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首诗是写的关于大陆和台湾的,帮我找找吧娘,大哥他回来了! 作者:钮宝国当你跨出机舱的那一刻, 我就认出了你 父亲一般伟岸的身躯 母亲一般睿智眉眼 在你的身上依然是那样的明显 唯有那零乱的白发 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 走上前去,说一声 大哥,你回来了 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所堵塞 想当初为推翻帝制 是你拉着我的手 在村口的大树旁 一同告别了咱娘 踏上北伐的战场 当取得胜利的时候 是你让我写信告诉咱娘 忠孝不能两全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九一八的枪声 激起了你我兄弟的男儿血性 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 我手握大片刀喋血平型关 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 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 淞沪战役 敌后战场 武汉保卫战 战斗在太行山上 你我相互鼓励 打回老家去 让侵略者血债血偿 保卫黄河 保卫长江 保卫全中国 政治上的歧见使你我渐行渐远 政见的不同使你我兵戎相见 五十年的相互敌视 亲者痛仇者快 五十年的不依不饶 让咱娘气瞎了双眼 娘曾在弥留之际呼唤着大哥你的名字 说不见着大哥你她死不瞑目 然而娘撑到了最后 还是眼睁睁地望着东方 无奈地撒手人寰 五十年后的今天 你终于回来了 跨过海峡,越过高山 一路风尘 掩饰不住你急迫的心情 一路上你我低头不语 来到我们离开家乡时 娘送别我们的那棵大树下 我手中捧着咱家的族谱 你手里拿着一炷祭祖的高香 我们两人一起来到娘的坟前 我叫一声 娘,大哥他回来了 你哭一句 娘,儿子来见您了 两个在战场上从不知屈膝的汉子 两个五十年来谁也不服谁的男人 如高山塌陷般地跪倒在了娘的坟前 任凭泪水哗哗地流淌 任凭夕阳西下,月亮升起在树梢间 我对着黄河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黄河之水涌起了欣慰的泪花 我对着长江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三峡大坝轰然的水声就像那迎宾的礼炮 我对着长城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长城内外刚刚盛开的杜鹃 红艳艳的,好像是特意为你铺就的红地毯 我对着昆仑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昆仑回应着 就像是家乡的父老 簇拥在咱家老宅的门口 扶老携幼,口中喃喃 回来了,回来了,回来了 冥冥之中我们好像听到了娘的声音 她又一次给我们讲起了 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 一把筷子就永不会被折弯的道理 还嘱咐我们“这个家离开谁都不行” “江山社稷需要你们兄弟二人的两副肩膀 共同承担”。 乡亲们扶老携幼 簇拥在咱家的老宅前 看到我们兄弟二人伟岸的身躯 又走在了一起 他们情不自禁地 鼓起了掌 这掌声代表着娘的心愿 这掌声代表着乡亲们的心声 人们奔走相告 “他家大小子回来了” “他家大叔回来了” “他家大爷回来了” 这一声声的“回来了” 让人不禁心头一热 这一声声的“回来了” 让人不能自已而泪水涟涟 大哥呀大哥,你早该回来了 咱俩早该摈弃前嫌 我知道你虽然富有了 我的日子也在蒸蒸日上 但是兄弟不和 鹬蚌相争 渔利的总是门外的豺狼 要想在外族人面前真正地昂起头颅 还需要你我兄弟联手实现紫气东来 梦回唐朝 咱家门外的豺狼 贼心不死 随时都想闯进门来 祸害咱家的牲畜 偷吃咱家的牛羊 我们兄弟俩可要看清呀 咱娘在生前可一再叮嘱 咱们家历代姓“中”名“国” 不管到什么时候 谁也不准更名改姓 谁也不许吵闹着分家分田 这是娘的嘱咐 也是晚辈的希望 大哥呀,“中国”两个字比你我的生命 更重要 大哥他回来了 消息犹如闪电一般 传遍了大江南北 传遍了家乡的村村寨寨 人们期待着 期待着你我共同匡扶社稷 人们期待着 期待着你我的 第三次握手 再铸辉煌。 2.关于大陆和台湾分离的诗:【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第一节写“邮票”,是说自己小时候离家外出思乡想念母亲时只能通过写信与家人联系表达乡愁;第二节写“船票”,是说自己成家后在海外漂泊不能与妻子家人团聚,只能是在逢年过节时坐船回家与家人相聚;第三节写“坟墓”,是说当自己长大成家立业了,而母亲却去世了,不能报答老人家的养育之恩,只能在祭奠的日子在母亲坟前寄托自己的哀思;第四节写“一湾浅浅的海峡”,是说自己与家乡之间隔着台湾海峡,因为时局的原因却不能回乡探望,于平静中透出对台湾当局人为地把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割断开来表示的愤怒和不满。 