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人超脱的词语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避世离俗 指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出处:汉·王充《论衡·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餐云卧石 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出处:明·袁宏道《隆中偶述》诗:“始知伊吕萧曹辈,不及餐云卧石人。”超然不群 超脱于世俗之外。 不与众人合群。出处:《清史稿·吴文溥传》:“[吴文溥]其为人有韬略,超然不群,能作苏门长啸。” 超然物外 超:高超脱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 引申为置身事外。出处:宋·苏轼《超然台记》:“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超然象外 以:用法等同“于”。 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 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出处: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超然远举 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出处: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 超然远引 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出处:清·姚鼎《伍子胥论》:“昔者尝怪乐毅之于燕,伍子胥之于吴,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时,及至嗣子弃之,于是毅遂超然远引,而子胥乃恋恋不去,终以谏死于吴。” 超然自得 超脱世事,自觉快乐和满足。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超然自逸 超脱世事,安闲快乐。出处:汉·袁绍《与公孙瓒书》:“故为荐书恳恻,冀可改悔,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诈,谓天罔可吞,豪雄可灭。” 超然自引 指超脱世事,自动引退。出处:晋·陆机《豪士赋序》:“借使伊人,颇览天道。 知尽不可益,盈难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 超以象外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 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出凡入胜 指超出了一般,进入了极高的境界。 形容造诣精深,也指超脱世俗进入仙界。出处:《雍熙乐府·第三卷·端正好(我恰才出尘寰)》:“点化的长生出凡入胜,这便是俺仙家百世功能。” 方外之人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 后指僧道。出处:《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 风流跌宕 跌宕:为人放纵,不拘束。气度超脱,潇洒放逸。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那宝玉素闻北静王的贤德,且才貌俱全,风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不克如愿。今见反来叫他,自是喜欢。” 风流潇洒 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出处:明·徐复祚《红梨记·投雍》:“素娘,似你这般风流潇洒,如花似玉,向在风尘,知心有几。” 离世遁上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出处:《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离世绝俗 犹言离世异俗。指超脱世俗。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可谓离世绝俗矣。”离世异俗 指超脱世俗。 出处:《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羚羊挂角 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 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翩翩风度 翩翩:形容举止潇洒超脱。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 形容人的举止言谈超逸洒脱。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早有那般世谊同年,见他翩翩丰度,蔼然可亲,都愿和他亲近进来了。” 飘飘欲仙 欲:将要。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萧然物外 物外:自身以外的一切。 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出处:《清朝野史大观》卷九:“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潇洒风流 气度超脱,风度大方。亦作“风流潇洒”。 遗世拔俗 超脱世俗。同“遗世越俗”。 出处:明·张居正《与司成马孟河书》:“夫遗世拔俗者,逸民之所操;明道济物者,大贤之宏量也。”遗世越俗 指超脱世俗。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遗俗绝尘 指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 出处:清·戴名世《和陶诗》序:“其后苏文忠谪居海外,流离患难之际,深惩世网慨然有遗俗绝尘之志。”遗形藏志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出处: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遗形忘性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同“遗形藏志”。出处: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铨。” 苦海无边,回。 2. 形容超脱的成语有哪些关于超脱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避世离俗】:指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不生不死】: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不死不生】:指超脱生死的境界。 【餐风吸露】:吃的是风,喝的是露水。形容超脱尘世的生活。 【餐云卧石】: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超然不群】:超脱于世俗之外。不与众人合群。 【超然象外】: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超然远举】: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 【超然远引】:为了超脱世事而远离而去。 【超然自得】:超脱世事,自觉快乐和满足。 【超然自逸】:超脱世事,安闲快乐。 【超然自引】:指超脱世事,自动引退。 【超以象外】: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出凡入胜】:指超出了一般,进入了极高的境界。形容造诣精深,也指超脱世俗进入仙界。 【达士拔俗】:达士:心胸豁达的人;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3366239拔俗:超脱凡俗,不庸俗。通达事理的人总是不同凡俗,超人一等。 【风流跌宕】:跌宕:为人放纵,不拘束。气度超脱,潇洒放逸。 【风流潇洒】: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高节迈俗】:高节:高尚的气节;迈俗:脱俗,超俗。气节高尚,超脱世俗。 【高情迈俗】:高情:高雅的情趣;迈:超脱。情致高雅脱俗。 【濠濮间想】:垂钓濮水和在濠水游玩时那种与世无争、悠闲自得的情趣和思想活动。比喻超脱、旷达、闲逸的情致或雅趣。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离世遁上】: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离世绝俗】:犹言离世异俗。指超脱世俗。 【离世异俗】:指超脱世俗。 【羚羊挂角】: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飘飘欲仙】:欲:将要。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飘然欲仙】:轻飘飘好像要超脱尘世变成神仙。形容洋洋得意。也形容动作优美轻盈。同“飘飘欲仙”。 【清旷超俗】:指清明旷达,超脱于世俗之外。 【萧然尘外】:尘外:自身以外的一切。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 【萧然物外】:物外:自身以外的一切。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 【潇洒风流】:气度超脱,风度大方。亦作“风流潇洒”。 【遗世拔俗】:超脱世俗。同“遗世越俗”。 【遗世越俗】:指超脱世俗。 【遗俗绝尘】:指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 【遗形藏志】: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遗形忘性】: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同“遗形藏志”。 【以枢应环】:枢:门轴,引申为重要的部分;环:园形之物,这里比喻空虚。枢立环中,可以周转贯通。超脱是非,故能应付是非。也比喻配合自如。 【欲洁何洁】:洁:佛家主张的脱离凡俗的“净”。指想弃绝尘世,超脱现实,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也指明明不清白而硬说清白。 【濯缨沧浪】:在清水中洗涤冠缨。比喻超脱尘俗,操守高洁。 3. “荣者既安安,庸者自碌碌”类似意思的诗词,表达一种自由的、超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苏轼《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稳坐钓鱼台,静观风云变 个人还认为自由与超脱,与秋、与孤寂、与悲壮过从甚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还有个人打油的一句:不与猪共,不与狗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