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蒹葭写诗经

1.对比山鬼和蒹葭写诗经和楚辞的艺术风格

山鬼】

《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风雨交加、猿狖齐鸣中,倍感伤心、哀怨.

全诗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美丽的山鬼形象:

她披戴着薜荔、女萝、石兰和杜蘅,乘着赤豹拉的辛夷车

车上插着桂枝编织的旗,身边跟着长有花纹的花猫……

其衣食住行无不带有强烈的神性和野性色彩,又与山鬼的身份地位相适应

然而山鬼的容貌体态和情感变化又都是正常人的表现

她感叹青春不能永驻,期盼爱人早些到来,不来则忧伤孤独……

这种人神合一的形象创造,正是屈原诗歌中的一贯方法

诗经《蒹葭》语言典雅朴实,主要描写人民的日常场景,是现实主义的开端,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形式上四言为主,山鬼文辞奇骏华丽,想象丰富,同时反应出南方的巫觋文化,它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夹杂南方方言,标志性的就是“兮”字,抒情更为热烈奔放

2.<蒹葭>中的比兴句

开头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然后与后面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构成比兴。

先秦·佚名《蒹葭》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白话释义: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7a64e78988e69d8331333431356566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

这一个人是谁呢?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或者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一流、作诗明志呢?抑或是我们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是爱情诗,说成诗人思念自己的爱人呢?解说纷歧,难以判定。”

文章赏析:

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读者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

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蒹葭》中的诗人也是同样的感觉罢。

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

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

目标的切近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3.蒹葭这首诗谁写的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中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道、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荪、杨任之、樊树云、高亨、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