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巫山神女的诗词1、《巫山神女》 唐代:刘方平 神女藏难识,巫山秀莫群。 今宵为大雨,昨日作孤云。 散漫愁巴峡,徘徊恋楚君。 先王为立庙,春树几氛氲。 2、《巫山神女庙》唐代:刘禹锡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乍开疑卷幔, 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3、《书巫山神女祠》唐代:繁知一 忠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 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 4、《巫山神女庙》唐代:温庭筠 黯黯闭宫殿,霏霏荫薜萝。 晓峰眉上色,春水脸前波。 古树芳菲尽,扁舟离恨多。 一丛斑竹夜,环佩响如何。 5、《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唐代:孟浩然 君不见巫山神女作行云,霏红沓翠晓氛氲。 婵娟流入楚王梦,倏忽还随零雨分。空中飞去复飞来, 朝朝暮暮下阳台。 愁君此去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 2.与巫山神女相关的诗词《惜奴娇·瑶阙琼宫》 年代: 宋 作者: 巫山神女 瑶阙琼宫,高枕巫山十二。睹瞿塘、千载滟滟云涛沸。异景无穷好,闲吟满酌金卮。忆前时。楚襄王,曾来梦中相会。吾正鬓乱钗横,敛霞衣云缕。向前低揖。问我仙职。桃杏遍开,绿草萋萋铺地。燕子来时,向巫山、朝朝行雨暮行云,有闲时,只恁画堂高枕。 《惜奴娇·绕绕云梯》 年代: 宋 作者: 巫山神女 绕绕云梯,上彻青霄霞外。与诸仙同饮,镇长春醉。虎啸猿吟,碧桃香异风飘细。希奇。想人间难识,这般滋味。姮娥奏乐箫韶,有仙音异品,自然清脆。遏住行云不敢飞。空凝滞。好是波澜澄湛,一溪香水。 《惜奴娇·山染青螺缥渺》 年代: 宋 作者: 巫山神女 山染青螺缥渺,人间难陟。有珍珠光照,昼夜无休息。仙景无极。欲言时。汝等何知。且修心,要观游,亦。《惜奴娇·瑶阙琼宫》 年代: 宋 作者: 巫山神女 瑶阙琼宫,高枕巫山十二。睹瞿塘、千载滟滟云涛沸。异景无穷好,闲吟满酌金卮。忆前时。楚襄王,曾来梦中相会。吾正鬓乱钗横,敛霞衣云缕。向前低揖。问我仙职。桃杏遍开,绿草萋萋铺地。燕子来时,向巫山、朝朝行雨暮行云,有闲时,只恁画堂高枕。 《惜奴娇·绕绕云梯》 年代: 宋 作者: 巫山神女 绕绕云梯,上彻青霄霞外。与诸仙同饮,镇长春醉。虎啸猿吟,碧桃香异风飘细。希奇。想人间难识,这般滋味。姮娥奏乐箫韶,有仙音异品,自然清脆。遏住行云不敢飞。空凝滞。好是波澜澄湛,一溪香水。 《惜奴娇·山染青螺缥渺》 年代: 宋 作者: 巫山神女 山染青螺缥渺,人间难陟。有珍珠光照,昼夜无休息。仙景无极。欲言时。汝等何知。且修心,要观游,亦非。大段难易。下俯浮生,尚自争名逐利。岂不省,来岁扰扰兵戈起。天惨云愁,念时衰如何是。使我辈、终日蓬宫下泪。 《惜奴娇·再启诸公》 年代: 宋 作者: 巫山神女 再启诸公,百岁还如电急。高名显位瞬息尔。泛水轻沤,霎那间、难久立。画烛当风里。安能久之。速往茅峰割爱,休名避世。等功成、须有上真相引指。放死求生,施良药、功无比。千万记。此个奇方第一。 《惜奴娇·方结实累累》 年代: 宋 作者: 巫山神女 方结实累累。翠枝交映,蟠桃颗颗,仙味真香美。遂命双成,持灵刀割来,耳服一粒,令我延年万岁。堪笑东方,便启私心盗饵。使宫中仙伴,递互相尤殢。无奈双成,向王母高陈之。遂指方,偷了蟠桃是你。 《惜奴娇·紫云绛霭》 年代: 宋 作者: 巫山神女 紫云绛霭,高拥瑶砌。晓光中、无限剖列。肃整天仙队。又有殊音欲举,声还止。朝罢时。亦有清香飘世。玉驾才兴,高上真仙尽退。有琼花如雪,散漫飞空里。玉女金童,捧丹文、传仙诲。抚诸仙,早起劳卿过耳。 《惜奴娇·光阴奇》 年代: 宋 作者: 巫山神女 光阴奇。扶桑宫里。日月常昼,风物鲜明可爱。无阴晦。大帝频銮於瑶池。朱阑外,乘凤飞。教主开颜命醉。宝乐齐吹。尽是琼姿天妓。每三杯,须用圣母亲来揖。异果名花几千般,香盈袂。意欲归。却乘鸾车凤翼。 《惜奴娇·显焕明霞》 年代: 宋 作者: 巫山神女 显焕明霞,万丈祥云高布,望仙官衣带,曳曳临香砌。玉兽齐焚,满高穹、盘龙势。大帝起。玉女金童遍侍。奉敕宣言,甚荷诸仙厚意。复回奏,感恩顿首皆躬袂。奏毕还宫,尚依然云霞密,奇更异。非我君,何闻耳。 《惜奴娇·吾归矣》 年代: 宋 作者: 巫山神女 吾归矣。仙宫久离。洞户无人管之。专俟吾归。欲要开金燧。千万频修己。言讫无忘之。哩罗哩。此去无由再至。事冗难言,尔辈须能自会。汝之言,还便是如吾意。大抵方寸平平,无忧耳。虽改易之。愁何畏。 3.巫山高古诗古诗阅读及答案巫山高·想像巫山高 《巫山高·想像巫山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融。