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滥竽充数的诗句

1. 滥竽充数的好句有哪些

1、他在家无所事事,就这样过浑浑噩噩好几年后,他决定不再滥竽充数,立志苦练竽。

2、这个剧团的人员素质相当整齐,看来没有滥竽充数的混充其间。

3、我从来不滥竽充数,总是认认真真做事。

4、老师让我们背诵课文,总有些同学滥竽充数。

5、凭她那点歌艺,讲明白点就是在我们团里滥竽充数。

6、我们不能滥竽充数,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真本领。

7、做操时,有些同学不会做就在滥竽充数。

8、上课时,经常有人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9、我看本次参赛作品,除少数是真才实学外,其他都是滥竽充数。

10、我们公司一向考核严格,滥竽充数的人是没办法生存的。

11、这可是精密仪器,维修时可不能用普通零件滥竽充数。

12、每当媒体夸火箭队没有姚命不行时,他总说自己是滥竽充数。

13、每当别人提起他所取得的成就,他都会低调的说他是在滥竽充数。

14、不怕你笑,我们团里滥竽充数者大有人在。

2. 滥竽充数的好词好段

1、他们增加费用,用较低质量的煤炭滥竽充数,或者干脆不交付,电力公司就只能以现市价格购买这比2010年合同中的570元高出了大约250元(38美元)。

2、虽说是楼市降价期,但面对房价松动,也有一些楼盘滥竽充数,只顾喊疼不愿割肉。

3、在水果店买了五斤苹果,回家却发现被老板骗了,里面有好多个都是滥竽充数。

4、乡镇政府受条件所限,如果尚未有完善的政府网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但本来没有却硬要“显得有”,则有滥竽充数之嫌。

5、赴美上市中介机构的问题不在于收费多少,而在于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不少。

6、姚明是火箭队的主要得分手之一,每当媒体夸火箭队没有他不行时,他总自己是滥竽充数。

7、学习不能滥竽充数,不能不懂装懂,这样才能进步。

8、记者调查了解到,在特价房这支新生队伍里也不乏一些滥竽充数之辈。

9、滥竽充数之辈永远承担不起这样的交易。

10、在这种体制下通过竞选进入国会的21个政党,绝大多数都不过是滥竽充数。

11、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12、如果把其纳入年度任务,则不过是把完全可以由市场运行的部分,经过政府介入,变成了 13、政府的公租房,有滥竽充数之嫌。

14、需要扩大以避免僵化及滥竽充数的并不是社会秩序,而是市场本身。

15、社会秩序由于滥竽充数,由于维持划分清楚的认同感,反而有助于维持。

16、处于不同的营销策略发挥滥竽充数的次数从消费者身上.

17、贻笑大方的垃圾程序,为了注册没办法了只能滥竽充数了。

18、人们有时也用“滥竽充数”来表示自谦。

19、我们用了那些滥竽充数的承包商来粉刷房子的外墙面,但在数月之内它又必须重新粉刷了。

3. 个人拿着竖笛指法在假装吹打一成语

滥竽充数

làn yú chōng shù

【注释】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举例】

言调整人事,~,依然如故。(邹韬奋《抗战以来》)

【近义词】

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

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歇后语】

南郭先生吹竽

【谜语】

南郭先生吹竽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翻译】

be there just to make up the number <pass oneself off as one of the players in an ensemble>

【历史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4. 滥竽充数古文

滥竽充数作者:韩非子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⑦以⑧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注释 ⑴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

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

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凑数。 ⑵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名辟疆。 ⑶使:派,让,指使。

⑷ 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⑸ 这里是戏 称。请:请求。

⑹说:通“悦”,喜欢。 ⑺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廪:粮仓。食:给东西吃。

以:同“与”。 ⑻以:给。

⑼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

⑽好∶喜欢,爱好。 (11)逃:逃跑。

(12)立:继承王位。译文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寓言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望采纳。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