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赞美普陀山的诗句《月夜重登普陀山二首》——明代诗人张煌言 原文 其一 海岸真孤绝,青青三两峰; 月圆清梵塔,潮上翠微钟。 鹤梦来何处?龙吟隔几重! 迎门有镫火,僧话旧时踪。 其二 孤情深一往,初夜扪云峰; 古色空山树,玄音暮海钟。 衣痕盛月淡,香迹踏花重。 渐觉浮生冗,何劳来去踪! 译文 其一:海岸边的人很少,绿了三两座山峰;月亮满月,梵文宝塔清澈,潮水碧绿。鹤的梦是从哪里来的?龙会唱多少次?门前有一把马镫火,和尚的话都是老话。 其二:孤独而深沉的心情,初夜触云峰;古树空,暮钟暗。衣服饱满,月光明媚,气味浓重。渐渐觉得多余多余,你为什么来来去去? 扩展资料: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地形呈菱形状,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12.52平方千米,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南北长8.6千米,东西宽约3.5千米,岸线长30千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普陀山 2. 关于普陀山的诗句康有为用“观音过次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 。楼阁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的诗句赞颂普陀山之胜景。. 莲花座上飞来一叶慈航度众生早离苦海; 杨柳瓶中洒遍几滴甘露愿大士广布福田。 ——(顺天南路厅同知大兴县知县邑人李赓云) 在天在渊,莲座四时云似海; 为霖为雨,杨枝一洒物皆春。 ——(清圣祖康熙题《松山》诗) 七 律 林麓蒙茸径转深,青山偏自解招寻。 石堂无地留松影,洞水涵云浣客心。 秋色渐高苍霭散,翠微平对暮烟沉。 流涟徒倚频移席,何日还期一再临。 ——(锦州府知府孙成书) 七 律 两度遭劫两度春,碧血山泉血染身。 玉瓶圣水翻作浪,恩仇一片化烟云。 慈悲崖下慈母心,魂归南海紫竹林。 白驹过隙千秋事,空有明月照山门。 ——锦州知府张景苍已未怀古偶题 游观音洞 同治甲子夏偕同人游眺率题俚句岁十五年矣尘满壁记进怀往迹刻于石以记志之。 洞天古木老烟霞,修到神仙住几家。 山岫行云忙作雨,悬崖枯树倒生花。 酒香共饮杯中月,诗草谁笼壁上纱。 独立最高峰顶望,茫茫大海浩无涯。 ——深洲直隶州知府邑人李蓬源 夜宿观音洞 扶筇重访旧诗盟,忙到山僧一笑迎。 醉眼放观天地小,豪情狂压海山平。 空中峭壁倚云立,石上寒泉咽月明。 何必更寻三岛胜,人间自有小蓬瀛。 其 二 振衣高上翠微巅,缥缈人疑羽化仙。 崖雪瘦支松骨健,洞云凉抱馨声圆。 空潭寒印一轮月,峭石独撑半壁天。 莫向碧空搔首问,恐惊星斗落岩前。 游观音洞 高阁凌霄起,凭栏寄兴长。 天光垂涧碧,松影入窗凉。 古木丛青霭,危楼倚夕阳。 半山亭下路,云气郁苍苍。 3. 关于“赞美普陀山”的诗句有哪些月黑风高神鬼泣,金戈白写识天威。 林麓蒙茸径转深,青山偏自解招寻。——杜牧石堂无地留松影,洞水涵云浣客心。 ——杜甫2113秋色渐高苍霭散,翠微平5261对暮烟沉。——杜甫流涟徒倚频移席,何日还期一再临。 ——白居易玉瓶圣水翻作浪,恩仇一片化烟云。——王安石慈悲崖下慈母心,魂归南海紫竹林。 ——曹4102操白驹过隙千秋事,空有明月照山门。——1653李白洞天古木老烟霞,修到神仙住几家。 ——专杜甫山岫行云忙作雨,悬崖枯树倒生花。——白居易酒香共饮杯中月,诗草谁笼壁上纱。 ——杜牧独立最高属峰顶望,茫茫大海浩无涯。——杜牧醉眼放观天地小,豪情狂压海山平。 ——李白空中峭壁倚云立,石上寒泉咽月明。——王安石何必更寻三岛胜,人间自有小蓬瀛。 其 二振衣高上翠微巅,缥缈人疑羽化仙。——白居易崖雪瘦支松骨健,洞云凉抱馨声圆。 ——王安石。 4. 关于“普陀山”的古诗词有哪些1.七律·游普陀山(辘轳格) 万里涛声绕翠微,干宵青嶂白云飞。 千年普济香烟袅,百尺莲台佛像巍。 登石磐陀观夕照,入林紫竹浴朝曦。 风光旖旎媲三岛,大士当年不肯离①。 2.