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想像巫山高,薄暮阳台曲。 烟霞乍舒卷,猿鸟时断续。 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瞩。 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鉴赏】 《巫山高》,乐府《鼓吹曲辞·汉铙歌》曲名。《乐府解题》曰:“古辞言江淮水深,无梁可度,临水远望思归而已。 若齐王融‘想象巫山高’,梁范云‘巫山高不极’,杂以阳台神女之事,无复远望思归之意也。”按《乐府诗集》所收虞羲、刘绘、梁元帝、费昶、王泰、陈后主等南朝诗人同题之作,亦皆咏巫山神女事,与古辞抒写远道之人思归情绪者不同。 可见其时诗人已将《巫山高》作为一般诗题对待。王融此首,系与沈约(即题内沈右率)、谢朓、刘绘等人同时所赋。 前四句写想象中巫山的美丽景象。《巫山高》一类题目,作者大都并未亲临其地,而是根据《高唐赋》、《神女赋》诸赋的描写,加以想象。 此篇首句即以“想象”二字点醒通首所写巫山景象,均为心之所想,而非目之所击。这首诗意境的特点,也正与“想象”密切相关。 巫山的出名,在于阳台梦雨的传说,因此在首句点出“巫山高”的基础上,即把想象集中到“阳台曲”上,使下文的想象围绕着这个美丽的传说展开。冠以“薄暮”二字,固然与《高唐赋序》中神女自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有关,同时也是为了渲染一种朦胧迷离的气氛,使想象中的景象变得更加具有诱惑力。 三四两句紧接着具体想象阳台的美好景象:美丽的彩霞乍舒乍卷,或隐或现;蘅芷的芳馨时断时续,隐约可闻。这里化用了《高唐赋序》中“其上独有云气,崒兮其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的描写,和《楚辞·九歌·山鬼》中“被石兰兮带杜蘅,折芳馨兮遗所思”的想象,其作用主要不是绘景,而是暗示神女的形迹。 那卷舒变幻的云霞,像是神女的彩裳在飘动,那时断时续的蘅芷芳香,像是神女散发的幽香。这种貌似绘景,实为暗示象征的写法,使这两句所显示的境界变得空灵缥缈,迷离惝恍,有一种是耶非耶,何姗姗其来迟之致,暗寓想望、期待之意。 这就自然引出下两句来。 “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瞩。” 楚怀王与襄王(一说宋玉)都说自己梦遇神女。《高唐赋序》中形容朝云之状有云:“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处所。” 《神女赋序》则云:“(襄)王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志,复见所梦。”都是恍忽梦遇,醒后杳然。 这两句正是有感于梦境之虚幻,而希望变梦为真,说如果神女真正可以遇到,那就不只是相逢于梦中,而是醒来时也纷然在目。这是由热烈想望、殷切期待而产生的心理。 “纷在瞩”形容想象中神女显现于目前的骇目动心之情状,真切而生动。 尽管诗人希望神女“寤言纷在目”,但毕竟只是一种虚无飘渺的愿望,彼美踪迹杳然。 (怃,音wǔ,怅然若失状)在怅然失意中独坐相思,但见秋风飘然而至,吹动庭院中的绿枝。诗写到“秋风下庭绿”,悠然而止,极富韵外之致。 它透露出诗人独坐相思时忽遇秋风动绿时那种恍若有遇却又怅然自失的心理状态。那“下庭绿”的秋风,宛若神女飘然而至的身影,实则不过一时的错觉而已。 诗通过想象与对眼前景的幻觉式感受,写出诗人那种歆慕、期待而又怅惘的心理,也烘托出神女缥缈的身姿面影。整个境界,迷离惝恍,空灵飘忽,既符合所写对象神女的特点,也充分体现出想象中境界的特点。 宋玉的《高唐》、《神女》二赋,虽有美丽的神话传说和出色的描写,但赋的整体不免有些板滞堆砌,此诗将赋中最富诗意的描写加以想象加工,创造出极富文采意想之美的诗境,这种提炼精粹、化赋为诗的艺术手段,值得借鉴。 4.写巫山的诗离 思 五 首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先秦时楚国宋玉的《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全宋诗-袁说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巫山磊块山林姿,一邱一壑贪成痴.寸峰拳石瞥眼过,张皇攫觅惟忧迟.东南佳山多秀丽,就中所欠雄与奇.饱闻巫山冠巴峡,奇峰十二相参差.昔年图画常一见,欲见此山无路之.扁舟西溯上三峡,千岩万壑争追随,终朝应接已不暇,心目洞骇具忘疲.蓦然钟鼓高唐上,峰峦二六排旌旗.一峰霞彩迥在望,一峰展翠开屏帷.无心出岫云吐色,偃盖平峦松并枝.仙踪鹤驾羽衣近,坛石瑶台阊阖低.白云一起凤皇下,清泉四合蛟龙嬉.