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社会的诗词《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追和柳恽》李贺 汀洲白苹草,柳恽乘马归. 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 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 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关于和谐社会的诗词3.杨七岭 小小山村, 鸡犬声相闻。 披衣起, 开柴门。 迎佳宾, 邀故人。 花香鸟语中, 沐春风, 度良辰。 吟古诗, 鸣古瑟, 奏弦琴。 窗前闲坐, 赏尽那一片, 蓝天白云。 山涧清流水, 坡上松树林。 远远近近, 有羊群。 虽战书中, 无战功。 蜀山下, 做平民。 一盘棋, 一杯茶, 论古今, 说帝秦。 有歌声相伴, 不忧道, 不忧贫。 多少情? 多少恨? 不记存。 世间五彩缤纷, 又何必, 苦苦追寻? 神州山水美, 何处不销魂? 此情最淳。 3.1.浅述宋代文人的优逸生活对宋词繁荣的影响日常生活是目前学术界和文化界关注讨论的热点.后现代思潮对于传统哲学地位的解构,使得更多的学者将研究视点转向日常生活.作为哲学范畴的日常生活,是指与人类本能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饮食男女、婚丧嫁娶、节俗交际等层面的生活.日常生活与文学艺术属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层面,但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日常生活的需求往往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力,促使文学艺术创作者感悟、加工、表达,以文学艺术形式来呈现生命本体的需求.就唐宋词的发展历程而言,中唐以后,科举制度逐渐成熟,庶族地主阶级进入主流社会并对社会文化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中唐以后社会文化转型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日常生活艺术化:游宴生活的兴起,歌舞表演成为宴饮生活的重要内容,歌妓“要索新词”,词人填词应歌成为文人宴饮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从而,文学创作活动与宴饮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文学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呈现出高度互渗的现象.文学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互渗不仅表现在文学创作活动向日常生活的饮食行为中渗透,还表现在文学创作活动向交际行为、日常情感和节日活动渗透.这一互渗的结果一方面形成了宴饮文学、礼俗文学、抒情文学和节日文学;另一方面,文学创作活动也成为了宴饮文化、礼俗文化、节日文化和情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人生活的逐渐成熟,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交际、节日庆典和男欢女爱等行为的模式化,文学创作活动就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交往、言情、过节、饮酒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人词在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的背景之下兴起并逐渐走向繁荣.从日常生活的层面加以考察,词的娱乐功能、抒情功能、社交功能都是词与日常生活高度互渗的结果;词在体制上、风格上的特点、词的发展演变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歌舞佐酒和填词听歌为唐宋词兴盛的渊薮,文人的歌妓情结和歌妓对文人的谢娘心曲是花间范式确立的根本原因.正因为词与文人的宴饮生活和情感生活的互渗,使得唐宋词在风格上形成了“词为艳科”的本色,并使得词在体制上表现出音乐性的特点.就宋代而言,由于官吏选拔任用制度造成了官员的频繁转徙,从而形成了羁旅生活.羁旅词的创作远离了酒筵歌席,歌妓舞姬,所以被漂洗了秾艳的脂粉气,表现出悲情雅化的特点.由于唐宋社会文化特定的氛围,词被用于搭建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桥梁.