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深刻的诗句

1. 形容感情深的诗句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6、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7、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8、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13、高山流水遇知音。

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1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7、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18、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19、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0、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关于包含深刻道理的古诗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3、《潍县署中画竹》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4、《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5、《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6、《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7、《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8、《拟古》

明·钱宰

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

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

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9、《论诗》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0、《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1、《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2、《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欲上时。

13、《咏史》

唐·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14、《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 古代诗歌表达深刻哲理的诗句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宋?黄升?鹧鸪天)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明?吴承恩?西游记)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明?吴承恩?西游记)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元?虞韶)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刘基?卖柑者言)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清?曹雪芹?红楼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曹雪芹?红楼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1.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1.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 最经典,有名,寓意深刻的十首古诗

七步诗》。

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鸟鸣涧 ,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芙蓉楼送辛渐,以寒冷的夜里,滔滔的江流,连朦朦的远山也显得孤独,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着重讲述诗人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 《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鸟鸣涧 ,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芙蓉楼送辛渐,以寒冷的夜里,滔滔的江流,连朦朦的远山也显得孤独,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着重讲述诗人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 回答者: 杨俊1981 - 榜眼 十二级 6-4 19:25 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

“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

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鸟鸣涧 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芙蓉楼送辛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容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

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

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江畔独步寻花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石灰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竹石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

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 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自传式的大型组诗,是宋末汪元量以后这一诗 歌体式的新发展。

程金凤评赞说:“行间璀。

5. 说明深刻道理的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14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