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诗词形容一个人没有诚信却又爱说大话信口开河 言过其实 信口雌黄 夸夸其谈 口若悬河 信口开河 :xìn kǒu kāi hé 释义: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 言过其实 :yán guò qí shí 释义: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出处:《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信口雌黄 :xìn kǒu cí huáng 释义: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 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夸夸其谈 :kuā kuā qí tán 释义: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 释义: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 2.描写人不讲信用的诗句1、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近代畅泉《名抄人名言大全》 译文:以诚信真诚待人,与人相处。天下人都会相信他。不以真诚诚信待人。就是自己袭的妻子也会对你表示怀疑和疑惑。 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战国墨翟《墨子》 译文: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2113。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5261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译文: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4、人背信则名不达。——汉刘向《名人名言大全》 译文:一个人(如果)违反了承诺,(那么)他的4102名声就得不到传扬。人的诚信度就降低了,别人也就不相信你了。你的名誉,信誉,在别人眼里就一钱不1653值了。 5、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明程颐《程颐文集》 译文: 一个人如果不讲忠诚,信义,那么他将无法在世界上立足! 3.有哪些诗词形容一个人没有诚信却又爱说大话古语: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宋朝哲学家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战国思想家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失信不立。 ——《左传》 古文:曾子杀彘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描写讲话没信用的成语描写讲话没信用的成语: 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背信弃义——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信口雌黄——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口蜜腹剑——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自食其言——指说话不算数。 出尔反尔——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口说无凭——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口血未干——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空头支票——空头:有名无实的。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食言而肥——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贾人渡河——比喻说话不讲信用,言而无信。告诫我们要守信用,否则会受到惩罚。 背信弃义——背:违背;信:信用;弃:丢弃;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言行不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反复无常——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一纸空文——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 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言行相诡——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过河拆桥——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恩将仇报——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翻脸无情——突然改变脸色,不讲一点情义。 口是心非——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5.劝告不讲诚信的人,你会说的诗句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赤诚相待: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正意: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 亦作“诚心诚意”。 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 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同“言必信,行必果”。 一诺千金: 诺:许诺。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反悔。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 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 “人无信而不立”。 “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孔子),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6.表达一个人不讲信用的诗有哪些表达一个人不讲信用的诗有: 1.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墨子》 2.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韩非子》 3.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九章·抽思》 4.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庄子·渔父》 5.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刘中垒集》 6.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韩诗外传》 7.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名人名言大全》 8.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程颐文集》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的释义: 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的释义: 指内部和外部要相互对应,言行要一致,人要讲诚信。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的释义: 美德无法向他人索取,美名不可能是虚假造作。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的释义: 无论是"哭"是"怒"还是"亲",都不能做作,要有真情实感,发自内心,这样才能打动人。 “人背信则名不达”的释义: 就是指人不守信用,说过的话做不到,名声就会受损。”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的释义: 虚伪欺诈不可能长久,空虚的事物不可能坚守,腐朽的木头不可雕刻,情感丧失了无法长久相处。”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的释义: 以诚信的态度对人,天下人都会信任他;而不以诚信态度对人,连妻儿都会怀疑他。”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的释义: 一个人如果不讲忠诚,信义,那么他将无法在世界上立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