佩文诗韵五微、四支 注:相传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回国,经过普陀莲花洋时,突然海上遍是铁莲花,船不能通行,慧锷以为观音不肯去,于是把圣像留在普陀山,从此 普陀便成了专门供奉观音的道场。 3.游普陀山七律(之一) 云霓明灭涌灜洲,海上仙山梦里游。 绿掩瑶台浮玉塔,云飘广宇绕琼楼。 莲池赏月依歪柳,石岸听涛傍扁舟。 更访八仙奇渡处,遍勘神巧品****。 七律·游普陀山(二) 玉树琼枝万象欣,寻经问道拜观音。 知因济困生千手,解悟扶危顾万民。 不慕仙瀛轻渡海,甘同黔首共融心。 轰传巨塑开光日,又显佛轮万道金。 4.七律·游普陀山(三) 海生明月月生辉,祝寿滩头共举杯。 浪滚彰分明与暗,潮淋不讲是耶非。 睡花应解谁如我,醉月原知我是谁。 倦望槐荫怜夜鹊,无枝可倚尚翻飞。 5.七绝·赞普陀山 普陀胜迹岂寻常?四海行人远敬香; 佛顶山高云托月,梵音洞古雾成祥。 松风慧解如来意,法雨禅修大道场。 暮鼓晨钟化愚顽,观音苦海作慈航。 七律·普陀山颂 普陀佛国独无双,碧海金沙映石幢。 姑子羞惭舟上待,观音婉转谢东洋。 二龟听法参禅道,三寺传经醒世氓。 古刹千年香不断,江山万代永和祥。 6.七律·访普陀山四首 一、观南海圣境 咬破千山向海陬,百川不悔水东流。 磐陀石影红尘落,涯洞潮声世事留。 涛涌莲花观自在,波生海印渡心舟。 名山佛指听梵语,却道人间好个秋。 说明:普陀山景点甚多,大多与观世音菩萨有关,著名的如磐陀石、潮音洞、梵音洞、莲花洋、海印池、观音巨像等等。 二、访海天佛国 粒粒纤尘万里埃,跋山涉水渡洋来。 千般宏愿凝香烛,一片虔诚聚佛台。 善恶无疑今日事,情仇少怨旧时胎。 晨钟暮鼓心中响,自有莲花不断开。 三、瞻观音巨像 观音妙像显天姿,常应人间苦难时。 倾耳恭听如众愿,寻声释解化顽痴。 手持法印施无畏,心转金轮念有词。 脚踏莲花神韵出,眉弯新月叫人思。 说明:普陀山南海观音巨佛铜像立于当年日僧彗锷留“不肯去观音”之新罗礁上首龙湾岗墩,像高33米,1997年10月30日开光落成。 四、谒不肯去观音 观音不肯去东倭,驾乘莲花上普陀。 慧锷禅心从佛愿,梵僧度牒谒迦罗。 一花觉悟灵山笑,满目慈悲世事歌。 人叹红尘缘未了,即挥千手渡心河。 说明:据传,公元863年,有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观音像归国,舟至莲花洋受阻,数番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建寺供奉,人称“不肯去观音”。 普陀山是印度话的简称,具足称是普陀洛迦山、补怛罗迦、布怛落伽等,中国话叫做小白华山。普陀洛迦原为一山之名,因为中国人习性好略,或称普陀或单呼洛迦,久之遂成为两个山了。 考普陀山之成为观世音菩萨道场的原因,在佛教经典上也有明文,当时印度就有几个补怛洛伽等之说。 我们在华严经第六十八卷读到如下一段经文:“瑟鞞胝罗居士告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93735善财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即说颂曰:‘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时善财童子(中略)渐次游行,至于彼山,处处求觅此大菩萨,见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石上(今金刚石俗称说法台,石与陀石同在山之西面),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中略)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相续不断,(中略)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 或以音声,或以威仪而为说法,或为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就。