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讲信用的诗句

1. 关于讲信用的名言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没有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2:至诚则金石为开。——极其真诚,真诚所至,最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打动。

3:修辞立其诚。——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4:轻诺必寡信。——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6: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北京“同仁堂”看诚信

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和朋友交往,一定要说话算数。

8:言必行,行必果。——指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

9:受人之托,终人之事。——既然接受别人的委托,就要把事情办好。

10: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要把金玉当成宝物,而忠诚与信用才是宝。

11: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不自欺。——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对内对外言语都要真实,不欺骗任何人。

2. 讲诚信的古诗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

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解读]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

果:坚决。 另外,我觉得最好的当属西南大学编写的古诗体《大学生诚信守则》: 言行当至诚,立世信为基。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外不诈于人,内不欺于己。

人生须信仰,终生要坚守。一诺千金价,万难不背弃。

慎思而笃行,知行要统一。知识浩如海,知之为知之。

妙手著文章,独创最为贵。诚心鉴贤达,尊重为最高。

平常考试心,不齿为作弊。坦诚待同学,真心敬师长。

文明网上行,争做世人范。诚恳求助贷,及时还借款。

花销应适度,常思父母难。客观鉴自我,文不过饰非。

神圣契约成,绝不随意违。 现代人所作,足可以比得上任何古人的诗句,且“诚”、“信”二字兼容。

3. 关于诚信的诗句有那些

1,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出自宋代:王安石《商鞅》

白话文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2,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出自唐代: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白话文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

3,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出自唐代:李白《酬崔五郎中》

白话文释义: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4,但见丹诚赤如血, 谁知伪言巧似簧。——出自唐代:李白《天可度-恶诈人也》

白话文释义:看上去是一副诚心诚意的样子,谁料到好听的言辞全是假话。丹诚:丹心,赤诚之心。巧如簧:指表面动听而实际虚伪的话。

5,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出自唐代:李白《侠客行》

白话文释义:三杯下肚,一诺千金,义气重于五岳。

4. 有关诚信的诗句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10.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至诚:极大的真诚。金石为开:像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扩展资料:

中西方诚信不同的地方: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方在诚信之道上,不同之处有:“原善说”与“原罪说”

中国人的诚信之道建立在“原善说”的基础之上,儒家认为人类生而具有善性,具有仁爱的“良心”,只要通过自身修养即可求得诚信之道,认为诚信源于人类的“良知”。

西方的诚信之道则是建立在“原罪说”的基础之上,基督教认为人类生而有罪,所以种种灾难随着原罪而来到人间。因此,只有相信上帝是万物的终极真理,是至善的化身,是人类道德的最终根源。

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e)认为,我们“只有照着信心而生活,而且我们只能够这样做,以我们的信心与祈祷,盼望那给我们以信心之上帝会帮助我们。”他认为信仰源于神。

奥古斯丁以《圣经》中的“诚信即智慧”为根据,宣称信仰既高于理性,也高于知识,只有信仰才能给人类以真理,使人类道德完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诚信

5. 希望我们讲信用的古诗有哪些

●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

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

●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

●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6. 有关诚信的古诗5首

有关诚信的古诗有:宋·王安石《商鞅》、三国·曹植《君子行》、唐·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唐·李白《酬崔五郎中》,唐·元结《自箴》等。

1、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白话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2、三国·曹植《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白话释义: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3、唐·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白话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

4、唐·李白《酬崔五郎中》

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

白话释义: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5、唐·元结《自箴》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

白话释义:你如果是道德完美,一定是忠诚、耿直的人。

扩展资料

诚信名词概述

《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北齐书·尧雄传》: 雄 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新唐书·曹华传》:“华 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爱重士大夫,不以贵倨人,至厮竖必待以诚信,人以为难。 叶适 《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故参知政事 吴兴 李公 ,以诚信质直事 孝宗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一位大领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一定要来一套大演说的。诚信已孚,思想已移诸实践,不说话比说话还要伟大。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诚信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