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相同经历的诗句

1. 形容“相同”的诗句有哪些

1. 形容相同的诗句: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⑴

城阙辅三秦⑵,风烟望五津⑶。

与君离别意⑷,同是宦游人⑸。

海内存知己⑹,天涯若比邻⑺。

无为在歧路⑻,儿女共沾巾⑼。

3.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

4. 赠妓云英-罗隐

钟陵醉别十余春⑴,重见云英掌上身⑵。

我未成名卿未嫁⑶,可能俱是不如人

5.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6. 唐代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描写经历的诗句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卧虎藏龙 虎踞龙盘 雄才大略

厚积薄发 才高八斗 真才实学

踔绝之能 国士无双 文韬武略

大才盘盘 莫测高深 老谋深算

被褐怀玉 文武双全 胸中甲兵

人中骐骥 见多识广 身经百战

你看有哪些可以用

3. 形容经历的古诗词

描写经历的诗句

《万岁楼》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年年喜见山长在,

日日悲看水独流。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

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醉落魄/一斛珠》

年代: 宋 作者: 沈瀛

时光盛逼。杯盘渐渐来收拾。主人便欲连客。末后殷勤,一著怎生得。

来时便有归时刻。归时便是来时迹。世间万事曾经历。只看如今,无不散筵席。

《早春即事呈刘员外》

年代: 唐 作者: 杨巨源

明朝晴暖即相随,肯信春光被雨欺。且任文书堆案上,

免令杯酒负花时。马蹄经历须应遍,莺语叮咛已怪迟。

更待杂芳成艳锦,邺中争唱仲宣诗。

4. 有哪些形容“相似”的诗句

1.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宋代: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释义: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释义: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3.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释义: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释义: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释义: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6.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代赵嘏《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

释义:我还记得我们曾经一同来望月,而如今同来的你们又在哪勾留?要知道这江楼水光相接的风景,和去年所见一样幽美一样轻柔。

7.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唐代李白《将进酒》

释义: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9.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释义: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10.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代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释义: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5. 描写相似的诗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木春。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昔我往兮,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去年元月夜,花市灯如昼。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月夜,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

6. 形容有着相同的经历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有着相同的经历的成语有:

1、患难与共:[huàn nàn yǔ gòng]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2、患难之交:[huàn nàn zhī jiāo]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3、生死之交:[shēng sǐ zhī jiāo]同生共死的交谊。

4、同病相怜:[tóng bìng xiāng lián]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5、同甘共苦:[tóng gān gòng kǔ]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造句:

1、小明和小权是一对同甘共苦的好朋友。

2、**要求各级干部要和人民同甘共苦。

3、他们是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普通劳动者。

7. 能表现不同时期不同经历的诗句

韩愈(768~824)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字退之,河阳人(在现在河南省),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由于他热心教育事业,积极培养人才,不断探讨有关教育的理论问题,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他作《师说》、《进学解》等教育名篇,提倡尊师重道,主张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地培养、选拔人才以及有关教学方法方面的论述,都极富新意,遂使他成为唐代著名的教育家。作为一代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韩愈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学业的精通在于勤勉 (二) 在博学的基础上求精通 (三) 把学习和独创结合起来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 《进学解》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

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运筹帷幄。 即位后,统一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同时执行夷汉一家的政策,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强大。后人称他在贞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在教育上他尊崇儒术,提倡周、孔之道。提出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

太宗重视发展教育,大兴学校。他认为:教育兴则国兴,教育衰则国衰。

亲临国子学观看“释奠”仪式与听讲经义。重视各类教师的选拔,大征天下名儒为学官。

尽量扩大招生名额,使很多庶族地主子弟也获得入校学习机会,积极接收异族异国的留学生入唐留学。由于太宗重视教育,呈现出学风大兴的盛况。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 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文学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 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代表作品:《江雪》、《渔翁》、《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江 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

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在文学创作上积极向民歌学习,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婉转、朴素优美的特色,诗作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不露痕迹。

代表作品:《陋室铭》、《西塞山怀古》等。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李靖(571—649),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他长于谋略,善于用兵,著有数种兵书,大都亡佚。著作:《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李卫公兵法》 、《李靖六军镜》。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称赞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教得其道,则士乐为用;教不得法,虽朝督暮责,无益于事矣。 魏征,字玄成,剑州(今广元市剑阁县)人,(公元580年—645年)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魏征自幼聪明好学,胸有大志。但家境贫穷,无法施展其才智,年轻时出家为道士,云游四方,拜师求学,博览群书,颇有雄才大略。

隋末参加瓦岗军,李密败,降唐。归唐后跟随李建成,为太子洗马。

太宗即位后,任谏议大夫。后任秘书监,参预朝政,封郑国公。

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于是提出:“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这一至理名言。

他多次劝唐太宗以隋亡为鉴,把君、民关系喻为舟与水的关系,提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宋璟(公元663-738),祖籍广平,唐代著名政治家,弱冠中进士,官历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

在任52年。在任用人才上提出了任人"虽资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主张。

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内忧外患的。

8. 形容“去年和今年做同样事情”的诗句有哪些

1、题都城南庄

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

去年春天,在这户人家里,我看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显得分外红润。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2、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泪湿 :一作:满)

译文:

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3、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宋代:吕本中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此夜江边,月暗长堤柳暗船。

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译文:

记得去年的今夜,我们在月明花娇的万树丛中举杯欢饮,一同进入醉乡。而今年今夜,只有我一个停立江边,心情无比惆帐。月色朦胧,长堤昏昏暗暗,岸上垂柳摇曳的阴影遮住了停靠江边的小船。

远游的故人你现在何处?请江月把我的离愁带往江外我那好友居住的地方。预想来年百花吐艳的时节,我还会像今年这样,更加深情地追忆去年呢!

4、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

唐代: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译文:

我独自一人来到这江边的高楼,我思绪纷然好像有满腹的忧愁。

我看见月光就像是水一般流淌,流淌的水又像是天空茫茫悠悠。

我还记得我们曾经一同来望月,而如今同来的你们又在哪勾留?

要知道这江楼水光相接的风景,和去年所见一样幽美一样轻柔。

5、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宋代: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译文:

春天的东风还不肯吹进东面的城门,我和你们二人已经骑着马出城去寻找去年我们游玩过的村落了。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这里的民风淳朴,乡间的老人会用饱经沧桑的脸孔上温暖的笑容来欢迎你的。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

9. 有着相同的经历,用一句成语来形容

同甘共苦

tóng gān gòng kǔ

[释义]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语出] 《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正音] 同;不能读作“tònɡ”。

[辨形] 甘;不能写作“廿”。

[近义] 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

[反义] 同床异梦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患难与共”;都含有同患难;共艰苦的意思。~不仅指“共苦”;而且也“同甘”;而“患难与共”仅指“共患难”。

[例句] 抗日斗争中;我们党的各级干部和人民~;冲破了重重困难;战胜了内外敌人;取得了今天的胜利。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