群峰角立变态异.一一大巧乾坤为.外堪击拊试声律,中含造化分四时.天下名山亦多矣,未有列岫奇如兹.九华一景固天巧,惜与江流相背驰.南北两峰喧众口,妆抹却恨同西施.何如此峰无限好,行行列列临江湄.烟云漠漠出寸碧,风雨时时横黛眉.舟人渔子漫回首,骚士墨客劳支颐.我来穿水入天去,貂裘章甫生尘缁.昂头见此大奇特,跻攀不上空嗟嘻.吾将欲访三岛登九嶷,上蓬莱道山之壁,绝泰华终南之嵋.飞凫去舄啸沧海,却来巫峡温前诗.全宋诗-丁逢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半雨半晴山弄姿,湿云吹风不成痴.蘼芜渐遍楚宫碧,葡萄未涨巴江迟.西南大尹初涉境,山川效职加瑰奇.翠屏窥窗故娟妙,松峦映掩相参差.浮云击汰睨青壁,灵君一去今安之.吟情浩荡隘宇宙,万景敢云骄莫随.当年楚境半天下,孱王醉梦方昏疲.珊瑚玉佩赤帝女,星髾羽盖霓旌旗.锡符赐荣岂无意,侍臣托讽褰帱帷.尹今文采继骚雅,梦得诗魂羞竹枝.吾行一百八盘上,钻天但觉天云低.荒荒野驿虎豹怒,阴阴岭树猿猱嬉.危登险陟倦三伏,口呿背浃嗟胡为.岂知舟行有奇观,山灵秘惜留归时.青帘白舫夙已具,芒鞋布袜将从兹.胸中邱壑未尘土,头上岁月从驱驰.虽无胜具逐支许,尚有乐趣同周施.何当投劾便归去,发船打鼓清江湄.更催尺一唤公觐,同看二六浮修眉.常山蛇阵想鱼腹,建溪龙焙倾蟇颐.摊钱昼浪看三老,杖藜晚岸寻名缁.昔人汶岭寄书帖,更歌蜀道先吁嘻,未若尹外岳牧中丞疑,惠爱春江之赴沧海,清明秋月之挂峨嵋.尽驱三峡波涛笔,第入思齐访落诗.全宋诗-黄人杰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文昌老仙绝俗姿,爱山成癖非儿痴.胸中况自有丘壑,槛结瑰异常恐迟.坤维谋畧出分阃,江山致助争出奇.寻幽选胜上巫峡,断崖怪石悬参差.十二峰前弭征楫,枝藤直上穷所之.云烟变态千万状,过眼神动惊天随.人疑跻攀欲力尽,公自乐此良不疲.瑶华真妃似夙驾,风马昼下扬幡旗.层峦好处起苍壁,丹霞望门开赤帷.登坛定可拾瑶翠,却老未应无玉枝.仰天一笑晲寥廓,俯视培塿丘陵低.颇疑游龙出飞跃,恍若栖凤犹娱嬉.乔松跨鹤远近集,云雨济人朝暮为.坛罗野翠有余润,泉拖修帛无穷时.一经盼睐便改观,阳台价重当由兹.惜哉牙纛不久驻,鷁首未转樯乌驰.轻缣素练欲摹写,画师难著五色施.笔端机杼始潜运,悠然寄兴沧洲湄.章成密简绣衣使,绣衣翰墨今白眉.珠酬玉唱两相尚,三叹尽解骚人颐.好刊苍珉示千古,磨而不磷涅不缁.纷纷我辈小巫耳,健读数过徒噫嘻.待从两公奠西极,安南嶷,收关河百二之险,劖岷峨万仞之嵋.大书有宋中兴颂,东还更和巫山诗.全宋诗-李嘉谋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道人爱山出天姿,自谓计黠人嫌痴.独游名山看不足,每得胜处行为迟.谁人能知物外赏,世上自有灵中奇.一行作吏困汩没,便与好境相参差.脱兔投林今适愿,穷猿得木吾何之.芒鞋竹杖恣如往,烟蓑雨笠长相随.青山愈好足力尽,此意未止驽骀疲.路逢行人说大尹,正见谕蜀扬舲旗.好贤招邀每虚席,问俗疾苦时褰帷.才华落落清庙器,诗笔粲粲珊瑚枝.胸吞楚泽八九尽,气压巫峡群山低.大峰联娟争媚妩,苍壁徒倚供游嬉.巴东巴峡古所重,作云作雨今胡为.有情飞鸢送迎客,无数棹歌来去时.昔日画图曾见者,何意忽此今逢兹.迩来丰碑在人口,已与流水争东驰.政用中和得大体,智出毫末非全施.不与英声流上国,已有诗卷传江湄.狼烽长闲士鼓腹,耕陇不见愁生眉.都门髣髴记分袂,蜀道修阻常支颐.持谒见公敢论旧,抚髀顾我清无缁.樽俎频开闲共话,歌讴聊与民同嘻.忽然晨旦往东壁,但见山月来峨嵋.行吟何独壮三峡,在处山林来乞诗.全宋诗-闾丘泳次袁说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舟行观山无定姿,篷底兀坐真儿痴.层崖复岭正杂遝,平冈横阜俄逶迟.晴岚参天固竞秀,深崖挺石尤多奇.遥岑浮眉绿点点.飞瀑悬剑锋差差.饮闻巫山妙天下,今诵公诗如见之.蓬仙来应人间世,妙龄便有声名随.日谈经术辅主圣,久领国计嗤驽疲.共推经邦济川楫,暂建分陕元戎旗.百城听命仰赐履,三边制胜如筹帷.长江高唐神女峡,万里昆仑分一枝.峰峦森立入霄汉,塔庙选胜居高低.响山猨啼声若啸,迎棹鸦舞来如嬉.金母分畀神灵职,孰云朝暮阳台为.琅函蕊笈发天秘,赞禹治水唐虞时.英辞一洗千载陋,写之琬琰宜在兹.人思传本快先睹,蔡邕石经车马驰.北畅威名被沙漠,西奠夷落连黔施.帝遣云軿镇南极,祠宫姑寓江之湄.湘群时过鼓瑶瑟,宓妃岂复扬蛾眉.金关已侔坐少广,丹经孰授逾期颐.野人尘容粗知学,素守亦复涅不缁.朅。 5.诗词中襄王典故的来源战国时,巫山神女暗慕楚襄王,私下凡尘相会,襄王一见之下, 惊为天人,欲效连理,唯仙凡 阻隔,未能如愿。 襄王返宫后对神女仍念念不 忘, 巫山神女为解襄王一片痴心,在梦中与 襄王结合后,赠玉佩而别。 襄王其后踏遍巫 山,再访佳人,神女再现法相,解说前缘已了, 勉楚王收拾情心,专心社稷,遂辞别返天庭。 