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悟道的诗句

1. 有关悟道的古诗词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

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侍郞来。

(安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

2. 形容学习悟道的成语

【不立文字】: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即心是佛】:佛教禅宗认为只要求之于内心,便可悟道成佛。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香象渡河】:佛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香象绝流】:佛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同“香象渡河”。

3. 描述隐居深山悟道参禅的诗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唐代】白居易 人人避暑走如狂, 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 但能心静即身凉。 白居易的避暑的方法颇有俗趣,又带些哲思。

所谓心静自然凉,相比于暑天他人的种种不适,香山居士要淡定许多,也充满了创意。不过也有缺点,就是境界要求太高,非常人所能及。

《悟道诗》 【宋代】杨妙锡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全诗描述了历经千辛万苦寻春而不得,最后却又偶然得到的经过,借以说明悟道的经历。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一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

越是执着不放,就越发南辕北辙。 《弘一法师临终偈语》 【民国】李叔同(弘一)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弘一大师乃文艺天才,歌曲传唱天下。出家后,不作世俗文字,口不离佛,笔不离教。

这二首临终偈语,实为四言绝句。两首各不同韵,各有所指。

前首乃述君子之交,后首乃述自己的感想。不执著生死,一切圆融,乐观示寂,大彻大悟。

4. 描述隐居深山悟道参禅的诗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唐代】白居易

人人避暑走如狂,

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

但能心静即身凉。

白居易的避暑的方法颇有俗趣,又带些哲思。所谓心静自然凉,相比于暑天他人的种种不适,香山居士要淡定许多,也充满了创意。不过也有缺点,就是境界要求太高,非常人所能及。

《悟道诗》

【宋代】杨妙锡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全诗描述了历经千辛万苦寻春而不得,最后却又偶然得到的经过,借以说明悟道的经历。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一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越是执着不放,就越发南辕北辙。

《弘一法师临终偈语》

【民国】李叔同(弘一)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弘一大师乃文艺天才,歌曲传唱天下。出家后,不作世俗文字,口不离佛,笔不离教。这二首临终偈语,实为四言绝句。两首各不同韵,各有所指。前首乃述君子之交,后首乃述自己的感想。不执著生死,一切圆融,乐观示寂,大彻大悟。

5. 求关于品茶悟道或茶文化的优美句子

1、'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

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茶香中,一颗心慢慢沉静下来。浮躁世界红尘滚滚,惟愿内心清风朗月。

2、开始入门,觉得喝茶舒服、有品味、爱屋吉屋喜欢茶具;成高手,感受香、醇、韵、滑等等,看出品种、产地、制程等;后来,从茶汤看见春天、看见人生,进而看见宇宙甚至无极;最终,茶汤,还是茶汤,是真水无香,是无味之味。3、月很圆,花更香,保重身体要健康;鱼在游,鸟在叫,愿你天天哈哈笑;手中书,杯中酒,祝你好运天天有!欢乐多,忧愁少,预祝中秋节快乐!4、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镶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

5、人生就像一杯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涩,第三口甜。

回味一下,甘甜清香。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甜是它的馈赠。

6、日子,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静心,过得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433616138从容。

奋斗,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敬心,赢得坦荡。

爱情,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净心,爱得真洁。

人生,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尽心,活得纯粹。

7、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长。8、佛能洗心,茶能涤性。

苦中有甜,甜中是苦,先苦后甘,人生亦如是,如饮黑茶。生活禅,幸福茶,禅洱茯茶,一生幸福。

6. 悟禅的诗句有哪些

菩堤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时时勤抚拭, 莫使惹尘埃。

空手把锄头 ——南北朝•善慧大士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千 家 饭 ——南北朝•契此和尚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插 秧 诗 ——南北朝•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有物先天地 ——南北朝•善慧大士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和无名法师《秋夜草堂寺禅房月下》诗 ——梁•刘孝先 幽人住山北,月上照山东。

洞户临松径,虚窗隐竹丛。 山林避炎影,步径逐凉风。

平云断高岫,长河隔净空。 数萤流暗草,一鸟宿疏桐。

兴逸烟宵上,神闲宇宙中。 还思城阙下,何异处樊笼。

东林寺诗 ——梁•刘孝绰 月殿耀朱幡,风轮和宝铎。 朝猿响薨栋,夜水声帷箔。

入若邪溪诗 ——梁•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开善寺诗 ——梁、陈•阴铿 鹫岭春光遍,王城野望通。 登临情不极,萧散趣无穷。

莺随入户树,花逐下山风。 栋里归云白,窗外落晖红。

古石何年卧,枯树几春空? 淹留惜未及,幽桂在芳丛。 赠法和颂 ——后秦•鸠摩罗什 心山育明德,留熏万由延。

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 陵峰采药触兴为诗 ——晋•帛道猷 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

