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松的诗句

1. 关于松的诗句

咏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松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

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

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

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

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

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

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

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欧阳澥 【句】 离家已是梦松年。

无名鬼 【句】 芫花半落,松风晚清。 赵嘏 【句】 松岛鹤归书信绝,橘洲风起梦魂香。

陆龟蒙 【句】 溪山自是清凉国,松竹合封萧洒侯。 陈蓬 【句】 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星。

(题松山) 廖凝 【句】 落尽最高树,始知松柏青。(《落叶》)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檀栾竹影,飙松声。

不烦歌吹,自足娱情。 灵澈 【句】 古墓碑表折,荒垄松柏稀。

(《伤古墓》)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萧颖士 【江有枫一篇十章】 我朋在矣,彼陆之子。如松如杞,淑问不已。

韩愈 【条山苍(中条山在黄河之西)】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元淳 【句】 弟兄俱已尽,松柏问何人。(《寄洛中姊妹》) 郑符 【闲中好】 闲中好,尽日松为侣。

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 李世民 【咏小山】 近谷交萦蕊,遥峰对出莲。

径细无全磴,松小未含烟。 李隆基 【续薛令之题壁】 啄木觜距长,凤凰羽毛短。

苦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

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暂游仁智所,萧然松桂情。

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 张九龄 【答陆澧】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王维 【别辋川别业】 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

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华子冈】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刘长卿 【听弹琴】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李白 【铜官山醉后绝句】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李白 【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韦应物 【寄璨师】 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纱灯。

时忆长松下,独坐一山僧。 韦应物 【宿永阳寄璨律师】 遥知郡斋夜,冻雪封松竹。

时有山僧来,悬灯独自宿。 韦应物 【雪行寄褒子】 淅沥覆寒骑,飘飖暗川容。

行子郡城晓,披云看杉松。 韦应物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 【咏琥珀】 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

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 岑参 【题井陉双溪李道士所居】 五粒松花酒,双溪道士家。

唯求缩却地,乡路莫教赊。 姚合 【秋中夜坐】 疏散永无事,不眠常夜分。

月中松露滴,风引鹤同闻。 裴夷直 【酬卢郎中游寺见招不遇】 偶出送山客,不知游梵宫。

秋光古松下,谁伴一仙翁。 裴夷直 【寓言】 秋树却逢暖,未凋能几时。

何须尚松桂,摇动暂青枝。 裴夷直 【令和州买松】 好觅凌霜质,仍须带雨栽。

须知剖竹日,便是看松来。 杜牧 【送薛种游湖南】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

怜君片云思,一去绕潇湘。 喻凫 【赠空禅师】 虎见修行久,松知夏腊高。

寒堂坐风雨,瞑目尚波涛。 喻凫 【题禅院】 无花地亦香,有鹤松多直。

向此奚必孤,山僧尽相识。 马戴 【黄神谷纪事】 霹雳振秋岳,折松横洞门。

云龙忽变化,但觉玉潭昏。 马戴 【赠道者】 深居白云穴,静注赤松经。

往往龙潭上,焚香礼斗星。 于兴宗 【东阳涵碧亭(《金华志》:兴宗宝历初令东阳创此亭)】 高低竹。

2. 描写松的诗句 古诗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唐 · 王维《山居秋暝》 译文: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2、松间沙路净无泥 —— 宋 ·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译文: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 3、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宋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译文: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唐 · 李白《蜀道难》 译文:离天不满一尺的险峻高峰,枯松倒挂的悬崖峭壁。 5、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 魏晋 · 刘桢《赠从弟》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3. 关于松的诗句古诗词

一、青松

【作者】陈毅 【朝代】现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译文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这青松又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二、赠从弟(其二)

【作者】刘桢 【朝代】魏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三、书院二小松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译文

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四、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朝代】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五、寻雍尊师隐居

【作者】李白 【朝代】唐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译文

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遥世外不用记年。拨开浓云寻找古老的山间古道,奇树听那涂涂的流泉。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鹤在眠。与雍辱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4. 描写松的古诗

庭松 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栽松二首 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5. 形容松树的诗句

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古松感兴

【唐】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6. 关于松的古诗

涧底松 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贤,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白居易的《 涧底松 》作于元和四年(809)。

元和三年诗人由翰林学士转任左拾遗,位虽不高,职在谏言。他也的确做到了“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 ,天下利病无不言”(《初授拾遗献书》)。