巫山神女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宋玉的《高唐赋》与《神女赋》。在《高唐赋》中宋玉向楚襄王介绍巫山神女:“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 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 故为立庙,号曰朝云。”显然,巫山神女是与楚怀王有一夜情的巫山女神。 宋玉的一番描述,激起楚襄王的极大兴趣,也想和这位女神发生点故事。在《神女赋》中宋玉就写到了楚襄王与神女的遇合:“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 其后,楚襄王因这位神女几乎走火入魔:“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 可见,巫神神女是与楚怀王父子关系密切的一位绝色女神,曾主动与楚王父子发生关系,之后又飘然而去。 巫山神女作在民间传说中又是另一番模样。 她是西王母的女儿,名叫瑶姬。和十二个姐妹一起在巫山一带帮助大禹治水,后来化作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 瑶姬是十二仙女的杰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个迎来朝霞,便赢得了“望霞峰”亦即神女峰的美名。 两个版本的巫山神女身份悬殊。 一个是古代帝王的侍女或称之为高级妓女,一个是献身于治水大业的女英雄活菩萨。把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功劳记在神仙的名下或者以神仙相助来表明人类行动的天经地义这是合乎世俗民众的愿望的。 至于说巫神女是为帝王服务的高级妓女稍嫌论据不足。因为,大凡妓女者为异性献身总有所图,巫山神女与楚王幽会后却没提丝毫的要求。 不过,算是一种补偿,楚王到底给她立了庙。这样一来,巫山神女多少就有点妓女的嫌疑了。 随便找来一本汉语词典查一下“神女”的解释,除了有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解释外,还有一个解释正是妓女。 巫山神女与楚襄王的故事,故事原来讲的本意是【神女有心,襄王无意】,也就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意思。 宋玉所做〈神女赋〉可分为三章.第一章描写楚襄王夜梦神女,乃告於宋玉,命其作赋,第二章细致描写神女的容颜,装饰,仪态和襄王向神女求爱而遭拒绝的过程,最后一章写神女离去之态和楚王对她的思念.楚王梦见神女并概括讲述神女的美貌,作者再由外入内,全力铺陈神女的美丽.先写神女外貌端庄,姣丽,丰盈,温润,再写神女的形态是那麽清静,然后又写神女对恋爱是以礼自防,突出了神女的精神境界.如此步步深入,既完成了对神女立体的刻划描摹,另一方面又以其爱情的不成功给全赋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令人迷茫,令人感慨,令人激动。 6.清平调三首的翻译名称: 清平调三首 作者: 李白 简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 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 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 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 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唐诗 栏目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类别: 七言绝句 乐府 体裁: 诗 年代: 盛唐 内容介绍 原文 清平调三首①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②。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④。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⑤。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⑥。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⑦。 注释 [注释] ①清平调:题为乐府调名,实际上这组清平调是李白用七绝格律自创的。 ②槛:栏杆。华:花。 ③群玉山: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的仙山。