(中略)愿令一切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 这就是有名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二十八参,参观世音菩萨于此山中,所闻法要,大抵如是。再说观世音菩萨乃过去正法明如来,早成正觉,因与我们娑婆世界有大因缘,所以他老人家才倒驾慈航寻声救苦。 三十二应,普门示现,无非是要令一切众生,脱离苦海而登彼岸而已。 一传,观音菩萨在说法台上讲经说法,东海龙王知道以后派了他的两个龟相来听经,没想到两相听得入了迷,不愿再回龙宫,龙王知道后非常生气,就将他们化为了石头。 二传,这是雌雄两只乌龟,因在圣地戏闹而被惩罚变成了二龟。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 5. 描写“普陀”的诗句有哪些1.七律·游普陀山(辘轳格) 万里涛声绕翠微,干宵青嶂白云飞。 千年普济香烟袅,百尺莲台佛像巍。 登石磐陀观夕照,入林紫竹浴朝曦。 风光旖旎媲三岛,大士当年不肯离。 2.游普陀山七律(之一) 云霓明灭涌灜洲,海上仙山梦里游。 绿掩瑶台浮玉塔,云飘广宇绕琼楼。 莲池赏月依歪柳,石岸听涛傍扁舟。 更访八仙奇渡处,遍勘神巧品。 3.七律·游普陀山(二) 玉树琼枝万象欣,寻经问道拜观音。 知因济困生千手,解悟扶危顾万民。 不慕仙瀛轻渡海,甘同黔首共融心。 轰传巨塑开光日,又显佛轮万道金。 4.七律·游普陀山(三) 海生明月月生辉,祝寿滩头共举杯。 浪滚彰分明与暗,潮淋不讲是耶非。 睡花应解谁如我,醉月原知我是谁。 倦望槐荫怜夜鹊,无枝可倚尚翻飞。 5.七绝·赞普陀山 普陀胜迹岂寻常?四海行人远敬香; 佛顶山高云托月,梵音洞古雾成祥。 松风慧解如来意,法雨禅修大道场。 暮鼓晨钟化愚顽,观音苦海作慈航。 6.七律·普陀山颂 普陀佛国独无双,碧海金沙映石幢。姑子羞惭舟上待,观音婉转谢东洋。 二龟听法参禅道,三寺传经醒世氓。古刹千年香不断,江山万代永和祥。 7.七律·访普陀山四首 咬破千山向海陬,百川不悔水东流。 磐陀石影红尘落,涯洞潮声世事留。 涛涌莲花观自在,波生海印渡心舟。 名山佛指听梵语,却道人间好个秋。 8.访海天佛国 粒粒纤尘万里埃,跋山涉水渡洋来。 千般宏愿凝香烛,一片虔诚聚佛台。 善恶无疑今日事,情仇少怨旧时胎。 晨钟暮鼓心中响,自有莲花不断开。 9.瞻观音巨像 观音妙像显天姿,常应人间苦难时。 倾耳恭听如众愿,寻声释解化顽痴。 手持法印施无畏,心转金轮念有词。 脚踏莲花神韵出,眉弯新月叫人思。 6. 求描写普陀山风景优美的句子普陀山,坐落在杭州湾以东烟波浩渺的莲花洋上,是漂浮在大洋上的宝岛圣地。 普陀山,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朝阳涌日,映红海面,浪涛汹涌,红波彤彤。 普陀山,太平洋西海岸的明珠,观音显灵,送儿送女,佛光四射,普渡众生。 普陀山,海天佛国,南海圣景,蓬莱仙阁,海岛灵山。 普陀山,雄峙东海,“海山第一”,以山兼海之逊景仙地。 普陀山,观世音之圣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与五台、峨嵋、九华齐名,独具佛国风采的魅力。观音道场曾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八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蓬,号称“五百丛林,三千僧众”,供奉有三十余座禅院借众生朝圣、观光。“南海观音”、“九龙殿”、“杨枝观音碑”,称为佛国镇山三宝。 普陀山,逊色宗教活动可溯于秦,山上原始道教、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见。 普陀山,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传为观音诞辰、得道、出家之日。三大香会期间,普陀山全岛烛火辉煌,香烟缭绕,诵经礼佛,香客人摩接蹱,持香朝拜,默诵圣号,普植善根,屡现瑞烟,通宵达旦,盛况叹为观止。观音大师结缘四海,大慈大悲的精神与信仰,广泛传扬,影响深入,每逢佛事,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频显。