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 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

闲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 始知百带下,故有上皇民。

祖道赋诗 ——隋•慧晓 平生本胡越,闽吴各异津。 联翩一倾盖,便作法城亲。

清谈解烦累,愁眉始得伸。 今朝忽分手,恨失眼中人。

子向径何道,慧业日当新。 我住邗江侧,终为松下尘。

沉浮从此隔,无复更有因。 此别终天别,迸泪忽沾巾。

赠衡岳僧 ——唐•怀素 祝融高座对寒峰,云水昭丘几万重。 五月衲衣犹近火,起来白鹤冷清松。

题僧院 ——唐•灵一 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薜萝。 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

简寂观 ——唐•灵彻 古松古柏岩壁间,猿攀鹤巢古枝折。 五月有霜六月寒,时见山翁来取雪。

月夜泛舟 ——唐•法振 西塞长云尽,南湖片月斜。 漾舟人不见,卧如武陵花。

暮秋宿友人居 ——唐•无可 招我郊居宿,开门但苦吟。 秋眠山烧尽,暮歇竹园深。

寒浦鸿相叫,风窗月欲沉。 翻嫌坐禅石,不在此松阴。

法华寺上方题江上人禅室 ——唐•皎然 路入松声远更奇,山光水色共参差。 中峰禅寂一僧在,坐对梁朝老挂枝。

宿支硎寺上房 ——唐 (作者不详) 上方精舍远,共宿白云端。 寂寞千峰夜,萧条万木寒。

山光霜下见,松色月中看。 却与西林别,归心即欲阑。

欲归山留别韩潮州愈偈 ——唐•大颠 辞君莫怪归山早,为忆松萝对月宫。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马上作 ——唐•贯休 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辔璁珑。 行人莫讶频回音,家在凝岚一点中。

春送僧 ——唐 (作者不详) 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寄诗友 ——唐•齐己 天地有万物,尽应输苦心。 他人虽欲解,此道奈何深。

返朴遗时态,关门度岁阴。 相思去秋夕,共对冷灯吟。

怀巴陵旧游 ——唐(作者不详) 洞庭云梦秋,空碧共悠悠。 孟子狂题后,何人更倚楼。

日西来远槕,风外见平流。 终欲重寻去,僧窗古岸头。

牧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向前溪照碧流 ——唐•寒山 我向前溪照碧流,或向岩边坐盘石。 心似孤云无所依,悠悠世事何须觅。

碧涧泉水清 ——唐•寒山 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布袋和尚偈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悟道诗 ——唐•某比丘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不是众生不是相 ——唐•大川禅师 不是众生不是相,春暖黄莺啼柳上。 说尽山河海月情,依前不会还怅惆。

休惆怅,万里无云天一样。 山高岂碍白云飞 ——唐•大川禅师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远观山有色 ——唐•大川禅师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只为转分明。

藉婆衫子拜婆年 ——唐•大川禅师 藉婆衫子拜婆年,礼数周旋已十分。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

似水如云一梦身 ——唐•大川禅师 似水如云一梦身,不知此外更何亲。 个中不许容他物,分付黄梅路上人。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题峰顶寺 ——唐•李白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7. 表达禅心的诗句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劝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

这是六祖慧能所作。这首诗强调佛家的色空观念。

这首诗本为神秀所作,原诗是这样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劝拂拭,莫使惹尘埃。”

当弘忍看到了这首偈子,知道是神秀写的,不禁大为失望。但在神秀学生的面前,为了顾全神秀的尊严,便说这首偈子值得大家诵持,如能照着修行,便不致于堕入邪道。当天晚上三更时分,弘忍便单独把神秀叫进房说:“你那首偈子并没有见性,还只有到了门槛,未能登堂入室。一般人依照这首偈子去修行,虽不致于堕入邪道,但决不能得到最高的智慧。要想得到最高的智慧,必须当下认清自己的心,看清自己的本性,知道它是不生不死的。如果你的每个念头都能明心见性,那么世界上便没有任何东西会阻碍你。你的存在是真实的,万物的存在也是真实的。你将会发现万象的变幻无常,都是法尔如此,都是真性实相。能够有这种见地,就是最高的菩提自性了。”

8. 《悟道诗》这首诗中,诗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名称】《悟道诗》 【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年代】宋代 【作者】某尼 【体裁】七言绝句 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道理: 全诗描述主人公虽历经千辛万苦,寻春而不得,最后却又偶然得到的经过,借以说明悟道的经历. 作者描绘这一寻春的过程,意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一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越是执着不放,就越发南辕北辙.要善于变换思维角度,这样才能体悟到其中的禅机妙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