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走的诗句

1. 有哪些可以形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诗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战国·屈原《离骚》。

译文: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出自: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出自:汉代·佚名《汉乐府·长歌行》。

译文: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4、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出自:清·纳兰性德《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译文:眺望远方,视线落处,凉云冷雨,故园遥不可及,更在远方的远方。

5、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2. 表示走的词语

走、走访、造访、离开、奔走相告。

奔波:忙忙碌碌地往来奔走。

奔忙:奔走操劳:他一天到晚~不休。

造访:拜访:登门~。

拜访:敬辞,访问:~亲友。

散步:随便走走(作为一种休息方式)。

溜达:散步;闲走。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游荡:闲游放荡,不务正业。

踱步:(1) 慢步行走 (2) 又如:踱来踱去;踱方步;踱走(踱步,走慢步,慢步走) (3) [方]∶痴呆;呆笨。

徘徊:(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疑不决。

闲逛:闲暇时到外面随便走走;游逛。

奔走:(1)急走;跑:~相告。(2)为一定目的而到处活动。

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忙忙的样子。

奔走相告:

表示"走"的词语--竞走、奔走、逃走(蹭行、遛哒、散步)

3. 描述离开的诗句

送兄 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

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真挚。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

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

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

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

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

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首先是佩服其人品。

这有《赠孟浩然》可证: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诗歌艺术。孟作《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 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 写自己凝情望着“下山路”,所见所闻一桩一件地在眼前和耳边飘过,在心底则漾起种种的情感波澜,无非是要传达出对那位落伍朋友的关切。

那种痴痴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李白那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灵活运用这一手法的出色的汇报演出。

至于前两句,西辞的是“黄鹤楼”,东下的是“扬州”,都带着“迷花不事君”的潇洒,作为客体的孟浩然之神跃然纸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跃然纸上了。这首诗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没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给孟浩然一个人的。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重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事态原是这样:李益与表弟邂逅于旅途,问姓称名才相认,皆大惊喜。但如果按照这个次序来写,诗情汹涌处就被平庸的叙述掩盖了。

诗人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放在前头,反映着他自己被触动之深,也更能唤起读者悲悯人生苦难的心思。“问姓”两句非常细腻:初见而“惊”,实际心中已经有个揣测,于是去“问”对方姓名——我们要是把这一联作互文句来看,当时那种“请教台甫”的情景就如在目前了。

而当对方一说出姓名,他就不免端详着表弟勾起串串回忆。其后竟日长谈,亲情浓浓的,时光飞逝,会少离多,读者自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灌注其中,为之惊喜,为之叹息。

然而乐事还来不及充分高扬,诗人的心却早已被次日的离别折磨了。他凝想着来日的巴陵道上,依旧是孤身一人,过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放出一山拦,就未免沮丧得很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 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唐代士大夫阶级其实都以能“致君尧舜上”、作“帝王师”为人生最高价值的实现。因此,他们做官也要做京官,外放就有失落感。

这首诗中的送人者和被送者都有这种“恋京情结”,故而对送别处的长安城依依不舍,而向将要赴任的方向一望,就觉得特别的风烟迷漫。送人者安慰被送者,又特别点明自己“同是宦游人”,等待着自己的也许同样是外放的命运。

命运既然相同,那就心有灵犀,什么悲哀都能分担了。然而初唐士子毕竟有乐观的底色,因此很快就能摆脱悲切切的情调,喊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言壮语。

我们仿佛看到他坚定地把手一挥,就把前面的万缕愁思通通斩断。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是最规范的。

一、二句点出送别之地,三、四句承接着传达离别之愁,五、六句摆脱离愁转向乐观,七、八句以“。

4. 形容行走的诗句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 形容人走路的词语

蜻蜓点水

猫步

行如风

大步流星步后尘】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2113追随模仿.

【步履安详】步履:步行;安详:安稳.迈步走路,从容安稳.

【步履蹒跚】蹒跚:走路一5261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步履如飞】形容脚步轻盈,走路快速如飞.

【步人后尘】后尘:走路或行车时后面4102扬起的尘土.指跟在人家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没有创造性.

【步态蹒跚】走路摇摆、缓慢的姿态.

【寸步难行】连一步都难以进1653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寸步难移】连一步都难移动.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吃饭时要防止内被食物噎住,走路时容要防止摔跤.形容处事小心谨慎.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道而不径】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

【独行踽踽】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

【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6. 表示“走”的词语有哪些

大步流星、步履安详、步履蹒跚、步履如飞、寸步难行

一、大步流星

白话释义: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朝代:近代

作者:周立波

引证:《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四:“听到叫他名,他大步流星地迈过去,把它牵上。”

二、步履安详

白话释义:步行;安详:安稳。

朝代:南宋

作者:朱熹

出处:《小学·嘉言》:“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

翻译:走路如果安静,居住的地方就必然安静

三、步履蹒跚

白话释义: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朝代:唐

作者:皮日休

出处:《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翻译:天禄这种传说中的神兽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四、步履如飞

白话释义:形容行进很快。

朝代:明

作者:归有光

出处:《弘玄先生自序赞》:“一童子挟书自随,步履如飞。”

翻译:一个童子夹着书跟在后面,行进很快

五、寸步难行

白话释义:连一步都难以进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朝代:唐

作者:杜甫

出处:《九日寄岑参》:“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翻译:官员们勉强做出从容自得的样子,老百姓却困于泥泞而难以行走。

7. 形容行走的古诗词

《谭子池》 年代: 唐 作者: 郭周藩 澄水一百步,世名谭子池。

余诘陵阳叟,此池当因谁。父老谓余说,本郡谭叔皮。

开元末年中,生子字阿宜。坠地便能语,九岁多须眉。

不饮亦不食,未尝言渴饥。十五锐行走,快马不能追。

二十入山林,一去无还期。父母忆念深,乡闾为立祠。

大历元年春,此儿忽来归。头冠簪凤凰,身著霞裳衣。

普遍拯疲俗,丁宁告亲知。余为神仙官,下界不可祈。

恐为妖魅假,不如早平夷。此有黄金藏,镇在兹庙基。

发掘散生聚,可以救贫羸。金出继灵泉,湛若清琉璃。

泓澄表符瑞,水旱无竭时。言讫辞冲虚,杳霭上玄微。

凡情留不得,攀望众号悲。寻禀神仙诫,彻庙劚开窥。

果获无穷宝,均融沾因危。巨源出岭顶,喷涌世间稀。

异境流千古,终年福四维。 《郭郎儿慢·自在逍遥》 年代: 元 作者: 王哲 自在逍遥,清静恣闲行走。

拄灵杖、慢垂宽袖。任彩霞、缭绕紧相随,更远远香风,翠雾同来诱。

忽昂头,蓦观莹景添秀。见青衣、半空召手。

便唤余、休更别追寻,指白云深处,这里神仙有。 《乙丑元日口号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痴呆已肖木鸡状,行走不减竹马时。

太平期恰当今日,嬉戏翁浑如小儿。 《少年走马行》 年代: 宋 作者: 释文珦 少年走马去如飞,大笑吾衰行走迟。

吾同君健应无日,君似吾衰定有时。乌兔交驰犹急传,能令海水桑田变。

物之大者尚难常,何况百年如迅电。要知此语非相诬,更当持以问麻姑。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