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观音的诗句1.行道观音赞 【作者:释智朋】 尽闻不住,业识忙忙。 空所空灭,遍界难藏。 特地经行往那方。 2.观音赞 【作者:释子益】 杨柳枝头,琉璃瓶里。 一滴浑无,千波竞起。 步步金莲衬足生,何曾踏著自家底。 3.哑子观音赞 【作者:释子益】 赞者舌秃,画者口哑。 篮里锦鳞,愈增高价。 4.观音赞二首 【作者:释祖钦】 鳌翔海运,地迥天空。 一瓶净水,五浊恶风。 安得众生界具证圆通。 5.自在观音赞 【作者:释心月】 日高花影重,风暖鸟声碎。 在在圆通门,门门观自在。 宝陀峰顶较些些,片月分辉照沧海。 拓展资料: 观世音菩萨(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 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 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 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 在中国的江、浙、闽、广、台湾,以及南洋华侨间,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浙江的舟山群岛,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2. 描写观音的诗句1,观音偈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度人舟。 2,品令·更休说 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甚今年、容貌八十岁,见底道、才十八。莫献寿星香烛。莫祝灵龟椿鹤。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 3,偈颂二十三首 半夜劈破太空,太阳正照白书。 掩却万象生铁一团,二俱列下别有商量。 南海观音菩萨,端坐水月道场。 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 3. 关于观音菩萨的诗句1.行道观音赞尽闻不住,业识忙忙。 空所空灭,遍界难藏。特地经行往那方。 2.观音赞杨柳枝头,琉璃瓶里。一滴浑无,千波竞起。 步步金莲衬足生,何曾踏著自家底。3.哑子观音赞赞者舌秃,画者口哑。 篮里锦鳞,愈增高价。4.观音赞二首鳌翔海运,地迥天空。 一瓶净水,五浊恶风。安得众生界具证圆通。 5、观音偈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度人舟。 6、《观音诗》金沙池袅玉莲馨,殿阁阶墀尽水精。云化路歧通万国,风飘舟楫济群生。 座妆珪璧霜犹暗,衣缀珠玑月不明。若向险途逢八难,只劳心念讽持名。 7、《观音大士赞》足下青莲花半敷,倚岩危坐手轮珠。普门真境难描邈,刚被人传入画图。 8、《观音大士赞》过去正法明,现前观自在。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 二义俱寂灭,谁受此说者。是说亦寂灭,谁为此说者。 能观及所观,能听洎所听。返观观听者,是亦无所有。 大哉观世音,快说如是法。是法不思议,听者亦希有。 我今以一毛,遍量法界空。作此如幻言,赞是真实相。 扩展资料:观世音菩萨,在随类应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不过观世音菩萨本身的大菩萨相,是大丈夫相。 比如《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唐代以前的观音,以大丈夫相居多,也现女相。 但到后来,特别是妙善公主的传说流行以来,汉地的观音形像越来越趋向女性化,如提到的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像,基本都是女身。一些学者,则直称观音为东方的女神。 佛教所说的慈悲和女性的某种内心特性具有类比性,女性所具有的慈忍柔和,表现为日常行为中即是爱,比如母亲对于儿女的爱是深重和无微不至的。但是佛教认为:世间的爱是私我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而慈悲是爱的无我扩大。 印顺法师认为这是观世音菩萨被塑造为女性的重要原因。因为观世音菩萨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救度一切众生,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 所以观世音应现女身,扩大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众生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 4. 描写观音菩萨的诗句《观音诗》 年代: 宋 作者: 释契适 金沙池袅玉莲馨,殿阁阶墀尽水精。 云化路歧通万国,风飘舟楫济群生。 座妆珪璧霜犹暗,衣缀珠玑月不明。 若向险途逢八难,只劳心念讽持名。 《观音大士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师范 提起数珠呈伎俩,无端弄出孩童相。 何似月明霜满天,孤猿啼断千峰上。 《观音大士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 足下青莲花半敷,倚岩危坐手轮珠。 普门真境难描邈,刚被人传入画图。 《观音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如净 端坐圆通妙微相,众生眼里堆青嶂。 晓来窗外听啼禽,春风不在花枝上。 《观音大士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宗杲 过去正法明,现前观自在。 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 二义俱寂灭,谁受此说者。 是说亦寂灭,谁为此说者。 能观及所观,能听洎所听。 返观观听者,是亦无所有。 大哉观世音,快说如是法。 是法不思议,听者亦希有。 我今以一毛,遍量法界空。 作此如幻言,赞是真实相。 5. 描述菩萨的古诗句如下,望采纳:《圆相观音菩萨瑞像颂》宋·释彦泯妙觉慈生主,身云莹碧霞。 光轮停夜月,璎珞缀千花。无车脸心普,分形应类差。 圆通斯第一,名号遍恒沙。处处传消息,头头感叹嗟。 和风飞语燕,斜日噪寒鸦。昂首清尘眼,称名断苦芽。 谤观圆满相,砧杵落谁家。《黎解元庄严观音像见而赞之》宋·郑刚中端严净妙,具慈悲相。 广大智慧,具慈悲心。菩萨之心,如月在水。 水性无边,照亦不已。我同众生,恭仰相貌。 誓同一切,行菩萨道。《地藏菩萨赞》唐·李白本心若虚空,清净无一物。 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五彩图圣像,悟真非妄传。 扫雪万病尽,爽然清凉天。赞此功德海,永为旷代宣。 《十六观经颂·佛菩萨像观第八》宋·释遵式诸佛如来法界身,遍入众生一切想。智者当观此想心,是心即佛菩萨像。 《十六观经颂·观音观第十》宋·释遵式观音菩萨紫金身,眉间毫相七宝色。流出光明满十方,光中化佛无数亿。 《次韵韩伯修学士读楞严见寄》宋·释慧空琉璃瓮中走却鳖,惊起波斯一夜寻。天晓不知何所见,大悲菩萨是观音。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宋·郑清之余尘明极强分离,菩萨如来是阿谁。既道本来无一物,将何芥子纳须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