瑶台:传说在昆仑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④红艳:指牡丹。云雨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欢会事,典出宋玉《高唐赋》。 ⑤飞燕:汉成帝宠妃赵飞燕。 ⑥倾国:喻美色惊人。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⑦解释:消散。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赏析 [赏析] 这三首诗第一首以牡丹比贵妃,歌咏她的美艳;第二首运用典故,以带露之花比贵妃得宠;第三首兼咏贵妃和牡丹。 这组诗构思精巧,咏花咏人,紧密结合。诗中"云想衣裳花想容"等都是清新自然的佳句。 李白《清平调》三首赏析 清平调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 【赏析一】 有关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期间创作的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诗歌之一。据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宫中曾经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栽种了不少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紫红,浅红,全白,各色相间,煞是好看。 一日,唐玄宗骑着心爱的照夜白马,杨太真,即杨贵妃则乘了一乘小轿,一同前来赏花,同时带着当时宫中最著名的乐师,即大名鼎鼎的李龟年。李龟年看到皇帝与杨玉环兴趣盎然地在赏花,便令他那班梨园弟子拿出乐器,准备奏乐起舞为皇上与贵妃助兴,唐玄宗却说到:“赏名花,对爱妃,哪能还老听这些陈词旧曲呢?”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笔如飞,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诗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满意,当即便令梨园弟子奏起丝竹,李龟年展喉而歌,杨贵妃拿着玻璃七宝杯,倒上西凉州进贡的葡萄美酒,边饮酒边赏歌,不觉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见愈发兴起,忍不住也亲自吹起玉笛来助兴,每到一首曲终之际,都要延长乐曲,重复演奏,尽兴方止。 杨贵妃饮罢美酒,听完妙曲,遂款款下拜,向唐玄宗深表谢意。这段出自《杨太真外传》的传奇故事,也许有不少夸张、虚构的成份。 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虽然历史上描写皇帝身边女子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是要论起既能够得到当事人的喜爱,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评的却不多,而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李白这三首《清平调》莫属了。 李白对于他这次突然被召入宫,所要写的特定题材有着一种非同寻常的准确把握,即紧紧抓住了唐玄宗当时的特殊的心理,从“赏名花,对爱妃”这一特定的角度切入,从而一下子就使得全诗不论在立意谋篇上,还是在修辞手法上,都显得游刃有余,又得心应手。 不过,要在创作时事先想得如此周全完备,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首先,这要得益于李白与生俱来的那种“视同俦为草芥,戏万乘(sheng 音剩)若僚友的”气质。 清人赵翼说得好:“挥洒万乘之前,无异长安市上醉眠时,此何如气也”(《原诗》)。李白本来是带了一腔的抱负奉召来到西京长安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他本来以为这次到了首都就可以实现他“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伟大政治理想,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唐玄宗只不过把他当做了太平盛世的一种点缀而已,所以对于这种强加的御用文人的角色,李白的内心感到非常痛苦与失落。