不仅与宪宗当面论执强鲠,还创作了大量讽谕诗,道民疾苦 ,补察时政 。正如他自己所说:“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涧底松》就是这一时期所作的讽谕诗中五十首新乐府中的一篇。 《涧底松》一诗的命名及寓意,显然由西晋左思《咏史》之二“郁郁涧底松”而来。

他对左思此诗感触颇深,几次为“涧底松”鸣不平。此前曾作《续古诗十首》(其四)敷衍铺陈诗意云: 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风雪折劲木,涧松摧为薪。

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

“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何等沉痛!与左思诗相比,虽含蓄不及左而愤慨切直实有过之。然而白居易仍觉不尽意,又直以《涧底松》为题,写了这首政治讽刺诗。

诗共十六句。前六句咏涧底松,后十句紧扣涧底松抒写感慨。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首句点明所咏之物及其特征 。

“百尺 ”,虚写 、极言其高;“ 十围”,以夸张渲染其粗,说明松材之良可用。次句写松的生长环境:“寒且卑”。

气候寒而地势低。两句虽十四字 ,却起得简洁明快 ,紧紧扣住了“涧底松”三字。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写因涧深山险人迹罕至,涧底松老死也不遇良工为之量材而用。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帝王的高堂缺少栋梁之材 ,这里需要那里期待却互不相知。

首句已经点明良木,这里用“彼有”一词,自然意脉贯通。 以上为第一层,咏叹涧底松的不遇。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有谁能理解苍天造物的用意,生此良材却生非其他。

这两句承前写来 ,无论从诗意还是结构来看 ,都是由“缘物”到“寄慨”的既承且转的过渡。 “ 金张世禄原宪贤 ,牛衣寒贱貂蝉贵 ”。

“ 金张”,指汉宣帝时的高官金日磾和张安世 。二人奢华无度 ,后用来代指贵族 。

“原宪”,字子思,孔子门徒,为人贤能(见《史记·仲尼弟子传 》)。“牛衣”,指牛御寒的东西 ,以麻或草编成 。

《汉书·王章传》载 :王章患病,贫困没有被盖,卧于牛衣之中。“貂蝉 ”,古代王公显官冠上之饰物,始自汉代武官。

两句的意思是:金张因世禄而贵,绳枢瓮牖的原宪却是大贤者;寒贱的牛衣怎能与华贵的貂蝉相比。这两句从左思诗“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二句中浑化典实,又自铸新词,更觉生动形象,对比鲜明而强烈。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这几句承前生发,最为警策。

尤其是后两句,以对句出之,其中“未必”一词,出语活脱,阐明事理未加绝对化,颇具一种深刻的哲理和朴素的辩证观点,是对儒家一贯鼓吹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大胆否定 。诗人当时身为朝廷命官 ,竟然发此宏论,实在难能可贵。

结句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珊瑚”,热带海生物,骨骼相连 ,形如树枝,故又名珊瑚树。

“历历”句:古乐府有“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的诗句。“历历”,形象分明可数。

古乐府中的“白榆”原指星星,这里借星指榆树。平凡的榆树又岂能与珍贵的珊瑚树相比。

但是榆树却高植上天,珊瑚却沉生海底。足见高者不一定贤,下者不一定愚。

结尾两句以比喻兼对比的修辞方式,对“高者未必贤”二句作进一步的形象补叙。有了这两句,诗意更加隽永,耐人回味。

以上为第二层,诗意又宕开一步,从涧底松不幸遭际的特指进而转入对某种现象的泛指,使题旨更加显豁和深化。 白居易的这首《涧底松》意蕴丰富。

诗人原附有题注云:“念寒亻隽也”。“亻隽”,通俊 。

寒俊,指的是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可见,本诗是诗人为寒俊鸣不平之作。

唐时虽以科举取士,较之西晋时的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 ”的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有所改进 ,但真正有卓越才识的读书人 ,若无达官显宦荐引,也往往被委弃不用,默默无闻。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相当普遍 。

于是诗人“ 缘事而发”,“比拟恰合”(《唐宋诗醇》评语)地抓住了涧底松既寒且卑和“ 老死不逢工度之 ”,讽喻和针砭这种不平的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后来,白居易又在和元稹《松树》诗中表明了他的意愿。

他希望涧底松都能成为“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同时他为才士呼吁“ 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更替忠贞的“松树 ”道出了平生之志:“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

一片怜才惜才之意,忧国忧民之心,毕见于纸上。从诗题来看,本诗虽是咏物,但与一般咏物诗的写法又有所不同。

一般咏物诗往往在状物之形的。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