前三节写的是诗人离家在外以及到海外漂泊求学奋斗的经历。最后一节诗人比喻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是因为:本来并不深的台湾海峡可以成为海峡两岸相互沟通的便捷通道,但却因为人为的阻隔使得海峡犹如天堑一般割断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亲人不能相聚,家乡无法探望,只能隔海遥望寄托思念之情。诗人在这里用“浅浅”一词,更能衬托出自己对当局的不满和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3.关于中国与台湾的诗有哪些1、《复台》明代 郑成功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全文翻译: 赶走荷兰鬼子,披荆斩棘,来把宝岛开发; 要付出十年辛勤,才能恢复祖宗基业。 我们有三千袍泽,象一家人样亲爱团结; 任何艰难跋涉,都不能使我们忍心离别。 2、《乡愁》现代诗人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3、《台湾,我们等你回家》现代诗人 赵嘉音 荡漾的最终 只为从终点到起点 在我必将经过的波影里 倒映着我的爱人 我那爱人长望的故土啊 那原是你硕果累累 暗香游动的思念 4、《望大陆》近代诗人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不得大陆,不能回乡,大陆乎,何日光复? 5、《七子之歌·台湾》现代音乐人 袁忠宜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复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乡愁 (余光中诗歌《乡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台湾,我们等你回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望故乡 (于右任诗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子之歌·台湾。 4.除了望大陆写大陆和台湾的诗歌还有哪些钮宝国的《娘,大哥他回来了!》 当你跨出机舱的那一刻, 我就认出了你 父亲一般伟岸的身躯 母亲一般睿智眉眼 在你的身上依然是那样的明显 唯有那零乱的白发 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 走上前去,说一声 大哥,你回来了 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所堵塞 想当初为推翻帝制 是你拉着我的手 在村口的大树旁 一同告别了咱娘 踏上北伐的战场 当取得胜利的时候 是你让我写信告诉咱娘 忠孝不能两全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九一八的枪声 激起了你我兄弟的男儿血性 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 我手握大片刀喋血平型关 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 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 淞沪战役 敌后战场 武汉保卫战 战斗在太行山上 你我相互鼓励 打回老家去 让侵略者血债血偿 保卫黄河 保卫长江 保卫全中国 政治上的歧见使你我渐行渐远 政见的不同使你我兵戎相见 五十年的相互敌视 亲者痛仇者快 五十年的不依不饶 让咱娘气瞎了双眼 娘曾在弥留之际呼唤着大哥你的名字 说不见着大哥你她死不瞑目 然而娘撑到了最后 还是眼睁睁地望着东方 无奈地撒手人寰 五十年后的今天 你终于回来了 跨过海峡,越过高山 一路风尘 掩饰不住你急迫的心情 一路上你我低头不语 来到我们离开家乡时 娘送别我们的那棵大树下 我手中捧着咱家的族谱 你手里拿着一炷祭祖的高香 我们两人一起来到娘的坟前 我叫一声 娘,大哥他回来了 你哭一句 娘,儿子来见您了 两个在战场上从不知屈膝的汉子 两个五十年来谁也不服谁的男人 如高山塌陷般地跪倒在了娘的坟前 任凭泪水哗哗地流淌 任凭夕阳西下,月亮升起在树梢间 我对着黄河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黄河之水涌起了欣慰的泪花 