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鼓励亲身实践的诗句或谚语一句鼓励亲身实践的诗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诗句。 赏析:诗人 在这两句诗中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2.陆游描写亲身实践的诗句1、陆游描写亲身实践的诗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 3、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4、创作背景 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专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5、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属绍兴)人。南宋诗人,一生所写诗近万首,以及大量的词,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高。 3.关于做学问要亲自实践的诗句网友你好: 答案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附加】 【其他关于读书实践的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意思: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还是有限的,要想深切的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诗: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意: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期花的功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还是有限的,要想深切的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 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希望对你有帮助! 4.关于实践的古诗1、《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原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2、《劝学》先秦:荀子 原文: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译文: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 3、《朱子语类》宋代:朱熹 原文: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译文:理解得越清楚,实践就越扎实;实践越扎实,认识就会更加清晰。 4、《送崔先生东归》宋代:洪咨夔 原文: 相望几何驿,时许闻成谋。 积诚泮群疑,实践激众媮。 译文:在驿站与之对望,不一会就想出办法了。诚实受到了疑虑,实践才能激发众人的快乐。 5、《离骚》先秦:屈原 原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译文: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让我的马在咸池里饮水,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 5.关于注重实践的诗句有哪些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代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先秦 荀子 《劝学》 译文: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先秦 荀子《劝学》 译文: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4、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荀子·儒效》 译文:不知道如果不是听到的,听到不如见到他,见他不你知道的,知道的不比行的。学习到行动了。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先秦 老子《道德经》 译文: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6.告诉我们,多亲身实践的重要性的诗句1、体现亲身实践重要性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原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注释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④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4、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5、简析 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