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从宋词看北宋社会

1.北宋时期的社会特点

1.天下分裂,没有实现大一统.先是北宋、辽、西夏相对峙,后是南宋、金、西夏相对峙.2.民族矛盾尖锐.辽宋夏金等不同民族建立的王朝之间多次相互征战.西夏军队、金军在宋朝境内烧杀抢掠.同一个王朝内部的不同民族间也存在尖锐的矛盾.例如,辽朝境内契丹人与女真人之间的矛盾冲突.3.文化交流加强,促进民族融合.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逐渐接受汉人的文化.4.各民族经济文化都有发展.契丹、党项人的封建化不断加强,创造出了自己民族的灿烂文化.女真人从氏族公社时期发展到奴隶制阶段,后又过渡到封建时代.汉族文化也有发展,如宋词、散文(唐宋八大家中,宋朝占六个)最具代表性.科技进步明显,活字印刷发明和应用,著名的科技制作《梦溪笔谈》也在这时出现.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生产力进步迅速(主要是借鉴了汉人的成果).宋朝境内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显著,商业繁荣,农业收成丰硕,政府财政收入大增.陶瓷制造业无论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超过了唐代.5.北宋灭亡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经济中心由北向南转移.6.海外贸易发展,宋朝瓷器远销世界各地.宋朝人民的城市坊间生活发展.宋朝与辽、金、西夏征战,经常(不是全部)战败,被迫妥协,送辽金夏“岁币”(银两、丝绸、茶叶等).最著名的是,宋真宗时期,北宋与辽朝定下“澶渊之盟”.。

2.结合宋词分析宋代文人的民族情怀

词的特点:

1. 词是音乐文学,起源隋唐时,雅乐(古代)清乐(魏晋南北朝)燕乐(隋唐),词配合燕乐而生

2.词是城市文学,世俗性,这是词作为新兴文学的本质所在(宋词的“俗”,是世俗的俗,宋代文学的俗,是以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为代表的被传统士大夫阶层所排斥的民间文化的新兴)

3 词是南方文学,作词的人(唐圭璋《两宋词人占籍考》),词中所言之物绝大多数都是南方有的

江南景象,有地域性 词牌《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梦江梅》、《望江南》

4. 词是女性文学,女词人很少,男词人因为“男子作闺音”【出自清代徐嗟凤的《词正》】,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描写北宋社会繁荣的诗啊恩.描写北宋社会繁荣的诗、亲们帮帮忙~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据说,金主就是因为看了这首词,向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景色,而动了南下入侵的贪念.。

4.看宋代文学的观后感

中国古代的女子在宋代以前还是比较健康的,因为在此以前的男权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健康的。

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是他们基本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男子是世界毋庸置疑的统治者,他们崇尚武力,喜欢征服一切具有挑战性的东西,这时的男人们表现出的是他们率直的真实。

也是处处能够胜过女人的内心的满足。然而这种满足只能持续到武则天的时候。

武则天阴错阳差,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居然作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帝,这对以男人统治世界为常理的男权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打击。从此,女人兴奋了,男人震撼了,中国的男人对女人不再放心了。

在传统的男权社会的价值观念中,男人被认为是精神的、心灵的层面,女人被认为是物质的、身体的层面。即男人是第一性,女人是第二性。

当男人觉得女人对它们构成某种威胁时,便会对她们进行诸多的限制。所以宋代理学家们在前贤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一系列压制和限制妇女的规则。

所以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宋代女子的社会地位是很卑下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宋代书里及诗歌里可以看出宋代妇女是相当有地位的。

“胭脂虎”、“河东吼”等怕老婆的故事都出自宋代。打丈夫,吓得丈夫满街跑。

当然那么厉害的女人毕竟是极少数。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本文尝试从宋词中的爱情词来探讨宋代女子的爱情状况。

二、宋词中的爱情词 一般说来,诗长于抒情 ,词作为一种新兴的诗体,更是以抒情为其“当行本色”。而其中所抒之情又以男女恋情为主,从中可以看出宋词中的爱情意识空前活跃。