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一诗中活灵活现地描绘了李白醉卧长安的放浪生活:“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以他极为特殊的“待召翰林”的身份,再加上他天生的傲骨,所以哪怕是在皇帝与贵妃面前,也从来都是自在从容、不卑不亢的,唯其能够如此,才不会在这种事先毫无准备,突如其来,又只能写好不能写坏的即时创作前忙了手脚,乱了方寸。 因为此时皇帝的兴致正高,贵妃娘娘也在一旁翘首等待,换了别人,恐怕也。 7.巫山曲表达的情《巫山曲》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巫山神女的传说。前两句写行船中的诗人沿途见到的景象。三、四两句写楚王梦遇神女的古老神话。诗中将楚王夜卧的高唐换成神女所居的高丘,将场景集中在一处,使楚王和神女相会的情节更为集中。五、六两句写神女形象。最后两句写失落惆怅之感,表现了和神女离别的痛苦。这首诗成功地描绘了神女的形象,写得形象而又飘渺,用语恰当。同时,诗人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神女峰的传说、峡中景色完美地融在了一起,传神地表达出了诗人在行舟峡中的特殊感受。 巫山曲 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8.李群王的古诗《赠人》翻译作品原文编辑赠人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2] 2作品格律编辑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 其韵脚是:下平七阳(平水韵)。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3] 3作品鉴赏编辑这首《赠人》诗,所赠之人虽不可考,但从内容可知,对方是一位失恋的多情男子。 全诗借用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的典故写出。但作者将这个典故的情节弄错了,而下面这篇赏析自然对这个典故的表述也是有错误的。 据《高唐赋》与《神女赋》:楚怀王在游览云梦泽台馆时,曾经梦遇巫山神女。临别时,神女告诉怀王,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后人便根据神女的话,用“云雨”来指代男女间的私情。后来宋玉陪侍楚襄王到云梦泽游览,又都曾在梦中会过神女。 《赠人》诗开头两句即用宋玉梦遇神女之事。诗人将失恋男子比成宋玉,将他所爱女子比成神女。 首句以“衣裳”喻文采,暗示受赠者的文采风流一似宋玉。次句接着说,“惹得”神女动情而入梦。 神女因宋玉之文采风流而生向往之情,入梦自荐。然而,美人的心是变化难测的,就说这位巫山神女吧,她先倾心于怀王,后来又钟情于襄王。 “惹得”二字很有意味,也很有分寸感,又照顾到了对方的体面。后两句议论,出语真诚,在旷达的劝说中见出对朋友的深情。 “云雨无情难管领”的说法尽管偏颇,但对于失恋中的朋友却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失为一剂清热疏滞的良药。这首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典故的运用。 写诗向一位失恋的朋友进言,最易直露,也最忌直露。这首诗由于借用典故写出,将对失恋友人的劝慰之情说得十分含蓄,委婉得体,给诗情平添了许多韵味作品原文编辑赠人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2] 2作品格律编辑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 其韵脚是:下平七阳(平水韵)。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3] 3作品鉴赏编辑这首《赠人》诗,所赠之人虽不可考,但从内容可知,对方是一位失恋的多情男子。 全诗借用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的典故写出。但作者将这个典故的情节弄错了,而下面这篇赏析自然对这个典故的表述也是有错误的。 据《高唐赋》与《神女赋》:楚怀王在游览云梦泽台馆时,曾经梦遇巫山神女。临别时,神女告诉怀王,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后人便根据神女的话,用“云雨”来指代男女间的私情。后来宋玉陪侍楚襄王到云梦泽游览,又都曾在梦中会过神女。 《赠人》诗开头两句即用宋玉梦遇神女之事。诗人将失恋男子比成宋玉,将他所爱女子比成神女。 首句以“衣裳”喻文采,暗示受赠者的文采风流一似宋玉。次句接着说,“惹得”神女动情而入梦。 神女因宋玉之文采风流而生向往之情,入梦自荐。