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女子读书”的古诗词形容“女子读书”的古诗词有一首: 1、《静女歌》 唐.张南容 静女乐于静,动合古人则。 妙年工诗书,弱岁勤组织。 端居愁若痴,谁复理容色。 十五坐幽闺,四邻不相识。 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 日月淇上游,笑人不逾阈。 河水自浊济自清,仙台蛾眉秦镜明。 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 2、《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读书》 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4、《读书》 唐代: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5、《昌谷读书示巴童》 唐代:李贺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2.形容女子读书的诗词静女歌 年代:【唐】 作者:【张南容】 静女乐于静,动合古人则。 妙年工诗书,弱岁勤组织。 端居愁若痴,谁复理容色。 十五坐幽闺,四邻不相识。 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 日月淇上游,笑人不逾阈。 河水自浊济自清,仙台蛾眉秦镜明。 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 悼离赠妹诗二首 二 年代:【魏晋】 作者:【左思】 穆穆令妹。 有德有言。 才丽汉班。 明朗楚樊。 默识若记。 下笔成篇。 行显中闺。 名播八蕃。 以兰之芳。 以膏之明。 永去骨肉。 内充紫庭。 至情至念。 惟父惟兄。 悲其生离。 泣下交颈。 桓山之鸟。 四子同巢。 将飞将散。 悲鸣忉忉。 惟彼禽鸟。 犹有号啕。 况我同生。 载忧载劳。 将离将别。 置酒中袖口。 衔杯不饮。 涕涕纵横。 会日何短。 隔日何长。 仰瞻曜灵。 爱此寸光。 何以为赠。 勉以列图。 何以为诫。 申以诗书。 去去在近。 上下欷歔。 含辞满胸。 郁愤不舒。 燕燕之诗。 伫立以泣。 送尔涉涂。 涕泗交集。 云往雨绝。 瞻望弗及。 延伫中衢。 愊忆呜唈。 既乖既离。 驰情仿髴。 何寝不梦。 何行不想。 静言永念。 形留神往。 优思成疚。 结在精爽。 其思伊何。 发言流泪。 其疢伊何。 寤寐惊悸。 咏尔文辞。 玩尔手笔。 执书当面。 聊以永日。 3.形容“女子读书”的古诗词形容“女子读书”的古诗词有一首: 1、《静女歌》 唐.张南容 静女乐于静,动合古人则。 妙年工诗书,弱岁勤组织。 端居愁若痴,谁复理容色。 十五坐幽闺,四邻不相识。 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 日月淇上游,笑人不逾阈。 河水自浊济自清,仙台蛾眉秦镜明。 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 2、《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读书》 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4、《读书》 唐代: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5、《昌谷读书示巴童》 唐代:李贺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4.描写女子读书诗词静女歌 年代:【唐】 作者:【张南容】 静女乐于静,动合古人则。 妙年工诗书,弱岁勤组织。端居愁若痴,谁复理容色。 十五坐幽闺,四邻不相识。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 日月淇上游,笑人不逾阈。河水自浊济自清,仙台蛾眉秦镜明。 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悼离赠妹诗二首 二 年代:【魏晋】 作者:【左思】 穆穆令妹。 有德有言。才丽汉班。 明朗楚樊。默识若记。 下笔成篇。行显中闺。 名播八蕃。以兰之芳。 以膏之明。永去骨肉。 内充紫庭。至情至念。 惟父惟兄。悲其生离。 泣下交颈。桓山之鸟。 四子同巢。将飞将散。 悲鸣忉忉。惟彼禽鸟。 犹有号啕。况我同生。 载忧载劳。将离将别。 置酒中袖口。衔杯不饮。 涕涕纵横。会日何短。 隔日何长。仰瞻曜灵。 爱此寸光。何以为赠。 勉以列图。何以为诫。 申以诗书。去去在近。 上下欷歔。含辞满胸。 郁愤不舒。燕燕之诗。 伫立以泣。送尔涉涂。 涕泗交集。云往雨绝。 瞻望弗及。延伫中衢。 愊忆呜唈。既乖既离。 驰情仿髴。何寝不梦。 何行不想。静言永念。 形留神往。优思成疚。 结在精爽。其思伊何。 发言流泪。其疢伊何。 寤寐惊悸。咏尔文辞。 玩尔手笔。执书当面。 聊以永日。 5.形容女孩的诗词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4,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5.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6,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7,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8,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7,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9,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0,梨花一枝春带雨 11,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13,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14,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15,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瓠犀发皓齿,双蛾颦翠眉。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 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16,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17,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18,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6.形容女孩美好的古诗词有哪些形容女孩美好的古诗词有: 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2.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3.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4.