我对着长江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三峡大坝轰然的水声就像那迎宾的礼炮 我对着长城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长城内外刚刚盛开的杜鹃 红艳艳的,好像是特意为你铺就的红地毯 我对着昆仑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昆仑回应着 就像是家乡的父老 簇拥在咱家老宅的门口 扶老携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1333335333831幼,口中喃喃 回来了,回来了,回来了 冥冥之中我们好像听到了娘的声音 她又一次给我们讲起了 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 一把筷子就永不会被折弯的道理 还嘱咐我们“这个家离开谁都不行” “江山社稷需要你们兄弟二人的两副肩膀 共同承担”。 乡亲们扶老携幼 簇拥在咱家的老宅前 看到我们兄弟二人伟岸的身躯 又走在了一起 他们情不自禁地 鼓起了掌 这掌声代表着娘的心愿 这掌声代表着乡亲们的心声 人们奔走相告 “他家大小子回来了” “他家大叔回来了” “他家大爷回来了” 这一声声的“回来了” 让人不禁心头一热 这一声声的“回来了” 让人不能自已而泪水涟涟 大哥呀大哥,你早该回来了 咱俩早该摈弃前嫌 我知道你虽然富有了 我的日子也在蒸蒸日上 但是兄弟不和 鹬蚌相争 渔利的总是门外的豺狼 要想在外族人面前真正地昂起头颅 还需要你我兄弟联手实现紫气东来 梦回唐朝 咱家门外的豺狼 贼心不死 随时都想闯进门来 祸害咱家的牲畜 偷吃咱家的牛羊 我们兄弟俩可要看清呀 咱娘在生前可一再叮嘱 咱们家历代姓“中”名“国” 不管到什么时候 谁也不准更名改姓 谁也不许吵闹着分家分田 这是娘的嘱咐 也是晚辈的希望 大哥呀,“中国”两个字比你我的生命 更重要 大哥他回来了 消息犹如闪电一般 传遍了大江南北 传遍了家乡的村村寨寨 人们期待着 期待着你我共同匡扶社稷 人们期待着 期待着你我的 第三次握手 再铸辉煌。 5.两首短的台湾诗人写的怀念大陆的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惟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传说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赠汪伦是李白要离去,汪伦来送行 6.关于台湾的诗歌[台湾]黄雍廉《唐人街》 是一所港湾 专泊中国人的乡音 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 浅黄的肤色中亮着 扬州的驿马 长安的宫阙 湮远成为一种亲切之后 风是历史的萧声 倾听如 一首梦般柔细的歌 是一所永不屯兵的城堡 汇集着中国的二十四番花讯 你是不用泥土也能生根的兰草 饮霜雪的冰寒 绽东方的芬芳 鲜明矗立的旗 像 黄河的浪 东流 永远向着阳光的一面 是一座璀璨的浮雕 亮丽着殷墟仰韶的玄黄釉彩 烟云变幻 一如西出玉门关外的信使 海便是你的心中的丝路 孤帆远影 故乡的明月 是仰望北斗的磁场 你乃成为一位细心的收藏家 曾经也穷困过典当过手头的软细 就是不肯典当从祖国带过来的家私 五千年 不是一件可以随便拍卖的古董 而是一盏会带来幸福的神灯 诗人黄雍廉浪迹海外,心系祖国,苦于不能常与祖国厮守在一起,于是把一腔爱国情思移向唐人街,并以一副纯粹“唐人”的笔墨,构筑了这座诗的“唐人街”。诗人兼诗评家的赵国泰,对此诗曾有一段精辟的艺术分析。他说:“唐人街是中华历史文化在西方的一个窗口。要完成这一高度概括与条陈,艺术上非博喻、罗列莫办。此法的施用,使作品内涵饱满而不拥塞,典丽而不板滞。臻于此,又有赖于形式结构上取乎多视角掠美,使内蕴层嵌迭呈;广植东方情调的语象,又间以主客体转换之法,使情境跳脱空灵,其中以首节尤佳。全诗给人以宽银幕效果。” 多好听,“唐人街”,一所不冻的华夏乡音的港湾,一所和平的春兰秋菊的城堡,一座摧澡的东方文化的浮雕。以中国调寄中国情,以中国墨写中国意,盛唐罢相张九龄“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叹惋,南宋遗民郑所南兰草根下无土的画意,高人王维于朝雨渭城饯别好友西出阳关的怅惘,诗仙李白立扬子江畔目送故人孤帆远影的伤感,还有扬州驿马雄姿,长安宫阙风范,南国二十四番花讯的问候,殷墟仰韶陶釉的召唤……这一系列典型的中国情结的意象群的自然叠印,华美典雅,楚楚动人。一咏三叹中,愈升愈高的是海外炎黄子孙心向祖国的七彩虹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