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经历相同的诗句

1. 形容“相同”的诗句有哪些

1. 形容相同的诗句: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⑴

城阙辅三秦⑵,风烟望五津⑶。

与君离别意⑷,同是宦游人⑸。

海内存知己⑹,天涯若比邻⑺。

无为在歧路⑻,儿女共沾巾⑼。

3.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

4. 赠妓云英-罗隐

钟陵醉别十余春⑴,重见云英掌上身⑵。

我未成名卿未嫁⑶,可能俱是不如人

5.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6. 唐代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描写经历的诗句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卧虎藏龙 虎踞龙盘 雄才大略

厚积薄发 才高八斗 真才实学

踔绝之能 国士无双 文韬武略

大才盘盘 莫测高深 老谋深算

被褐怀玉 文武双全 胸中甲兵

人中骐骥 见多识广 身经百战

你看有哪些可以用

3. 形容经历的古诗词

描写经历的诗句

《万岁楼》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年年喜见山长在,

日日悲看水独流。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

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醉落魄/一斛珠》

年代: 宋 作者: 沈瀛

时光盛逼。杯盘渐渐来收拾。主人便欲连客。末后殷勤,一著怎生得。

来时便有归时刻。归时便是来时迹。世间万事曾经历。只看如今,无不散筵席。

《早春即事呈刘员外》

年代: 唐 作者: 杨巨源

明朝晴暖即相随,肯信春光被雨欺。且任文书堆案上,

免令杯酒负花时。马蹄经历须应遍,莺语叮咛已怪迟。

更待杂芳成艳锦,邺中争唱仲宣诗。

4. 描写相似的诗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木春。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昔我往兮,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去年元月夜,花市灯如昼。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月夜,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

5. 有哪些形容“相似”的诗句

1.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宋代: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释义: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释义: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3.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释义: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释义: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释义: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6.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代赵嘏《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

释义:我还记得我们曾经一同来望月,而如今同来的你们又在哪勾留?要知道这江楼水光相接的风景,和去年所见一样幽美一样轻柔。

7.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唐代李白《将进酒》

释义: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9.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释义: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10.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代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释义: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6. 形容经历了相同的事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经历了相同的事的成语有:

同病相怜、风雨同舟、患难之交、梯山航海、出生入死、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1.同病相怜【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释义: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例句:~,缀河上之悲曲。

2.风雨同舟【 fēng yǔ tóng zhōu】

释义: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例句:诸公热诚毅力,十倍仲恺,当有善法,济此艰难。庶几~,危亡共拯。

7. 能表现不同时期不同经历的诗句

韩愈(768~824)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字退之,河阳人(在现在河南省),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由于他热心教育事业,积极培养人才,不断探讨有关教育的理论问题,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他作《师说》、《进学解》等教育名篇,提倡尊师重道,主张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地培养、选拔人才以及有关教学方法方面的论述,都极富新意,遂使他成为唐代著名的教育家。作为一代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韩愈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学业的精通在于勤勉 (二) 在博学的基础上求精通 (三) 把学习和独创结合起来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 《进学解》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

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运筹帷幄。 即位后,统一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同时执行夷汉一家的政策,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强大。后人称他在贞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在教育上他尊崇儒术,提倡周、孔之道。提出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

太宗重视发展教育,大兴学校。他认为:教育兴则国兴,教育衰则国衰。

亲临国子学观看“释奠”仪式与听讲经义。重视各类教师的选拔,大征天下名儒为学官。

尽量扩大招生名额,使很多庶族地主子弟也获得入校学习机会,积极接收异族异国的留学生入唐留学。由于太宗重视教育,呈现出学风大兴的盛况。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 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文学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 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代表作品:《江雪》、《渔翁》、《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江 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

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在文学创作上积极向民歌学习,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婉转、朴素优美的特色,诗作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不露痕迹。

代表作品:《陋室铭》、《西塞山怀古》等。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李靖(571—649),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他长于谋略,善于用兵,著有数种兵书,大都亡佚。著作:《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李卫公兵法》 、《李靖六军镜》。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称赞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教得其道,则士乐为用;教不得法,虽朝督暮责,无益于事矣。 魏征,字玄成,剑州(今广元市剑阁县)人,(公元580年—645年)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魏征自幼聪明好学,胸有大志。但家境贫穷,无法施展其才智,年轻时出家为道士,云游四方,拜师求学,博览群书,颇有雄才大略。

隋末参加瓦岗军,李密败,降唐。归唐后跟随李建成,为太子洗马。

太宗即位后,任谏议大夫。后任秘书监,参预朝政,封郑国公。

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于是提出:“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这一至理名言。

他多次劝唐太宗以隋亡为鉴,把君、民关系喻为舟与水的关系,提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宋璟(公元663-738),祖籍广平,唐代著名政治家,弱冠中进士,官历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

在任52年。在任用人才上提出了任人"虽资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主张。

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内忧外患的。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