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分类有哪些1.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是“五经”之一。 2..按照国家分------ 国风·周南国风·召南国风·邶风国风·鄘风国风·卫风国风·王风国风·郑风国风·魏风国风·唐风国风·齐风国风·秦风国风·陈风国风·桧风国风·曹风国风·豳风3.题材-----(1)有些诗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2)有些诗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3)有些诗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4) 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2.《诗经》的分类方法有哪些一、分类: 1、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来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2、在地区上分为15国风。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源、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二、简介: 《诗经》是百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3.《诗经》的分类方法有哪些《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4.诗经的分类诗经的分类是风、雅、颂。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5.<诗经>的分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个世纪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或<诗三百>,分为<风>,<雅>,<颂>. <风>包括15部分,主要是民间乐歌,共160篇. <雅>分为<小雅>和<大雅>,主要是士大夫等所作的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等,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共40篇.从行数上来看,可以分为(绝诗)和(律诗);从字数上来看,可以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诗。 若两者兼顾起来,则可以分为(五绝)、(五律)或(七绝)、(七律)。 6.《诗经》 按什么分类排编根据乐调来区分,分为:风 、雅、颂。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作为配乐的歌词出现的,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1、“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包括了当时个十五诸侯国的民歌民谣,共160篇,占诗经一半以上。“风”多描绘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内容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 2、“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3、“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 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7.请问诗经可以怎样分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个世纪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或<;诗三百>;,分为<;风>,<;雅>,<;颂>. <;风>;包括15部分,主要是民间乐歌,共160篇. <;雅>;分为<;小雅>;和<;大雅>;,主要是士大夫等所作的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等,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共40篇. 从行数上来看,可以分为(绝诗)和(律诗);从字数上来看,可以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诗。若两者兼顾起来,则可以分为(五绝)、(五律)或(七绝)、(七律)。 具体说明如下。 五绝: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字。 五律: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共四十字。 七绝: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八字。 七律: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五十六字。 准确地说,格律诗还应包括排律。排律每首十句或十句以上,每句一般为五言。 诗通常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风,风格自由,可以换韵,平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字数可以不等。名家的有李白的《将进酒》,《行路难》,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杜甫的《三吏》,《三别》等。 近体诗也叫格律诗,风格严谨,有严格的韵和平仄的要求。按句的多少可分为4句的绝句和8句的律诗;按字数的多少又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每两句诗称为一联。这样,绝句就有2联,律诗有4联。需要注意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2,3联)一定要是对仗的句子,否则就不是律诗了。 《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总的说就是 古体诗 近体诗 现代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