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时间飞快的诗句形容时间快的诗句: 1、白驹过隙日光荏苒? 2、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4、岁去弦吐箭。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9、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1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2、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13、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1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17、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1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9、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20、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2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形容最长的头发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释义: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秋浦歌》。 古诗全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释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扩展资料 诗句赏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不仅理想得不到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所以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白发三千丈 3. 形容最长的头发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 秋浦歌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 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 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 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如果说是每根 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 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 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 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 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 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 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 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 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连无情 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 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自已 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 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 4. 描写头发的诗句头发黄绿青兰紫三千青丝用发带束起,头插蝴蝶钗,一缕青丝垂在胸前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唱。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眼波横秀。乍睡起、茸窗倦绣。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当时机成熟之时,你娶我好吗?) 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当你行成人冠礼的时候,愿意来娶我吗?) 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他人。(就怕到那个时候,你已经喜欢上别人了) 待你青丝绾正,笑看君怀她笑颜(当你该娶我的时候,却看到你的怀里是别人在笑) 5. 形容“头发漂亮”的诗词有哪些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2. 应得丹砂力,春来黑发新。--王建《赠溪翁》 3. 兰膏新沐云鬓滑,宝钗斜坠青丝发。-- 白居易 《任氏行》 4.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洛神赋》 5. 欹鬟堕髻摇双桨,采莲晚出清江上。-- 冯延巳《菩萨蛮·欹鬟堕髻摇双桨》 6.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7. 夜半风吹雪满阶,头巾不裹把窗开。南枝暗就江头发,一点香从月下来。--白玉蟾《次韵曾丈探梅》 8. 自小在行伍,得官因用兵。筹边头发竖,入阵骨毛轻。战马惜如命,宝刀都有名。酒酣常骂坐,嫌客话升平。--高翥《李将》 9. 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陈与义《重阳》 10. 翁妪齐眉妇亦贤。小姑颜貌正笄年。头发乱,髻鬟偏。爱把花枝立舵前。--王谌《渔父词/渔父》 6. 形容拼命的诗句1、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4、路漫漫其修远昔,吾将上下而求索。形容拼搏的诗句 直挂云帆济沧海。 5、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形容拼搏的诗句 直挂云帆济沧海。 9、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2、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13、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4、丈夫清万里。 1、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4、路漫漫其修远昔,吾将上下而求索。 形容拼搏的诗句 直挂云帆济沧海。 5、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形容拼搏的诗句 直挂云帆济沧海。 9、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2、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13、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4、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15、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7. 形容抬头的词语有哪些俯仰随俗 俯仰于人 俯仰之间 昂首伸眉 俯仰无愧 1. 俯仰随俗 读音 [fǔ yǎng suí sú] 基本释义:俯仰:低头,抬头,指一举一动。举止言谈随和着社会的风俗习惯。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2. 俯仰由人 读音 【fǔ yǎng yóu rén】基本释义: 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比喻一切受人支配。出处 《庄子·天运》:“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 3. 俯仰之间 读音 [ fǔ yǎng zhī jiān ] 基本释义: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出处:《汉书·晁错传》:“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 4. 昂首伸眉 读音 [ áng shǒu shēn méi ] 基本释义:伸:扬。 抬头扬眉。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耶!” 5. 俯仰无愧 读音 : [ fǔ yǎng wú kuì ] 基本释义: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出处:《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 |