然而,美人的心是变化难测的,就说这位巫山神女吧,她先倾心于怀王,后来又钟情于襄王。 “惹得”二字很有意味,也很有分寸感,又照顾到了对方的体面。后两句议论,出语真诚,在旷达的劝说中见出对朋友的深情。 “云雨无情难管领”的说法尽管偏颇,但对于失恋中的朋友却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失为一剂清热疏滞的良药。这首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典故的运用。 写诗向一位失恋的朋友进言,最易直露,也最忌直露。这首诗由于借用典故写出,将对失恋友人的劝慰之情说得十分含蓄,委婉得体,给诗情平添了许多韵味作品原文编辑赠人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2] 2作品格律编辑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 其韵脚是:下平七阳(平水韵)。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3] 3作品鉴赏编辑这首《赠人》诗,所赠之人虽不可考,但从内容可知,对方是一位失恋的多情男子。 全诗借用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的典故写出。但作者将这个典故的情节弄错了,而下面这篇赏析自然对这个典故的表述也是有错误的。 据《高唐赋》与《神女赋》:楚怀王在游览云梦泽台馆时,曾经梦遇巫山神女。临别时,神女告诉怀王,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后人便根据神女的话,用“云雨”来指代男女间的私情。后来宋玉陪侍楚襄王到云梦泽游览,又都曾在梦中会过神女。 《赠人》诗开头两句即用宋玉梦遇神女之事。诗人将失恋男子比成宋玉,将他所爱女子比成神女。 首句以“衣裳”喻文采,暗示受赠者的文采风流一似宋玉。次句接着说,“惹得”神女动情而入梦。 神女因宋玉之文采风流而生向往之情,入梦自荐。然而,美人的心是变化难测的,就说这位巫山神女吧,她先倾心于怀王,后来又钟情于襄王。 “惹得”二字很有意味,也很有分寸感,又照顾到了对方的体面。后两句议论,出语真诚,在旷达的劝说中见出对朋友的深情。 “云雨无情难管领”的说法尽管偏颇,但。 9.清平调是一首李白作的诗吗,谁能给我发过来,翻译也要有三首的名称: 清平调三首作者: 李白 原文 清平调三首①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②。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④。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⑤。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⑥。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⑦。 注释 [注释] ①清平调:题为乐府调名,实际上这组清平调是李白用七绝格律自创的。 ②槛:栏杆。华:花。 ③群玉山: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的仙山。瑶台:传说在昆仑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④红艳:指牡丹。云雨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欢会事,典出宋玉《高唐赋》。 ⑤飞燕:汉成帝宠妃赵飞燕。 ⑥倾国:喻美色惊人。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⑦解释:消散。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赏析 [赏析] 这三首诗第一首以牡丹比贵妃,歌咏她的美艳;第二首运用典故,以带露之花比贵妃得宠;第三首兼咏贵妃和牡丹。 这组诗构思精巧,咏花咏人,紧密结合。诗中"云想衣裳花想容"等都是清新自然的佳句。 李白《清平调》三首赏析 清平调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 【赏析一】 有关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期间创作的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诗歌之一。