造成词长于言情的原因很多,一方面产生词的社会土壤是歌舞享乐,填词的具体场合是宫廷深院、青楼教坊,写词的目的是娱宾遣兴 ,唱词者的身份是歌舞女子,男女交往的频繁,使得情词便在歌宴酒席中感发出来。另一方面宋代的城市经济繁荣昌盛,与此相适应的是都市里的酒楼、瓦舍大量增加,市民生活的提高,男女观、爱情观也发生了转变,所以人们都渴望大胆而真挚的爱情。

[1]与之相适应的是,“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2]所以,宋代出现了大量的爱情词。

归纳起来,宋词中的爱情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夫妻间的爱情词;情人间的爱情词;才子佳人间的爱情词。 1.才子佳人间的爱情词 自古以来才子爱佳人。

很多恃才傲物的才子在政治上往往郁郁不得志,于是他们便放浪形骸,浪迹于歌楼妓馆之间,出入于花柳烟花之地,以填词作曲为能事。爱情词中以此类为最多。

才子佳人间的爱情词大多香艳、哀怨。个中的杰出代表就是柳永,因其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惹恼了仁宗皇帝,所以仁宗皇帝罢黜了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中国词史上就有了一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柳永《风栖梧》写道:“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把思念恋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情侣间不能见面,相思成疾,形销骨立。那对爱情始终不渝,锲而不舍的精神,千百年来震撼人心。

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骑渐遥 ,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 ,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对爱情的执着,对青春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对无聊生活的抗议表现得淋漓尽致。 宋代名妓聂胜琼爱上一位叫李之问的官员。

并给他写下一首情诗《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李之问回到家后,这首诗被他妻子读到,她竟拿出自己的嫁妆私房,让其夫把聂胜琼娶回来。自己得到了美满的爱情,也要成全别人。

多么善良、多么通情达理的女人呀!女人同情女人,大爱战胜了自己的私心。 值得一提的是“小晏”晏几道,他是南宋非常著名的苦情词人。

他对歌姬舞女的那种感情是相当真挚深刻的,所以他饱受相思之苦,“为伊消得人憔悴”,写下了大量的苦情词。“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蕨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鹧鸪天》),“初心已恨花期晚,别后相思长在眼。

兰衾犹有旧时香,每到梦回珠泪满。多应不信人肠断,几夜夜寒谁共暖?欲将恩爱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玉楼春》) 等等。

“这些作品写的或是相别相思的惆怅和痛苦,或是相逢的欢欣,但感情却是如此深沉而又奔放,温柔而又真率,因而给我们的印象,就决不是一个玩弄者对一个被玩弄者在感情上的粉饰,而是爱侣们燃烧着的心灵的毫无顾忌的倾吐。”[3] 。