大量的寿词和干谒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表现出喜庆、阿谀、千篇一律的特点.总之,从日常生活入手来研究文学现象,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析文学文化现象.在社会文化学研究领域还是一次尝试,期待为文学文化学研究带来一点有意义的启示. 宋词繁荣的原因: 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 宋初是令词继续发展和长调勃兴的时期,晏、欧等词家主要承继南唐词风,柳宗则大力创作长调,扩大了词的容量. 北宋后期为词的雅化时期.柳永将词引向市井,引起文人雅士的不满.苏轼进行了题材内容上的开拓,“以诗为词”;周邦彦则主要在艺术手法上去俗求雅,因而形成词坛的两个流派. 南宋词风转变,爱国志士感于亡国之痛,以词抒发爱国思想与身世之感,趋于苏轼一路.至辛弃疾,遂极大开拓了词的境界,影响巨大,形成辛派词人群体,豪放派得以确立. 姜夔重音律,格调骚雅,宋金形势渐趋稳定之后,南宋后期词人大多以姜夔为宗,刻意追求音律谐和、韵味悠长和形式精美,导致宋词韵高和寡,无以为继. 唐代皇帝的爱好与唐诗的兴盛 一般都认为盛唐是东方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它以气吞日月的磅礴声势、海纳百川的博**怀、刻意求新的独创精神,缔造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又一个光彩夺目的高峰,而唐诗无疑是这座文化高峰上的璀璨明珠.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蜚声四海,映照古今,其内容之广泛,体裁之多样,艺术之精湛,都是历代无法与之相比的.若追溯唐诗的起源,应该说是魏晋以来文风不断转变发展的结果,但唐诗的繁荣又确实得益于唐代统治者的“导向”作用.唐朝的皇帝,特别是前期的皇帝几乎都擅长诗赋,多有作品传世.作为一代英主的唐太宗不但在政治上具备雄才大略,同时也是一位写诗高手.虽然他的诗宫廷味较浓,但他的示范作用影响了他周围的文人学士,并进而影响了一个时代.唐玄宗的祖母武则天与伯父唐中宗也都是诗人,他们倡导宴饮赋诗,群臣应制,有时一次多至百篇,那些不擅长作应制诗的大臣,便很难参与朝会.到盛唐时期即玄宗、肃宗时期,也是唐诗最繁荣的时期,诗坛人才辈出,群星璀璨,风格各异,流派纷呈.高适、王昌龄的边塞诗,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更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终将唐诗推向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 唐诗的繁荣,除皇帝爱好的原因外,也得益于诗歌在士子入仕中的导向作用.唐以进士科取士,应试者必须长于作诗,而这也就成为士人们获取功名的正路,唐诗也因以诗赋取士而繁盛起来.高宗时,进士科加试“杂文”(诗赋),是以诗文茂美者入选之始.及至盛唐,诗赋取士更见推重,玄宗朝的进士及第或位极卿相者如张说、张嘉贞、张九龄等,都是精于诗赋的.唐朝的文官几乎无一不是诗人,诗作数量之多实在惊人.清康熙时曹寅辑。 4.赞美社会的诗词《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追和柳恽》李贺汀洲白苹草,柳恽乘马归.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社会主义的诗词社会主义钥匙歌 作者:李胜中(笔名:玄奇) 社会主义门敞开,没有钥匙进不来, 这把钥匙贵如金,开天开地开自身; 三关九窍都开了,再开玄奇两扇门, 心为锁,气为簧,为民服务心中藏, 钥匙开启科学锁,一条明路到天堂: 闭甲乙,藏丙丁,戊己庚辛上下通, 壬癸水,按藏经,海纳百川竹帘生; 人性诀,消闲清,内有消息只降升, 龙虎斗,社资争,儒道释佛性腾空, 浊气降,清气升,社会主义土中应; 外无形,内无踪,人文科学居当中, 运呼吸,练气功,不离三宝神气精; 钥匙专开天地锁,清楚之中糊涂清, 社会主义门迈进,社会和谐寿命增。 李胜中学社(网名:李胜中2015) 6.回报社会的诗词一个美好的主题 需要相应的氛围 自己的观点与认识 格物 致知 说一说 仅供参考 一个美好的主题 需要无私的服务付出 社会实践的收获 时间 点滴 累计 级级台阶 一个美好的主题 需要和谐的旋律 人的生活融入社会发展的节拍 心情好了 文字方块 横竖都是歌 美好的主题在蓝天上 群星眨着眼睛 鲜艳的图画 引出无限幢景 自由自在的韵 涌入心窝 都在登高望远 弹拨心弦 一声问候一丝关怀 一些点拨多多帮助 奉献的快乐不一定都在山顶 知识回报社会的乐趣 漫布在山坡在地平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