家的。

为了避免过富与过穷这两种违缘,我们要经常祈祷阿弥陀佛,这样来世既不会生于难以抛下财富的过于富贵之家,也不会转生到无有资具顺缘的过于贫穷之家,而是出生在容易出家的中等之家。

4.藏传净土法69课思考题答案

完全可以!我们所知道的所有的佛菩萨都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佛菩萨不同于我们俗人,他们之间相互赞叹,又互为一体,而不会相互嫉妒、攀比、争夺等的。同时佛教里皈依的时候不是说单纯皈依哪一个佛或菩萨,而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和大菩萨,所有的佛和菩萨都是一家,绝对不会冲突的。藏传佛教也是佛教的一支,只是从印度之间传到藏地,以藏地的高僧大德来传承,主要修行在藏地,但是遵从的都是佛陀的教法。藏传佛教里也非常重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有藏传净土法的修法,并且几乎藏传佛教的每个教派都重视。

所以,在任何寺庙等三宝所依之处都可以参拜。绝对不会冲突的。

诚心念佛当然皈依是最好的,那样自己的心更容易与佛菩萨的心融为一体。并且会增加对佛的信心、希求心、恭敬心。自然在念佛的时候效果会好的。而且皈依,最好德相具足的师前皈依,与皈依证没有关系。但最重要的是内心发愿皈依三宝,条件不允许的话,没有师傅在旁边,只在佛像前发愿也可以。

即使没有皈依,诚心念佛也是很难得的,利益依然很大、很大。

南无阿弥陀佛!

5.佛教《藏传净土法》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菩提,梵文为 बोध,意译为觉。大乘佛教中,佛菩提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

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为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为菩萨因行与如来果证的动力。

《华严经》中说:“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种子”。 菩萨是大乘佛教的理想,其基本前提是发菩提心,立誓愿要为众生利益不入涅槃。

寂天菩萨所造《入菩萨行论》中解释菩提心需要两个条件,一者缘众生,即利益的对象为六道轮回中的一切众生,二者缘佛果,即不仅要令一切众生获得暂时的快乐,最终要令众生成就佛果而获得究竟的安乐。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