5.1.浅述宋代文人的优逸生活对宋词繁荣的影响

日常生活是目前学术界和文化界关注讨论的热点.后现代思潮对于传统哲学地位的解构,使得更多的学者将研究视点转向日常生活.作为哲学范畴的日常生活,是指与人类本能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饮食男女、婚丧嫁娶、节俗交际等层面的生活.日常生活与文学艺术属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层面,但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日常生活的需求往往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力,促使文学艺术创作者感悟、加工、表达,以文学艺术形式来呈现生命本体的需求.就唐宋词的发展历程而言,中唐以后,科举制度逐渐成熟,庶族地主阶级进入主流社会并对社会文化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中唐以后社会文化转型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日常生活艺术化:游宴生活的兴起,歌舞表演成为宴饮生活的重要内容,歌妓“要索新词”,词人填词应歌成为文人宴饮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从而,文学创作活动与宴饮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文学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呈现出高度互渗的现象.文学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互渗不仅表现在文学创作活动向日常生活的饮食行为中渗透,还表现在文学创作活动向交际行为、日常情感和节日活动渗透.这一互渗的结果一方面形成了宴饮文学、礼俗文学、抒情文学和节日文学;另一方面,文学创作活动也成为了宴饮文化、礼俗文化、节日文化和情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人生活的逐渐成熟,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交际、节日庆典和男欢女爱等行为的模式化,文学创作活动就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交往、言情、过节、饮酒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人词在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的背景之下兴起并逐渐走向繁荣.从日常生活的层面加以考察,词的娱乐功能、抒情功能、社交功能都是词与日常生活高度互渗的结果;词在体制上、风格上的特点、词的发展演变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歌舞佐酒和填词听歌为唐宋词兴盛的渊薮,文人的歌妓情结和歌妓对文人的谢娘心曲是花间范式确立的根本原因.正因为词与文人的宴饮生活和情感生活的互渗,使得唐宋词在风格上形成了“词为艳科”的本色,并使得词在体制上表现出音乐性的特点.就宋代而言,由于官吏选拔任用制度造成了官员的频繁转徙,从而形成了羁旅生活.羁旅词的创作远离了酒筵歌席,歌妓舞姬,所以被漂洗了秾艳的脂粉气,表现出悲情雅化的特点.由于唐宋社会文化特定的氛围,词被用于搭建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桥梁.大量的寿词和干谒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表现出喜庆、阿谀、千篇一律的特点.总之,从日常生活入手来研究文学现象,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析文学文化现象.在社会文化学研究领域还是一次尝试,期待为文学文化学研究带来一点有意义的启示. 宋词繁荣的原因: 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 宋初是令词继续发展和长调勃兴的时期,晏、欧等词家主要承继南唐词风,柳宗则大力创作长调,扩大了词的容量. 北宋后期为词的雅化时期.柳永将词引向市井,引起文人雅士的不满.苏轼进行了题材内容上的开拓,“以诗为词”;周邦彦则主要在艺术手法上去俗求雅,因而形成词坛的两个流派. 南宋词风转变,爱国志士感于亡国之痛,以词抒发爱国思想与身世之感,趋于苏轼一路.至辛弃疾,遂极大开拓了词的境界,影响巨大,形成辛派词人群体,豪放派得以确立. 姜夔重音律,格调骚雅,宋金形势渐趋稳定之后,南宋后期词人大多以姜夔为宗,刻意追求音律谐和、韵味悠长和形式精美,导致宋词韵高和寡,无以为继. 唐代皇帝的爱好与唐诗的兴盛 一般都认为盛唐是东方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它以气吞日月的磅礴声势、海纳百川的博**怀、刻意求新的独创精神,缔造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又一个光彩夺目的高峰,而唐诗无疑是这座文化高峰上的璀璨明珠.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蜚声四海,映照古今,其内容之广泛,体裁之多样,艺术之精湛,都是历代无法与之相比的.若追溯唐诗的起源,应该说是魏晋以来文风不断转变发展的结果,但唐诗的繁荣又确实得益于唐代统治者的“导向”作用.唐朝的皇帝,特别是前期的皇帝几乎都擅长诗赋,多有作品传世.作为一代英主的唐太宗不但在政治上具备雄才大略,同时也是一位写诗高手.虽然他的诗宫廷味较浓,但他的示范作用影响了他周围的文人学士,并进而影响了一个时代.唐玄宗的祖母武则天与伯父唐中宗也都是诗人,他们倡导宴饮赋诗,群臣应制,有时一次多至百篇,那些不擅长作应制诗的大臣,便很难参与朝会.到盛唐时期即玄宗、肃宗时期,也是唐诗最繁荣的时期,诗坛人才辈出,群星璀璨,风格各异,流派纷呈.高适、王昌龄的边塞诗,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更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终将唐诗推向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 唐诗的繁荣,除皇帝爱好的原因外,也得益于诗歌在士子入仕中的导向作用.唐以进士科取士,应试者必须长于作诗,而这也就成为士人们获取功名的正路,唐诗也因以诗赋取士而繁盛起来.高宗时,进士科加试“杂文”(诗赋),是以诗文茂美者入选之始.及至盛唐,诗赋取士更见推重,玄宗朝的进士及第或位极卿相者如张说、张嘉贞、张九龄等,都是精于诗赋的.唐朝的文官几乎无一不是诗人,诗作数量之多实在惊人.清康熙时曹寅辑。

6.宋词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 主导地位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原因如下: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