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____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5.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____李白《怨情》 6.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____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7.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____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8.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___佚名《关雎》 9.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____刘彻《秋风辞》 10.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____李白《妾薄命》 11.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____林杰《乞巧》 1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____杜牧《泊秦淮》 13.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____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14.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15.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____苏轼《蝶恋花·春景》 16.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____李延年《李延年歌》 7.形容女孩的古诗词很多啊? 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洛神赋,诗经里的,再有一搜各大美人,哪个不是被写了一堆诗,红楼梦里也是人物都有附诗 诗经里挺美的像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李白寄远十二首其十二,寄内的 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色可餐兮难再得。 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情不极兮意已深。 朝共琅玕之绮食,夜同鸳鸯之锦衾。恩情婉娈忽为别, 使人莫错乱愁心。乱愁心,涕如雪。寒灯厌梦魂欲绝, 觉来相思生白发。盈盈汉水若可越,可惜凌波步罗袜。 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这种,描写也挺具体,不过开头点身份了。话说回来了,不是诗经乐府那一挂的,再往后描写女人要么是情人老婆要么名妓要么上司小老婆咯 小妓携桃叶,新声蹋柳枝。妆成剪烛后,醉起拂衫时。 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 笙引簧频暖,筝催柱数移。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便想人如树,先将发比丝。风条摇两带,烟叶贴双眉。 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枝柔腰袅娜,荑嫩手葳蕤。 唳鹤晴呼侣,哀猿夜叫儿。玉敲音历历,珠贯字累累。 袖为收声点,钗因赴节遗。重重遍头别,一一拍心知。 塞北愁攀折,江南苦别离。黄遮金谷岸,绿映杏园池。 春惜芳华好,秋怜颜色衰。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 曲罢那能别,情多不自持。缠头无别物,一首断肠诗。 感觉还是侧面的比较多吧。。像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像伊人在彼,落叶猗猗,寤寐且思,车马来之,总是要塑造场景的,要含蓄要意境美要格调。 女孩子自身角度的,像徐斡的情诗 高殿郁崇崇,广厦凄泠泠。 微风起闺闼,落日照阶庭。 踟躇云屋下,啸歌倚华楹。 君行殊不返,我饰为谁容。 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 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 嘉肴既忘御,旨酒亦常停。 顾瞻空寂寂,唯闻燕雀声。 忧思连相属,中心如宿醒。 搜闺怨诗也挺多 还是不很明白这个问题放这里是求什么的,刚刚一搜很多类似的啊 8.怎么用诗词形容一个正在看书的美女秀眉高挑胭脂玉,明眸只爱书影稀,不见美人高歌起,风舞天籁急伴曲。 释义:炎炎夏日,读书静心乃是淑女必修课,翻过一本书在悠闲的午后静静茗读,书本如同一本精装书籍伴侣一样,在你的手边静谧美好。 出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 施耐庵(1296年—1370年),汉族,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今江苏兴化人,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 1296年生于兴化,舟人之子,13岁入私塾,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赏析: 关于红楼梦旨义思想的研究历来众说纷纭,鲁迅定义为“人情小说”,脂砚斋《凡例》评: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红楼梦》一书与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蔡元培《红楼梦索隐》:揭清之失,悼明之亡。 自从《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发布以来,许多学者对《红楼梦》有了新的认识,逐步了解到了《红楼梦》的创作内涵及隐写的历史事件。首先,“红楼梦”这三个字也可以说成“朱楼梦”,“红”和“朱”字同义,“朱楼梦”意思是指朱明王朝的旧梦,旧梦已不存在,现在要写《红楼梦》去悼念它。在书中第五十二回的一句诗提到:“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朱楼”是大明王朝,“水国”不就是指满清帝国吗?癸酉本后28回的内容其实隐写的就是明亡清兴的悲壮历史。因而我们就可以确定《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就是通过贾家之败来隐写明朝灭亡的历史事实,而且在后28回中作者把满清称为“戎羌”,在别的话语间透露出作者对满清的痛恨。所以,《红楼梦》是一部反清悼明带有政治色彩的小说,这一观点和蔡元培先生的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