普陀山,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众生心中藏佛心,改换人间昄马列,共建天堂,享受幸福人生。 普陀山四面环海,群岛罗列,峰峦滴翠,气候宜人,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鱼帆竞发,银涛金沙环抱着大批古刹、精舍、寺庵、亭碑、摩崖石刻、雕塑文物等浓郁的人文景观和金沙、奇石、潮音、古洞瀚海、古树名木等壮丽独特的海山风光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普陀岛上升明月,幽幻绵隐,日出太阳红,海岛叠加,绵绵映衬,风光旖旎,山石林杰,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满佛国神秘色彩。 普陀山胜景集寺庙、大海、金沙、奇石于一体。登山揽胜,眺望碧海,极目千里,一望无边,海天茫茫,海岛飘浮着,前方点点白帆,行驶飘移,海风怒号,浊浪排空,海天一色,海阔天空,山海之胜,风光胶旋,洞幽岩奇,古刹琳宫。岛上树木翠绿,鸟语花香,林幽壑美,郁郁葱葱。白天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颗粒闪光,沙滩宽坦软美,旅泳健儿步沙拍浪,畅游在大海的大风大浪中,其乐无穷。每临夜境,海上升明月,千里亮堂堂,婵娟缓移,清风习习,涛声频响,清穆夜色,诗音盅然。每到夏秋之际,海面上万顷波涛掀起巨澜,惊心动魄,吼声震天响。夜景奇观,一排排波浪在夜幕下闪闪发光,映隐海面,令人眼花缭乱,人们称之为“海火”,信徒们则叫“神火”。 普陀山还有千姿百态的石景,琳琅满目的洞景,以及美丽如画的海景。 普陀山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通道和泊地,早已闻名于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古往今来,传承文明,吸引众生,使众多文人雅士,众生信徒前来隐居、修炼、观光、游览,一饱圣景。 岁月沉浮,烟波浩淼,普陀山历史上虽多次兴废,普陀山仍然是“佛灯朗耀,祖道恒传”。 普陀山,千年佛国,祈祷人世间充满着和平、幸福、康宁、昌盛、繁荣、万事顺意、吉祥如意,普陀山将良好祝愿奉献给广大普渡人生的浪漫众生大众。原人世间美如天堂,南无阿弥陀佛。 7. 描写“普陀”的诗句有哪些1.七律·游普陀山(辘轳格)万里涛声绕翠微,干宵青嶂白云飞。 千年普济香烟袅,百尺莲台佛像巍。登石磐陀观夕照,入林紫竹浴朝曦。 风光旖旎媲三岛,大士当年不肯离。2.游普陀山七律(之一)云霓明灭涌灜洲,海上仙山梦里游。 绿掩瑶台浮玉塔,云飘广宇绕琼楼。莲池赏月依歪柳,石岸听涛傍扁舟。 更访八仙奇渡处,遍勘神巧品。3.七律·游普陀山(二)玉树琼枝万象欣,寻经问道拜观音。 知因济困生千手,解悟扶危顾万民。不慕仙瀛轻渡海,甘同黔首共融心。 轰传巨塑开光日,又显佛轮万道金。4.七律·游普陀山(三)海生明月月生辉,祝寿滩头共举杯。 浪滚彰分明与暗,潮淋不讲是耶非。睡花应解谁如我,醉月原知我是谁。 倦望槐荫怜夜鹊,无枝可倚尚翻飞。5.七绝·赞普陀山普陀胜迹岂寻常?四海行人远敬香;佛顶山高云托月,梵音洞古雾成祥。 松风慧解如来意,法雨禅修大道场。 暮鼓晨钟化愚顽,观音苦海作慈航。 6.七律·普陀山颂普陀佛国独无双,碧海金沙映石幢。姑子羞惭舟上待,观音婉转谢东洋。 二龟听法参禅道,三寺传经醒世氓。古刹千年香不断,江山万代永和祥。 7.七律·访普陀山四首咬破千山向海陬,百川不悔水东流。磐陀石影红尘落,涯洞潮声世事留。 涛涌莲花观自在,波生海印渡心舟。 名山佛指听梵语,却道人间好个秋。 8.访海天佛国 粒粒纤尘万里埃,跋山涉水渡洋来。 千般宏愿凝香烛,一片虔诚聚佛台。 善恶无疑今日事,情仇少怨旧时胎。 晨钟暮鼓心中响,自有莲花不断开。 9.瞻观音巨像 观音妙像显天姿,常应人间苦难时。 倾耳恭听如众愿,寻声释解化顽痴。 手持法印施无畏,心转金轮念有词。 脚踏莲花神韵出,眉弯新月叫人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