据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宫中曾经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栽种了不少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紫红,浅红,全白,各色相间,煞是好看。 一日,唐玄宗骑着心爱的照夜白马,杨太真,即杨贵妃则乘了一乘小轿,一同前来赏花,同时带着当时宫中最著名的乐师,即大名鼎鼎的李龟年。李龟年看到皇帝与杨玉环兴趣盎然地在赏花,便令他那班梨园弟子拿出乐器,准备奏乐起舞为皇上与贵妃助兴,唐玄宗却说到:“赏名花,对爱妃,哪能还老听这些陈词旧曲呢?”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笔如飞,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诗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满意,当即便令梨园弟子奏起丝竹,李龟年展喉而歌,杨贵妃拿着玻璃七宝杯,倒上西凉州进贡的葡萄美酒,边饮酒边赏歌,不觉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见愈发兴起,忍不住也亲自吹起玉笛来助兴,每到一首曲终之际,都要延长乐曲,重复演奏,尽兴方止。 杨贵妃饮罢美酒,听完妙曲,遂款款下拜,向唐玄宗深表谢意。这段出自《杨太真外传》的传奇故事,也许有不少夸张、虚构的成份。 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虽然历史上描写皇帝身边女子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是要论起既能够得到当事人的喜爱,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评的却不多,而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李白这三首《清平调》莫属了。 李白对于他这次突然被召入宫,所要写的特定题材有着一种非同寻常的准确把握,即紧紧抓住了唐玄宗当时的特殊的心理,从“赏名花,对爱妃”这一特定的角度切入,从而一下子就使得全诗不论在立意谋篇上,还是在修辞手法上,都显得游刃有余,又得心应手。 不过,要在创作时事先想得如此周全完备,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首先,这要得益于李白与生俱来的那种“视同俦为草芥,戏万乘(sheng 音剩)若僚友的”气质。 清人赵翼说得好:“挥洒万乘之前,无异长安市上醉眠时,此何如气也”(《原诗》)。李白本来是带了一腔的抱负奉召来到西京长安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他本来以为这次到了首都就可以实现他“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伟大政治理想,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唐玄宗只不过把他当做了太平盛世的一种点缀而已,所以对于这种强加的御用文人的角色,李白的内心感到非常痛苦与失落。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一诗中活灵活现地描绘了李白醉卧长安的放浪生活:“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以他极为特殊的“待召翰林”的身份,再加上他天生的傲骨,所以哪怕是在皇帝与贵妃面前,也从来都是自在从容、不卑不亢的,唯其能够如此,才不会在这种事先毫无准备,突如其来,又只能写好不能写坏的即时创作前忙了手脚,乱了方寸。 因为此时皇帝的兴致正高,贵妃娘娘也在一旁翘首等待,换了别人,恐怕也只有写出一般的应景文字而交差而已。所以说从容构思,立意独到,坐等可待,文思敏捷,正是《清平调》诗最主要的,也是常人望尘莫及的难能可贵之处。 这组诗一共写了三首,其中第一首最为出色,“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而这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又是一开始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所有立意、构思都是从这一句实际逐渐展开的。句中两个“想”字,化实为虚,虚实结合,把唐玄宗此时最为得意的“名花”与“爱妃”非常巧妙地联系起来,天上那多姿的彩云,犹如贵妃翩翩的霓裳(chang 音常),而眼前娇艳无比的牡丹,恰似贵妃的花容月貌,盛开的牡丹和美艳的妃子,正所谓是“国色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